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海采礦似乎即將開始,該如何避免對鯨類和底棲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
【中國綠發會訊】在國際水域的深海采礦可能即將開始,這可能會對鯨魚和海豚等物種造成影響,尤其是在噪音污染方面。專家們表示,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緊急研究。
一篇發表于《海洋科學前沿》的文章指出,擬議中的深海采礦活動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噪音,這些噪音的頻率與鯨類動物用于交流的頻率重疊,可能會導致這些動物的行為發生改變。
文章作者說,大多數關于深海采礦對生物多樣性潛在影響的評估都集中在“與海底有關的物種,而不是鯨魚和海豚等在海洋中生活的巨型動物”,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擬議礦區的鯨類物種的數據比較缺乏造成的。
“鯨類物種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動物群體,人們對它們的大部分了解都來自于靠近海岸和近海島嶼的研究。由于在公海進行鯨類物種的研究十分具有挑戰性,所以它們在采礦影響評估中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這也反映出我們對生活在公海的物種知之甚少。
圖片:一群海豚 圖源:Jeremy Bishop/Pexels (Public domain)
深海采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開始
在國際水域的深海采礦目前尚未開始,但聯合國下屬的監管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的成員正在努力敲定規則,以使其能夠在不久的將來開始——最快可能就在今年。擬議的海底采礦形式將針對多金屬結核,即在深海水下平原上發現的富含鎳、鈷、銅、鈦和稀土元素的巖石。隨著各國努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風能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電池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對這些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根據國際能源署2021年的一份報告,這些礦物目前是在陸地上開采的,但如果要滿足能源轉型,其所需的礦物是短缺的。
深海采礦的支持者說,深海采礦活動將為向氣候友好型能源的轉變提供大量和必要的金屬,在海底采礦的破壞性遠遠小于在陸地上采礦。
然而,批評人士表示,人們對深海環境和物種的了解太少,無法正確評估深海采礦對海洋的影響。此外,從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深海采礦將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
2021年6月,贊助加拿大金屬公司(TMC)一家子公司的太平洋島國瑙魯,發起了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中的一項關于“兩年規則”條款的討論,敦促ISA允許其深海采礦作業在兩年內開始,無論屆時(2023年7月)有什么規則。專家表示,這一批準將啟動TMC的業務,并為其他公司及其贊助國在全球海洋開展業務鋪平道路。
作為對瑙魯此舉的回應,ISA安排了一系列會議,以在兩年內最終敲定采礦規則,以便開始深海開采。雖然ISA的一些成員國一直支持推進深海采礦法規,但包括法國、智利、新西蘭等在內的其他國家則呼吁暫停深海采礦、“預防性暫停”、甚至完全禁止深海采礦。許多科學家、環保專家以及法國雷諾(Renault)、美國里維安(Rivian)、德國寶馬(BMW)等汽車制造商也反對深海采礦。
“對噪音敏感”
根據發表于《海洋科學前沿》的這篇文章,鯨類物種“在許多特定的頻段內發出和探測聲音”,來進行覓食、社交互動、以及與繁殖相關活動。但是,深海采礦作業可以通過一種稱為“聽覺掩蔽”的過程,以不同頻率傳輸各種采礦時設備發出的聲音,從而打擾和影響了鯨類物種的各種交流行為。而低頻噪音,比如水面船只發出的噪音,可以在海洋中傳播數百公里,這可能會在很大范圍內影響鯨魚類動物。尤其是對商業規模的采礦來說,一天24小時運轉是正常操作。
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CCZ),這片位于太平洋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專門用于深海采礦的區域,是多達30種鯨類物種的棲息地,包括瀕危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和長須鯨(Balaenoptera physalus);對軍用聲納等人為聲音高度敏感的喙鯨科(Beaked whale)也居住在該區域。
2022年9月,加拿大金屬公司(TMC)及其運營合作伙伴AllSeas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進行了采礦測試,收集了約14公噸金屬結核。負責監測測試的科學家泄露了一段視頻,顯示海底沉積物被傾倒到海洋表面,引發了人們對深海采礦作業對環境影響的質疑。2020年的一篇論文中曾指出,海底沉積物和溶解金屬的分散排放,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而TMC在其網站上發表的回應中稱,這起事件是“輕微事件”(minor event),“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
TMC首席執行官Gerard Barron說,該公司正在通過開發“經過驗證的水下聲音模型”來評估其噪音輸出和其對鯨類動物的潛在影響。他說該公司在最近的CCZ采礦測試中收集了聲學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三年的環境基線數據結合起來,向ISA提交環境影響聲明(EIS),這是在申請商業采礦許可時需要提交的文書。TMC也表示,如果公司最終申請開始采礦,該公司的EIS將被公開。
文章作者說,對采礦相關的噪音及其對鯨類動物的影響進行科學的、經過同行評審的評估是很重要的,但目前尚未發表過這樣的評估。
文章中還指出,噪音并不是對鯨類動物產生負面影響的唯一因素。鯨類物種還可能受到海床上采礦車輛產生的沉積物羽流的影響,以及可能“增加水柱渾濁度并可能調動污染物”的沉積物排放。
“迫切需要”評估
動物福利研究所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娜奧米·羅斯(Naomi Rose)說,繼續進行深海采礦將是“絕對愚蠢的”。深海采礦對鯨類動物的影響也可能是深遠的,而這也僅是冰山一角,底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物種都將被深海采礦破壞和摧毀。”
“至少在允許采礦之前,應該進行重大環境評估。而且,環境評估是迫切需要的。”
文章作者說,這樣的評估需要對礦區的鯨類物種進行徹底的調查,十分具有挑戰性,成本很高,但卻是可行的。“我們可以利用聲學、分子方法、視覺調查和遙感技術來確定哪些物種存在于采礦目標的深海區域。雖然這些調查需要時間,但在進行任何商業開采之前,我們需要這些詳細的信息。”如果沒有充分了解深海采礦對鯨類動物的影響,采礦就不應該繼續下去。
因為“一旦采礦開始,就很難停止。”
編者注:
聽覺掩蔽現象是指一種聲音對聽覺系統感受另一種聲音的影響,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聽覺掩蔽現象在人和動物對聲音的感知和定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不代表平臺觀點,僅供資訊參考)
文:Sara 審:Samantha
資料來源:
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2/potential-impact-on-whales-overlooked-as-deep-sea-mining-looks-set-to-start/
此文來源于“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