- +1
中國市長訪談錄|濟南市長:讓濟南成為讓人流連忘返的網紅級城市
【訪談摘要】
?濟南正加速成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城市。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一個重大項目,往往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批重大項目,往往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極。
?當前,區域競爭態勢日趨激烈,城市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
?在起步區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的科技人才按規定在起步區兼職兼薪、按勞取酬。
?濟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形成芯片、動力電池、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以及零部件生產的全產業鏈條,打造了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圈。
?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對北方具有比較強的輻射力、引領力和代表性。
?讓更多人了解濟南的文化底蘊、感受濟南的文化脈搏、迷上濟南的文化氣息,讓濟南真正成為朝思暮想、流連忘返的網紅級城市。
春節后,泉城濟南的大街小巷,游人如織的場景重新回來了。趵突泉暖,芙蓉街熱,大明湖畔的超然樓、泉城路上的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等陸續成為人氣飆升的網紅景點。
濟南,這座一向低調內斂的歷史文化名城開始嶄露頭角。當然,城市如人,其發展不僅在于對外的光鮮亮麗,內在實力的提升才是一直“出圈”制勝的不二法則。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首次把濟南放到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高度來謀劃,為濟南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書面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他如是表述濟南當前的發展機遇。
濟南是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城市,也是目前獲批建設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于海田稱,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對北方具有比較強的輻射力、引領力和代表性。
也正是基于此,濟南市將2023年確定為“項目突破年”,明確了1301個重大項目清單,總投資2.4萬億。這些項目涵蓋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擴大內需、生態建設、改革開放、區域發展、文化軟實力提升、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總之,用于海田的話講,濟南完全有條件、有實力在新一輪競相發展中走在前、當先鋒、作表率。
濟南中央商務區
【對話于海田】
首次被納入國家戰略,機遇千載難逢
澎湃新聞: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中,國家和省級層面賦予了濟南什么樣的定位?
于海田:在國家層面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親自謀劃、親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指出“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確定了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
2020年1月3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首次把濟南放到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高度來謀劃,為濟南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全國首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區域戰略,為山東特別是濟南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以更大作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帶來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在省級層面上,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強省會”戰略首次寫入山東省黨代會報告,山東這個經濟強省將區域發展的厚望寄托于省會。
省會興則全省興,濟南強則山東強,山東明確實施“強省會”戰略,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支持濟南堅定不移深化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當好“三個走在前”排頭兵,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爭一流,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局面。
機遇之下,濟南正加速成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城市。
濟南大明湖景區
澎湃新聞:濟南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與西安、鄭州等兄弟城市相比,濟南如何進行差異化發展?
于海田:濟南、西安、鄭州同屬黃河流域,雖然地理區位、資源稟賦不同,但都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承擔著引領帶動區域發展的重大使命責任。西安、鄭州在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形成了很多好的經驗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就濟南來說,經過多年蓄勢聚能,濟南具備了萬億體量的經濟優勢、千萬規模的人口優勢、門類齊全的產業優勢、院所富集的科教優勢、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四通八達的區位交通優勢,疊加眾多“國家級”戰略平臺的強勢賦能,完全有條件、有底氣扛起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當好引領、作出示范。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錨定“勇當排頭兵、建設強省會”,進一步明確了濟南新的發展方位:在新發展格局中,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在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布局中,打造鏈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節點、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大局中,打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龍頭、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龍頭。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聚焦三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培育戰略科技“國家隊”。推動首個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承擔更多戰略任務、省實驗室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爭取一批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濟南。加強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聚焦服務器、基礎軟件、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量子等優勢領域,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構建濟南科技創新“非對稱優勢”。
打造科技創新“強載體”,規劃建設“齊魯科學城”,構建“產研院創新圈、超算中心創新圈、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創新圈、山東大學創新圈”四圈聯動格局。
激活科技創新“動力源”。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軍令狀”“賽馬制”“揭榜掛帥”等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暢通科研人員技術創富、技術造富制度通道,打造敢創新、能創新、愿創新的良好生態。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加強產業生態創新,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進數字濟南建設, 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高地。加快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發展壯大空天信息、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專精特新企業,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打造國家級現代服務經濟中心。
三是引領帶動區域協調發展。把握發展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趨勢規律,聚焦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發揮濟南比較優勢,加快提升濟南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區域經濟帶動力、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力、開放門戶樞紐輻射力。
強化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匯全省之智、舉全市之力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與沿黃城市攜手推進“一字型”大通道建設,引導創新鏈、產業鏈、要素鏈跨區域聯動,暢通黃河流域經濟循環。深入落實“強省會”戰略,擴大經濟、貿易、人文和資源輻射半徑,積極推動與膠濟沿線的淄博、濰坊、青島等城市一體構建高水平協同發展的連綿城市帶。推動現代化濟南都市圈崛起成勢,編制實施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以推進濟淄、濟泰、濟德同城化為突破口,積極推進重點干線鐵路和城際鐵路建設,形成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打造國內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
澎湃新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被看作是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承載地,在招商引才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濟南如何推進起步區從一張“白紙”到藍圖繪就?
