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雷軍建議: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產業生態,促進汽車數據共享使用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企業家代表委員對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科技投入了更多關注。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視覺中國 資料圖
3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小米集團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今年準備了三份建議,其中包括: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
第一份建議有關人形機器人。所謂的人形機器人,又稱仿人機器人,涉及控制、規劃、機電一體化技術、全方位AI感知技術,移動能力和工作范圍,人機交互等,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象征著國家科技的發展水平。
雷軍在《關于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建議》中表示,機器人產業正值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其中仿生人形機器人是剛柔耦合的復雜動力學系統,與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緊密關聯,如能加快發展、實現突破,將有力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然而,國內仿生人形機器人仍然面臨核心部組件性能有待提升、應用需求牽引不足、不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應用生態和配套支撐體系不健全等挑戰。
他建議,首先要鼓勵扶持科創產業鏈,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其次,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第三,構建仿生人形機器人開放產業生態,加速場景應用培育。
小米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已有所布局。在去年8月召開的發布會上,小米曾經發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CyberOne高1.77米,重52kg。它采用復雜的人形雙足控制算法,協調運動21個關節自由度;它能感知45種人類語義情緒,分辨85種環境語義,實現人物身份識別、手勢識別、表情識別,可對真實世界三維虛擬重建。
除了人形機器人之外,雷軍另一建議圍繞“造車”展開。早在2021年,雷軍就已經官宣了“All in”造車的消息。就在不久前的2月9日,他曾在內部講話談到小米造車的未來目標:爭取15-20年內進入世界前五。
去年8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曾獨家獲悉,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已組建超5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同時,小米自動駕駛技術已進入測試階段。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具體到建議內容,在《關于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議》中,雷軍提到,智能網聯汽車作為車輪上的數據中心,其承載的行駛軌跡、生物特征等敏感個人信息,及地理信息、車外影像等,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資產,也給個人隱私、國家公共利益與安全帶來了挑戰。
2021年,《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相繼發布,相關產業部門出臺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等管理文件,規定了汽車領域處理重要數據、敏感個人信息等一些基本原則和要求,但目前汽車數據安全標準、認證評價、應用管理等機制仍不完善,制約了行業發展。
雷軍建議,首先要加快制定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其次,應該建立汽車數據安全認證、評價機制。第三,要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臺,促進汽車數據共享使用。
在《關于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建議》中,雷軍介紹,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這背后的汽車工業是硬基礎,汽車文化則是軟實力,它是推動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長遠推動力量,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全球并爭取引領全球的先導護航力量。
目前,國內汽車文化發展尚顯滯后,在法律法規適配、應用場景開發等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形成“汽車技術/產品發展 —— 汽車文化興盛 —— 汽車技術進步和消費需求持續提升”的正循環,將成為推動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關鍵助力。
雷軍建議,應該引導營造更加豐富的汽車文化場景,為汽車文化發展提供舞臺,為先進汽車產品與技術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適度放開汽車改裝限制,建立改裝零配件和汽車后市場的國家標準,為多樣化的創新汽車文化發展提供土壤;全面落地放開二手車準遷限制、放開皮卡進城等品類限制,擴大汽車文化影響范圍及群眾基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