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印度國產戰機成功首降印產航母,“備胎”將轉正?
近日,印度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在阿拉伯海成功完成了首次艦載機起降測試,而且,參與測試的機型還是印度國產“光輝”Mk1艦載戰斗機以及俄制米格-29K艦載戰斗機。這不僅標志著“維克蘭特”號航母自2022年9月2日正式服役后,在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的道路上達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對于印度國產艦載戰斗機的未來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印度國產“光輝”Mk1艦載戰斗機首次成功在其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上起降。
命運多舛的印度艦載戰斗機
早在2003年,印度海軍就啟動了國產LCA“光輝”輕型戰斗機艦載型的研發計劃。當時,印度海軍正在與俄羅斯進行采購以及改裝“戈爾什科夫”號的相關事宜。雖然俄羅斯名義上以1美元的價格將該艦出售給印度,卻強加了不少的“霸王條款”,其中之一就是必須向俄羅斯采購米格-29K艦載戰斗機,而該型戰機在蘇聯解體后實際上還沒有完成全部的研發工作,所以后續所需的資金就要印度方面支付。
對此,印度海軍既無奈,又心有不甘,所以,在印度與俄羅斯兩國政府尚未最后敲定“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采購改裝協議之前,印度海軍便提出了利用國產LCA“光輝”輕型戰斗機改裝為艦載戰斗機的設想。事實上,美國海軍航母在冷戰時期就采用了F-14“雄貓”重型艦載戰斗機與F/A-18“大黃蜂”中型艦載戰斗攻擊機的搭配方式。同樣,在蘇聯解體前,“庫茲涅佐夫”號大型常規航母以及“烏里楊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都計劃同時裝備蘇-33重型艦載戰斗機和米格-29K中型艦載戰斗機。
一般來說,重型艦載戰斗機利用其速度快、升限高、載彈量大以及航程遠的優勢,主要負責遠程制空和截擊作戰,而中型艦載戰斗機利用其多用途能力,主要負責對陸對海攻擊,并且還可以輔助重型艦載戰斗機奪取制空權,所以,當時印度海軍的設想就是在利用“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改裝完成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同樣可以采用這一模式,形成米格-29K中型艦載戰斗機與LCA“光輝”輕型艦載戰斗機的組合,而LCA“光輝”輕型戰斗機艦載型的研發項目就被稱為N-LCA,其中的N自然就是海軍的英文縮寫(NAVY)。
米格-29K艦載戰斗機總共發生了6起重大事故,可靠性也不高,印度海軍對其表現并不滿意。
不過,冷冰冰的現實給印度海軍好好地上了一課:印度國產LCA“光輝”輕型戰斗機的陸基型號原本研發進程就磕磕絆絆,發展艦載型還要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根本來不及。“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盡管也經歷了多次工期拖延,最后還是在2013年底抵達印度,而N-LCA艦載戰斗機的首架樣機——代號NP-1的雙座型直到2014年底才真正完成陸上滑躍起飛測試。
印度海軍原本在2004年只簽訂了采購16架米格-29K艦載戰斗機的合同,后來,看到N-LCA艦載戰斗機實在難堪大用,于是印度海軍又不得不繼續采購米格-29K艦載戰斗機,使其總數達到45架。不過,從交付至今,印度海軍的米格-29K艦載戰斗機總共發生了6起重大事故,已經損失多架了。
當然,從N-LCA艦載戰斗機的發展來看,也不排除印度海軍將其作為與俄羅斯討價還價的砝碼,只是現在來看似乎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且,即便是米格-29K這樣的雙發戰機還事故頻頻,N-LCA作為單發戰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印度海軍心里更是沒底。
但是,印度政府以及國防部都希望繼續推進N-LCA艦載戰斗機的研發工作,不過,由于目前N-LCA艦載戰斗機僅有2架測試樣機,即雙座型的NP-1和單座型的NP-2,而且還是基于陸基型的Mk1技術標準,所以,N-LCA項目的進展比較緩慢,直到2020年1月,NP-2號樣機才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成功完成了起降測試。不過,印度海軍以目前Mk1技術標準的N-LCA艦載戰斗機無法滿足作戰要求為借口,拒絕批量采購。于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2020年7月不得不放棄了原計劃的Mk2技術標準N-LCA艦載戰斗機研發項目,重新提出了名為TEDBF的雙發中型隱身艦載戰斗機研發項目,希望可以滿足印度海軍的需求。
“光輝”艦載機曾在2020年1月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首次成功起降。
撲朔迷離的印度艦載機選型