于海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濟南市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關鍵支點,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三個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中承擔著先行先試、示范引領的重大使命。
當前起步區建設如火如荼,2022年新引進高層次產業類項目36個,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整車下線,累計簽約140多個高端優質項目、總投資超過3300億元。交通、教育、醫療、文體等領域一批重大公共服務項目加快推進,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國際招商產業園等高端平臺加快布局,起步區發展環境日趨優化。
可以說,藍圖已繪就,行動正當時,我們將匯智聚力、齊心協力,加快推動起步區成形起勢,具體將聚焦六個方面發力。
一是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繼續以更高起點、更高標準、更寬視野,精心設計各項規劃,加快推進起步區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規劃和啟動區(大橋組團)規劃等3個綜合性規劃以及16個專項規劃審批實施。
二是著力推動產業發展。聚焦聚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主體,以高端服務業為支撐的“3+1”產業發展方向,統籌推動起步區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建設省屬企業新動能項目總部集群,加快比亞迪產業園二期、國電投氫能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加速構建高端高質高效產業體系,打造集中展示動能轉換成效的示范窗口。
三是塑造創新發展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在起步區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不斷提升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平臺的載體功能;在起步區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創新人才引育工作機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的科技人才按規定在起步區兼職兼薪、按勞取酬。
四是加速完善城區功能。統籌兩岸城市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兩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速軌道交通和跨黃通道建設,促進起步區融入市域通勤圈。全面加快供水、供氣、供暖等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持續抓好場館、公園等文體項目建設,全力推進重點學校、綜合性醫院等建成投用,不斷滿足起步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是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充分借鑒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經驗政策,注重政策集成創新;積極為起步區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能下放的政策、能靈活運用的特定區域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疊加效應;推動《關于進一步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落實落地見效。
六是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加強土地保障。對起步區建設用地計劃實行差別化管理,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創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方式,拓展新產業新業態用地模式,推進土地復合利用、立體化利用。加強資金保障。用好政策性創投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等各類政府性投資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起步區項目優先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強項目保障。積極爭取將起步區更多項目列入市級重點項目,全力爭取和支持央企、省屬企業總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等優先向起步區布局。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澎湃新聞: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重大基礎設施迎來投資高峰期,重點工業項目進入達產期”。請您簡要介紹下濟南市當前的項目建設情況?
