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告兩字看不清、關閉按鈕找不著,刷App為何總點進廣告
《廣告“迷宮”》 漫畫/高岳
【調查動機】
近日,天津塘沽的張先生來電稱,自己年邁的父母平時愛在App上瀏覽新聞資訊,但一些App上的廣告宣傳語很像新聞資訊,“廣告”兩字有的很小,有的字體很淡且混在圖片里,很難察覺區分,導致父母經常點錯,有的廣告點進去容易退出來難,父母對此煩惱不已。希望有關部門關注并進行整治。
“廣告”標識不顯著、偽裝“套路”用戶的情況是否大量存在,涉嫌違反哪些法律法規,該如何整治解決?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快充6分鐘,續航200公里,新能源汽車上市了。”
北京市民王先生最近正準備買車,在瀏覽某App時看到這則“新聞”,立即點了進去,結果發現里面在賣汽車貼膜、坐墊、玻璃水等車輛周邊產品,與新能源汽車上市沒有半點關系。
他退出后找到這條“新聞”一看,原來是一則廣告,廣告圖片兩側呈暗灰色,小小的“廣告”兩字就在圖片左下角,呈淡灰色,不仔細看不容易發現。
“經常見到這樣的廣告,他們隱藏在新聞資訊里,標識又不明顯,稍不留神就誤點進去了。”王先生感嘆,平臺、商家的套路很深。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正如天津的張先生、北京的王先生等用戶所言,有的廣告似乎刻意模仿用戶所登錄App、平臺上提供的主要內容及樣式,想方設法不暴露其“廣告”身份,導致不少用戶頻繁誤點,跳轉至購物、小說、游戲等廣告頁面。用戶對此頗有怨言。
廣告資訊分不清楚
標識隱藏難以發現
互聯網廣告亂象曾長期存在,如彈窗廣告、無法一鍵關閉、打色情擦邊球等,相關部門也一直在持續加強治理。
2022年9月3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規范彈窗信息推送服務。不少受訪用戶直言,此后許多App和網站確實“干凈”了不少。但是,一些平臺和廣告主似乎找到了一種藏得更深的廣告推送方式。
父母被廣告困擾后,天津塘沽的張先生認真查看了其父母經常刷的幾個App,發現“有些廣告和新聞資訊的內容幾乎一樣,點進去才知道被騙了,有的甚至會自動下載軟件,導致父母手機上下載了一堆亂七八糟的App”。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上網時也經常遇到類似情況,“年輕人都很難辨別是廣告,更別說老年人了”,一些廣告的內容不堪入目,有些廣告的退出鍵找半天找不到。
記者查詢了張先生所說的幾個App、網站網頁,發現有的App、網站廣告數量非常多,每隔兩三條資訊內容就會插入一則廣告,刷手機、瀏覽頁面時非常容易誤點,想要清凈的瀏覽環境得付費成為VIP才能享受“消除廣告服務”。有的App上的廣告圖片、字體、格式與新聞資訊非常相似,“廣告”兩字與圖片背景幾乎“融為一體”,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記者點擊了上述App中的多個廣告,比如一則“某地一女子穿搭驚艷了路人,網友:真敢穿……”的廣告,看著像一則街拍資訊,點進去實為一個購物界面。界面最上方顯示“4秒后自動關閉”,但4秒后又有一些廣告視頻開始自動播放,記者嘗試暫停和關閉時,界面突然彈出另一條廣告,App也被跳轉到購物平臺上了。
多位受訪用戶告訴記者,大量的隱藏廣告,非常影響App的使用體驗。有網友無奈地說,躲過了開屏廣告,關掉了彈窗廣告,又陷入了頁面內隱蔽廣告的“魔爪”。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一些瀏覽器的頁面也提供資訊服務,其中同樣摻入了不少廣告,有些廣告明顯打擦邊球,存在涉黃嫌疑,一些內容不堪入目,圖片難以直視。
北京中征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維說,法律在廣告頻率方面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但在內容方面有嚴格限制。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淫穢、色情的內容是廣告法明確禁止的。如果發布的廣告中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明顯屬于淫穢、色情的內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有權責令其停止發布廣告,并處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營業執照;對廣告經營者、發布者,可以沒收廣告費用,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營業執照。
廣告藏身評論區中
一鍵關閉效果存疑
記者調查發現,還有一種廣告“藏”得更加隱蔽,它們“潛伏”在App、平臺的評論區或留言中,有的廣告和評論比較相似,也有用戶名、頭像,甚至還有發布時間和點贊數,用戶容易誤點。
如在某話題評論區,第三條評論便是一則游戲廣告,有該游戲的宣傳視頻,也有類似發布者的頭像和名稱,下方顯示為“2022年10月21號發布”,右下角配有轉發、評論和點贊功能,顯示已有7059個點贊。
在這條廣告的右上角,標有“廣告”字樣,并且配有關閉按鈕。記者嘗試點擊關閉按鈕,彈窗提示出四個選項,分別為“不感興趣、投訴、屏蔽此博主以及為何會看到此廣告”。
廣告簡介中,設有藍色標注的“一鍵下載”鏈接,點擊后游戲會自動下載,如果用戶誤觸,只能等待下載完成后安裝游戲,再進行刪除。如果用戶拒絕安裝,則需要自行尋找安裝路徑刪除安裝包。