事實上,印度海軍既對俄羅斯米格-29K艦載戰斗機深感不滿,也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TEDBF沒有多大的信心,而是將更多的期望寄托于向歐美采購性能先進的艦載戰斗機。其言外之意就是:既然印度空軍可以花那么多印度納稅人的錢采購歐美先進戰斗機,為何印度海軍只能使用一身毛病的米格-29K。
其實,早在2017年,印度海軍就提出了為已經正式下水兩年的“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采購57架多用途艦載戰斗機,即MRCBF項目,面向印度國內以及國外各大軍工企業招標。當時,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也提出了競標方案,簡單來說就是N-LCA艦載戰斗機的雙發放大版,不過,這一項目被印度國防部暫時叫停,畢竟當時印度空軍的采購項目優先級更高。直到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采購項目敲定并且開始陸續交付后,印度國防部才于2021年同意印度海軍重啟MRCBF項目。
相比于陸基戰斗機,世界軍貿市場上的艦載戰斗機份額以及采購項目實在少得可憐,而且可以選擇的型號也鳳毛麟角,所以,在印度海軍重啟MRCBF項目后,美國波音公司和法國達索公司很快就分別提交了F/A-18E/F“超級大黃蜂”和“陣風”M。俄羅斯目前唯一能拿得出來的還是米格-29K,吃盡了該機后勤保障苦頭的印度海軍一口回絕了俄方的競標請求。此外,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也希望TEDBF隱身艦載戰斗機可以參與競標,但是這個項目現在只有模型和PPT,印度海軍也不予考慮。
從2021年開始,MRCBF項目就成了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和法國“陣風”M兩者PK的舞臺。法國達索公司最積極,借著陸基型“陣風”戰機陸續批量交付的“春風”,在2022年1月便迫不及待地將“陣風”M艦載戰斗機運到印度海軍位于果阿的陸基測試中心,進行滑躍甲板起飛以及攔阻降落試驗。而美國波音公司先于2021年8月在本國完成了滑躍起飛測試,后于2022年5月派出F/A-18E/F“超級大黃蜂”最新的Blcok3型抵達果阿陸基測試中心完成起降測試。經過半年的對比測試以及各方最后的博弈,印度媒體在2022年12月報道,印度海軍決定首批采購26架“陣風”M艦載戰斗機。由此,印度海軍未來艦載戰斗機的選型至少目前算是告一段落了。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TEDBF艦載機也沒有多大的信心。
印度海軍航母的致命缺陷
從兩年來的MRCBF項目競標情況來看,美國波音公司也是誠意滿滿,派出的是目前美國海軍還沒有正式裝備的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而且,兩型戰機陸上起降測試的表現也在伯仲之間,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由于其天生具備的大展弦比機翼的優勢,起降性能反而更占優。不過,如果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考慮,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競標失敗反而是從一開始就注定的,打敗它的不是其自身性能的問題,而是印度海軍現役航母的致命缺陷而導致的。
“維克蘭特”號兩艘航母的兩部升降機設置在艦島前后的舷側,升降平臺的尺寸很小,尤其是寬度。米格-29K機翼折疊后的翼展約為7.9米,機長(含空速管)為17.3米,與升降平臺尺寸匹配的剛剛好。筆者懷疑當初俄羅斯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時,除了艦體開口、升降機性能等因素外,很可能也是按照米格-29K的尺寸來設計升降平臺大小的,就是為了讓印度海軍只能使用米格-29K,或者尺寸更小的艦載機。而“維克蘭特”號航母雖然是印度所謂自己設計的,升降平臺甚至比“維克拉瑪蒂亞”號還小。所以,無論是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還是“陣風”M,至少就目前的狀態而言都無法在兩艘航母的升降機上使用。
為了獲得印度訂單,F/A-18E/F“超級大黃蜂”再次參加了2023年印度航展。
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折疊后的翼展為9.94米,機長18.38米,而“維克蘭特”號航母升降平臺長14米,寬10米,機庫門寬8.5米。所以,不要說升降平臺尺寸太小,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連機庫門都出不去。波音公司提出的建議是可以讓F/A-18E/F“超級大黃蜂”Blcok3斜著出機庫,但是聽上去明顯不靠譜。
相對來說,“陣風”M還有可能匹配,但是也要做“手術”,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有兩種:一是進出機庫以及升降時要先拆掉“陣風”M的翼尖掛架,到達飛行甲板或者進入到機庫后再裝上。另一個方案就是由達索公司為“陣風”M改裝一個比較小的可折疊外翼段,只要折疊后能匹配機庫門以及升降平臺寬度即可。不過,改裝設計的費用肯定要由印度海軍“買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