于海田: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理念,全力盯緊抓牢項目策劃、儲備、建設等各環節工作,謀劃建立了市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儲備庫,健全完善了資源要素統籌、項目全周期服務等工作機制,召開了一系列專題研討會、開工動員會、現場觀摩會,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形成了以項目促發展、惠民生,以項目提干勁、優作風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不少項目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領域,我市謀劃實施了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性強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項目很多將在今年迎來投資高峰期,部分項目年內將建成投用,不僅能夠為我市擴投資、穩增長注入強勁動力,還將為我們更好補短板強功能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撐。如鐵路建設方面,目前濟鄭高鐵、濟濱高鐵等重大項目正加快推進,其中濟鄭高鐵計劃年內建成通車,濟南至鄭州的高鐵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平均3.5小時縮短至1.5小時左右,將支撐黃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形成,對于打通山東省西向高鐵通道、加強與中原地區的快速聯通、帶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如軌道交通建設方面,目前我們已建成3條線路,有6條線路同時在建,閉環成網的市域軌道通勤圈將加快形成。特別是3號線二期、7號線一期及至濟陽有軌電車等項目,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南遙墻機場、濟南東站等聯通,將有效推動地鐵與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高效接駁,促進構建沿黃河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為我市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統籌黃河兩岸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如公路建設方面,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年內將建成通車,慶云至章丘、濟南至寧津等項目將陸續啟動,“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公路網正加快構建,將有力促進省會經濟圈城市間互聯互通。此外,在生態環保、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也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比如總投資273億元的“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和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將于今年全面開工建設,城市更新領域計劃完成新開工棚改安置房8012套、基本建成11427套任務,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今年計劃投資近250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將為我們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奠定堅實基礎。
工業項目建設領域,我市一批具有巨大產業帶動作用重點工業項目強力推進、成效明顯。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新引進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項目將進入達產期,預計可新增工業產值超過千億元。比亞迪半導體項目車規級功率芯片已大批量應用于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項目很快將達到年產36萬片設計產能;弗迪電池項目一期二期項目合計產能30Gwh,預計今年將全部達產;比亞迪年產15萬輛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產能逐步提升。吉利濟南生產基地實現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跨越,新能源整車項目將沖刺百億元目標。中國重汽集團發力新能源汽車業務,產品包含重、中、輕、微等全系列新能源商用卡車,實現了對港口、工業園區、物流配送、渣土自卸、城市環衛等全場景應用范圍的覆蓋。通過這些項目的賦能助力,濟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形成芯片、動力電池、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以及零部件生產的全產業鏈條,打造了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圈。2023年,全市還將有一批涵蓋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領域的新建重點工業項目進入投產期,將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澎湃新聞: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往往跟大企業、大項目高度相關。今年確定為“項目突破年”后,會給濟南市2023年的整體經濟帶來什么改變?
于海田: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一個重大項目,往往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批重大項目,往往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極。當前,區域競爭態勢日趨激烈,城市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抓好“項目突破”,既是穩定經濟增長的當務之急,也是增強發展后勁的長遠之策。全力跑好“穩增長”“拼經濟”接力賽,必須加快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以大項目促進大投資、推動大發展、展現大作為。
春節過后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召開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將2023年確定為“項目突破年”,就是要引導和激勵全市上下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凝心聚力抓項目、蓄勢賦能促發展,在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上走在前、作示范,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新局面。
在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上,我們印發了《濟南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謀劃確定了第一批1301個重大項目的實施清單,總投資超2.4萬億。
這些項目涵蓋科技創新、動能轉換、擴大需求、生態建設、區域發展、鄉村振興、改革開放、文化建設、社會民生、安全保障等十大領域,均是我市各領域項目的“領頭羊”,對全市擴投資、穩增長具有重要引領和拉動作用,將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比如科技創新領域,我們謀劃實施總投資1920億元的90個重點項目,包括建強科創平臺載體、強化科創企業梯次培育、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等5個方面,將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形成新的發展動能。比如產業發展領域,我們謀劃實施總投資3110億元的308個重點項目,包括推動鏈式集群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優化提升產業園區、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等5個方面,將有力推動全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更具韌性、更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比如擴大內需領域,我們謀劃實施總投資5420億元的267個重點項目,包括擴大有效投資、恢復擴大消費、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序實施城市更新等4個方面,在激發市場活力、提振市場信心的同時,對于優化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也具有重要作用。
我們相信,通過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濟南趕超發展、跨越發展、領先發展的勢能必將加速集聚,融入新發展格局、服務重大國家戰略、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地位必將更加凸顯,勇當排頭兵、建設強省會的步伐必將更加有力。我們將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意識,一切工作圍繞項目建設統籌安排,一切目標任務向項目落地見效看齊,爭分奪秒謀發展、比學趕超勇爭先,以項目建設的過硬實績,努力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澎湃新聞:2023年“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上提出了“十個領域取得突破”。這十個領域覆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很多方面,如何確保這一目標要求得以落地?