在有的App、平臺評論區,廣告的標識為“熱推”而非“廣告”。如一條廣告寫著“評論真的神了!”隨后出現藍色的跳轉鏈接,只要用戶觸碰到,就會自動跳轉到某購物平臺。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當前對于評論區廣告這一形式,廣告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并未作出特別規定,鑒于當下各平臺在評論區添加廣告的行為,可以考慮將其納入重點監管行列。“廣告一旦出現在評論區中,也應當符合網信辦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的相關要求。”
此外,多位受訪用戶告訴記者,一些App、平臺設置了關閉廣告功能,但他們對這一功能是否有效存疑。
記者嘗試后發現確實如受訪用戶所言。如一款資訊類App設置了廣告一鍵關閉按鈕,界面提示“將減少此類推薦”,但記者相繼關閉“蟲草”“茶葉”“升學”等七類廣告后多次刷新瀏覽頁面,這些廣告仍原封不動地出現在頁面上。在某貼吧,廣告關閉時會彈窗提醒,其中有“已經看過”“內容質量差”“開通VIP免廣告”“不感興趣”四種選項,除開通VIP外,其余選項選擇后該廣告都會關閉,但用戶在瀏覽其他內容時仍會推送相關廣告。
廣告當有可識別性
誤導用戶危害不淺
我國廣告法規定,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
同時還規定,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大眾傳播媒介不得以新聞報道形式變相發布廣告。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廣告”,與其他非廣告信息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
《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也規定,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一鍵關閉。不得以欺騙方式誘使用戶點擊廣告內容。
“上述App和平臺內的廣告,出現形式和平臺內容相仿,存在隱蔽性強、難以識別的特點,甚至還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解,違反了廣告法的有關規定。”孫維說。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段威說,廣告應顯著標明“廣告”,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上述App和平臺內的廣告存在誤導用戶的行為,與法律規定相違背,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平臺和商家應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當前一些廣告存在隱蔽性,導致消費者無法識別,本質上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關部門需要出臺相關規則進行規制。平臺和App開發商應當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打造消費友好型互聯網廣告設計理念。
依法承擔主體責任
多方合力治理亂象
如何治理和改善當前隱藏廣告的問題呢?
劉俊海認為,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分辨能力;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依法用好行政指導、行政監管和行政處罰權限,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特別是對于廣告的識別權、甄別權、知情權和選擇權,營造共享、包容、普惠的互聯網廣告市場生態環境。
孫維說,廣告經營者、發布者應當增強法律意識,嚴格按照廣告法的要求規范發布廣告,承擔起主體責任;監督部門應當嚴格依法處理違法彈窗廣告以及其他不符合廣告法規范的廣告,追究廣告主、廣告發布者以及經營者的法律責任。
“消費者在瀏覽網頁或者使用App時應當提高辨識力和注意力,發現違法廣告的,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孫維說。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下App、平臺多提供免費服務,廣告是支撐其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用戶一邊抱怨廣告太多,一邊又要享受免費的服務,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平衡和解決這一矛盾是一大課題。
段威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對各種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廣告行為宜疏不宜堵,應加強規范全面引導,一方面應緊跟發展趨勢,適時修改完善制度規則,讓相關主體的廣告行為能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應全員參與各盡其職,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等經營主體加強守法誠信經營意識,廣告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規范。
“消費者理性消費,依法維權;消費者組織積極作為;監管部門主動擔當履責,提升打擊整治力度,共同凈化網絡空間。”段威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