于海田:要實現“十個領域取得突破”,抓好項目建設的落地落實是關鍵所在。我們堅持項目化、清單化的思路,健全完善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協調機制,形成了全市上下分兵把口抓項目、凝心聚力促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是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建立了市級領導統籌把總、各部門協同落實的工作機制,制定了項目建設工作臺賬和任務清單,逐一明確時間表、細化路線圖,將責任分解到崗到人、落實到周到天,全過程閉環管理、跟蹤推進,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心中有責任,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在成效。
二是用心服務、強化保障。組建專門項目服務組,深入現場摸排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堵點,雷厲風行抓好問題協調解決,打通工作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建立項目全周期監測系統,嚴格項目立項、要素供給、規劃施工、竣工驗收等重點環節管控,落實好行政審批、資金、土地等各項要素保障,真正做到全方位管理、全過程服務。
三是強化督導、激發動力。加強對項目建設領域的督查,建立“日監測、周調度、月通報”的項目工作機制,對已落實的問效果、正在落實的看進度、尚未落實的查原因,加大項目在市級考核中的權重,并將考核結果與選人用人、評先樹優結合起來,激勵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盯緊靠上,全力以赴保障項目建設高效高質推進。
總之,我們將以“項目突破年”為總抓手,持續系統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相信隨著更多項目迅速推進、投產達效,濟南完全有條件、有實力在新一輪競相發展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
濟南全域都是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澎湃新聞:在“十個領域取得突破”中提到了“深化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濟南又是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請問與傳統的功能區相比,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建設有什么不同之處?
于海田:傳統的功能區是一個地域空間的概念,更多是通過產業的集中化發展,來實現相關社會資源的空間聚集,從而更好地發揮某種特定的城市功能。而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更像是一個功能概念,并不特指濟南某一區域,整個濟南全域都是試驗區,主要是通過政策和制度的集成創新,來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目前,我們國家的區域金融改革主要是在圍繞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展開,希望能夠通過一部分地區的先行先試,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經驗。
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中,“創新”居于首位,而創新發展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創新,資本則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要素,金融業作為資金融通主體是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就是為了解決當前金融在支持科技創新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堵點”“痛點”問題,加快構建由人才、政策、平臺、機制等共同作用的多維度、多層次科創金融生態系統。
與功能區相比,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具有獨特的“試驗田”效應,通過“大膽試、大膽闖”來推進和引領制度創新升級,為全國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利用科創金融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有效路徑。
濟南五龍潭公園
澎湃新聞:央行等八部門去年底又印發了第二批試驗區建設的方案,其中包括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等地。與其相比,濟南市在定位和建設上靠什么領先?
于海田:在目前已經批復的兩批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城市中,濟南市是唯一的北方城市。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對北方具有比較強的輻射力、引領力和代表性。
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典型示范性強,有利于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帶動北方地區協調發展,在實現自身鳳凰涅槃、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和整個北方地區城市的發展提供示范借鑒,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與其他城市的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相比,濟南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更加突出新舊動能轉換的特色。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山東省的省會,濟南理應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做示范。
濟南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將重點圍繞金融支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這條核心主線來展開,充分發揮金融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全局性、戰略性作用,疏通金融資金進入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梗阻,促進科技創新與金融深度融合發展,為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子。
澎湃新聞:經過了一年多的建設,在金融反哺實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亮點成績?
于海田:一年多來,隨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措施的逐步落地,各項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試驗區建設可以說是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科技賦能,讓金融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2022年濟南市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6%,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長12%,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3個百分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71.3%;綠色貸款余額增長63.4%;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18%。截至2022年末,全市首批次納入統計的科創企業中,有貸戶數占比達到41.9%,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1個百分點,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88%,較年初下降0.37個百分點。
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貸款實現較高增長的同時,駐濟銀行機構的信貸資產質量也在持續向好,截至今年2月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降到了0.8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3個百分點。
二是金融助力,讓科技創新活力充分迸發。通過“人才貸”“人才有價”等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滿足科技型人才差異化金融需求,有效改善了全市人才發展環境,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提升。
2022年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60萬人,獲評“2022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外國專家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通過充分發揮政府資金、銀行資金及各類投資基金作用,集中各方力量支持科研平臺建設,戰略科技資源加快集聚。2022年濟南新獲批全國、省重點實驗室各5家,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躍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強第36位。
通過首貸培植、基金投資、風險補償、應急轉貸等多種方式,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全市科創型企業培育工作取得明顯突破。2022年我市新增了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1%,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0%以上,企業創新活力愈加澎湃。
讓濟南成為朝思暮想、流連忘返的網紅城市
澎湃新聞:濟南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氣神。”軟實力就是城市的精氣神,但精氣神不太容易量化,請問濟南市如何把這個不太容易量化的領域具象化,進而去推進提升?
于海田: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把城市軟實力提升與文明城市創建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這是著眼長遠發展、增強城市競爭力、順應全市人民期待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
城市軟實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塑成的,必須有歷史耐心,保持戰略定力,在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做好戰略謀劃的基礎上,制定階段性目標任務,持續發力,步步為營,久久為功,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基于此,我們堅持把頂層設計、逐步推進和統籌兼顧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化、工程化方式來提升城市軟實力。具體做了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關于提升城市軟實力創建文明典范城的實施意見》,明確圍繞提升“核心價值引領力、城市文化驅動力、公益志愿感召力、城市品牌影響力、城市創意創新創造力、公共服務保障力、開放溝通向心力、宜居宜業宜游吸引力、社會治理協同力、城市形象傳播力”等十個方向來謀篇布局,將文明典范城市創建200多項測評標準融入其中,明確了42個市直部門的56項具體任務,具有很強的實操性,也對應了文明典范城市的標準,努力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提供濟南樣板、濟南模式。
二是項目化落實推進。去年我們制定了《“提升城市軟實力 創建文明典范城”項目清單》,確定了146項實事項目,以項目清單形式明確每一方面的建設任務,進一步實化細化工作舉措,明確相關責任單位,明晰推進時間節點,確保事事有人抓、辦得好、能干成。
三是推出系列創新舉措。建成全省首個區域性國際傳播中心,成立網絡名人巡訪團、泉城推介官、網絡泉城代言人隊伍,創新打造“泉城發布廳”“理響泉城”等宣傳品牌,精心策劃開展“東亞文化之都”濟南活動年百場活動,推出《三泉溪暖》等一批文藝精品,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文化項目開工建設。
另外,與北京大學共建北京大學城市軟實力研究院,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城市軟實力研究基地和高端學術對話交流平臺、助推濟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打造引領全國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樣板。
濟南華山片區
澎湃新聞:近期,濟南大明湖畔的超然樓成了網紅打卡地。總結近年來,濟南不乏現象級的網紅景點或區域。請問濟南市依托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持續讓“老樹發新芽”,實現從現象級點位到網紅級城市的提升?
于海田:今年春節,無論是如潮的旅游客流,還是爆火的網紅產品,人們都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濟南文旅消費市場的強勢回歸。這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消費需求釋放,也是濟南城市整體軟實力提升的體現,更是提早預判市場、科學謀劃工作的結果。
像國有景區免費政策的提出,泉城新春賀年會五大系列、數百項活動的策劃舉辦,短視頻平臺的創意營銷等,都為濟南的文化旅游市場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持續擦亮“泉城濟南”文旅品牌,朝著打造網紅城市的目標不懈努力。
今年,將力爭實現年度全市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5%以上,規上文化企業營收增長10%以上。具體工作中,重點抓好“五個突破”:
一是在產業發展上求突破。推動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加快推進總投資達1330億元的重點文化旅游項目,提速城市文化館群建設,積極爭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強化產業政策支撐。全面落實《濟南市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不斷提升文旅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著力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品質化的需求。做大做強市場主體。積極創建“雁陣型”產業集群,培育省級民宿集聚區,創建國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爭創國家和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二是在品牌塑造上求突破。打造持續化網紅項目。征集、策劃、打造濟南最具網紅特質的文旅新場景、新空間、新點位。解鎖城市深度旅行,推出城市玩家、超級周末等常態化體驗項目,打造一批網紅新產品。打造高辨識度文旅IP。繼續策劃組織“二安”文化旅游節、辛棄疾文化周等名士文化活動,結合當下最受歡迎的漢服秀、文創市集、國風游園會等形式,增加互動性、體驗性,讓“名士文化”可看、可玩、可體驗。實施“引客來濟”計劃。出臺新一輪地接旅游獎勵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境內外旅游團隊、旅游包機、旅游專列、自駕游團隊等實施獎勵。在京津冀、長三角及高鐵沿線城市等重點客源市場創新開展宣傳推介活動。
三是在公共服務上求突破。抓好場館建設。編制《濟南市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推動我市全民閱讀規范化建設。指導區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升級,進一步加快泉城書房、泉城文化驛站的布局建設。強化數字賦能。完善智慧圖書館體系和濟南公共文化云平臺,創新實施公益數字閱讀共享工程,豐富“泉民悅讀”線上資源,擦亮“愛閱之都”城市名片。創新惠民舉措。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延時開放、錯時開放和夜間服務范圍。加大群眾性小劇小戲創演和優秀群文作品創作評選力度,大力培育基層文藝團隊,積極創建省級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村。
四是在文化傳承上求突破。實施三官廟漢墓等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加快推進齊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城子崖、大辛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升洛莊漢王陵考古遺址公園展示利用水平。在保護的基礎上,做好濟南古城、老商埠、上新街片區的文物活化利用。促進非遺活化利用,啟動非遺名城建設行動,推進泉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非遺教育體系建設,開展非遺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年內支持建設20個“泉城非遺坊”,塑造特色鮮明的非遺原創標識和國潮品牌。推進市博物館新館開工,扶持發展一批非國有博物館,年內登記備案博物館超過80家,努力打造博物館之城。
五是在藝術精品上求突破。實施高端人才培育工程,優化青年演員成長環境,打造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藝術人才隊伍。優化創作生產機制,實施“泉城文藝高峰”計劃,建立舞臺藝術專家庫,跨地跨界聯手打造精品力作,將音樂劇《我家門前有條河》、萊蕪梆子《家住小清河》、兒童劇《一只小木箱》立上舞臺,將京劇電影《鄧恩銘》搬上銀幕。
相信通過這“五個突破”,將讓更多人了解濟南的文化底蘊、感受濟南的文化脈搏、迷上濟南的文化氣息,讓濟南真正成為朝思暮想、流連忘返的網紅級城市。
澎湃新聞:濟南提出,把城市軟實力提升與文明城市創建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請問濟南市目前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進展如何?
于海田: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是更高層次、更具示范引領作用的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治理能力、形象魅力、發展活力的集中展現。
近年來,濟南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連續四年位列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省會、副省級城市組別第一名,經濟社會發展也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比翼齊飛。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把城市軟實力提升與文明城市創建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動員全市進一步增強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主動作為、加壓奮進,全力以赴推動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抬高標桿、加壓奮進,以提升城市軟實力為戰略牽引,高規格出臺《“提升城市軟實力,創建文明典范城”實施意見》,聚焦聚力“十大攻堅行動”,一體推進“十大之城”建設,走深走好城市軟實力1.0到5.0的躍升之路。在今年“新春第一會”上,市委再次將爭創典范納入聚焦發力的十大重點領域,讓抓高水平創建與抓高質量發展融合更緊、擺位更正、路徑更清、措施更實。
我們堅持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聚焦老城區、老小區等治理痛點,突出電動自行車管理、空中線纜整治等創建難點,盯住群眾身邊辦證難、托幼難、停車難等“關鍵小事”,堅持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工程化管理。新一批38個市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獲得群眾點贊,“千泉之城”“千園之城”建設持續提檔擴面。看到城市每天都在變美變好,群眾的支持熱度越來越高,創建的基層基礎越來越強。
我們注重系統謀劃協調推進,堅持以城帶鄉、點面結合、全域覆蓋的創建導向,推動創建水平整體提升。抓城鄉聯動,扎實開展農村“雙美”“反對浪費 文明辦事”等專項行動,全市文明村覆蓋率達95%以上。152萬“泉水青”志愿者發揮引領作用,共同提升城市品質溫度。抓智慧驅動,以“我愛泉城”創建智慧平臺為總載體,開發“創嘟嘟”“問嗒嗒”等四大應用場景,整合雪亮工程、數字城管等專業平臺,對各類創建工作全時全域考核評價、跟蹤問效。
我們著力完善機制壓實責任,保持書記市長雙主責組織架構頂格推進,制定出臺《在創建工作中強化干部隊伍考察評價和激勵監督的實施意見》,建強專業督導、群眾監督兩套隊伍,實行“評點位、抓街鎮、促部門”一體化考核,構建“發現問題—處置問題—監督整改”的工作閉環,創建難點問題整改率達到97%。
通過一系列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精神文明典范城市的創建工作步伐堅實、成效顯著。我們相信,有黨中央、國務院和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指導,有廣大群眾的信任支持,有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濟南必將交出一份創建精神文明典范城市的完美答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