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門:跨越百年,開啟濱海城市新時代
面海而生,向海而興。
從濱江城市走向濱海城市,對于江門而言,這是跨越百年的命題。
從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開發“銅鼓洲”(今廣海灣)開始,到今年,江門兩會明確提出“加快大廣海灣開發,謀劃建設江門大廣海灣粵港澳合作高質量發展國家級平臺,與深圳共建深江經濟合作區,高標準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
謀劃建設國家級大平臺,江門濱海城市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
江門為什么要走濱海城市發展之路?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困難?深江經濟合作如何優勢互補,互為借鑒?又如何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成功經驗?圍繞這些熱點話題,在今年江門兩會期間,南都記者采訪深圳、江門兩地專家學者和政府人士,形成南都提案,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一、濱海城市百年夢想
廣海,是臺山第一古城。宋代稱溽洲,設置巡檢署。明朝設衛所,名廣海衛,后為抵御外侮,筑廣海城,成為海防重鎮,也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通向南洋、印度洋、波斯灣以及東非沿岸地區的口岸之一。
從濱江走向濱海,這個夢想,江門延續了百年。
早在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及開發南中國的“銅鼓洲”,即現在的廣海灣。1924年,孫中山簽發大元帥令,任命臺山愛國華僑陳宜禧為籌辦銅鼓商埠委員。
陳宜禧成功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二條商辦鐵路——新寧鐵路,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他提出在廣海設立“經濟特區”的構想未能實現。
這一等就是半個多世紀。
1992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廣東臺山廣海灣華僑投資開發試驗區”,這是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全省第一個華僑投資開發試驗區。
進入新世紀后,廣海灣的開發建設加快了腳步。
2005年,廣東省政府編制的《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年)》(粵府〔2005〕76號),將廣海灣規劃為珠三角11個重點扶持的未來地方性中心和“城鎮發展提升地區”之一,并作為珠三角“南部濱海功能拓展帶”的重點地區加以發展。該區域包括廣海灣工業園區、國華臺山電廠、廣海灣及川島深水港等。
//廣海灣深水港建設如火如荼
2006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廣東臺山廣海灣華僑投資開發試驗區”更名為“廣東臺山廣海灣工業園區”。同年7月,廣東臺山廣海灣工業園區獲批為省級開發區。同年12月,江門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將廣海灣與銀洲湖一起列入“兩濱驅動”(濱海、濱江)發展戰略。
2007年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水平規劃廣海灣開發,以深水港、魚塘港、臺山電廠、再生資源工業集中區、新寧工業園為重點,以發展石化工業、裝備制造業、物流業為主線,搞好功能布局。
2008年3月,時任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臺山廣海灣調研時指出,當前在珠三角有沿海發展潛力的地區不多,臺山是其中之一,要將廣海灣納入“珠三角沿海經濟帶”,高起點規劃建設,著力將廣海灣發展成臨港工業區。
二、謀劃建設國家級大平臺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經濟成為我國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2年5月,中國首部海洋經濟地圖《廣東海洋經濟地圖》正式發布,首次提出灣區計劃,將14個沿海市劃分為“六大灣區一半島”,構建跨行政區域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大廣海灣區是其中之一。
江門海洋資源豐富,大陸海岸線長 420 公里 ,約占全省的1/10;海島岸線長約400公里,約占全省的1/6;共有海島561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廣海灣、銀洲湖和川島等海域具備建設深水良港的條件,黃茅海是西江黃金水道的出海通道,海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2013年年初,江門市根據廣東省提出的“大廣海灣區”發展計劃,制定了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的發展戰略,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同年12月,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年)》,標志著江門在加快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建設經濟發展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媒體評論,“這是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之后,又一個針對粵港澳合作的重大平臺”。
//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2013-2030 年)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戰略,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搭上了快車。
2019年2月,國家出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提出,“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創意、電子商務、海洋經濟、職業教育、生命健康等領域合作。”
2019年,廣東省委編委批復同意設立江門市銀湖灣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和江門市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均為江門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并于2020年相繼掛牌成立。
伴隨高質量發展進程加速,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有了更高的追求。
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推動佛山三龍灣、惠州大亞灣、東莞濱海灣、中山翠亨新區、江門大廣海灣、肇慶新區建設。
2023年2月16日,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參與環珠江口“黃金內灣”建設,加快大廣海灣開發,謀劃建設江門大廣海灣粵港澳合作高質量發展國家級平臺,與深圳共建深江經濟合作區,高標準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
百年夢將圓,江門開啟了從濱江城市走向濱海城市的“狂飆”序曲。
三、對話:從濱江城市走向濱海城市,江門準備好了嗎?
對話嘉賓
江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五邑大學教授 劉志堅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謝來風
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覆蓋了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和恩平市20個鎮,共3240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相當于1.6個深圳的面積,核心區位于銀湖灣和廣海灣,面積約520平方公里。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目前開發強度低,產業承載空間大,是承接大灣區產業溢出、轉移的理想之地。
江門謀劃建設江門大廣海灣粵港澳合作高質量發展國家級平臺,與深圳共建深江經濟合作區,高標準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這一系列大動作開啟了江門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江門為什么要大力推動濱江向濱海的城市轉型?謀求濱海城市對江門有何利好?還面臨哪些困難?南都對話深圳、江門兩地專家,為江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江門向海的利好與困難
南 都:今年江門提出謀劃推動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設國家級大平臺,這一謀劃對于江門的發展有何積極意義?
劉志堅:打造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國家級平臺,使江門走向濱海城市的戰略方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江門歷史上是一個內河城市,不是濱海城市,江門有江有海,但是濱江城市的特色不明顯,濱海城市特色更加不明顯。江門未來走向海洋,是對提升城市發展空間和城市發展品質的一個重要的、正確的戰略方向。
具體說有三方面優點。首先,能夠拓展江門城市未來新的發展空間。江門目前經濟活動的重心在北部,人口居住密度比較高的也在北部,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面積3240平方公里,如果向南拓展,向海拓展,有利于擴大未來產業發展、人口居住以及城市發展的新空間。其次,向海發展,打造濱海城市,順應了人類世界向海而興、走向海洋文明的主潮流,有助于重塑江門的經濟特色。第三,有助于提升江門的城市品質,有利于吸引人口、產業、高端要素的聚集。
//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公司臺山電廠
南 都:江門要發展成為真正的濱海城市,還面臨著哪些困難和問題?你有何建議?
劉志堅:我覺得目前面臨這幾個主要的問題:第一是人口地理區位的限制。從地理區位來講,江門的經濟重心、人口重心都在北部的內陸地區,沿海地區的經濟密度、人口密度都非常小,城市的拓展,或者說一個新城區的建設,需要比較多的人口集聚。目前江門的人口增長趨緩,未來需要吸引更多外來人口,這有可能制約新城區的建設。第二是代管市這種行政體制的局限。江門的城區只是蓬江、江海和新會三區,臺山、開平、恩平、鶴山是代管市。受行政區劃的影響,江門市本級對代管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限,如果把代管市變成市轄區,就會有助于整個城市空間的拓展。第三是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類似一張白紙,在這么大的空間里建設一個新城區,需要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資源支持,需要行政賦能,包括國家、省、市的重大政策支持,重大項目的支持,只有布局重大項目,才可能帶來人口的快速集聚。
深江合作促成“雙贏”
南 都:江門提出要在銀湖灣濱海新區,加快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這個規劃對兩地有何意義?與深圳共建深江經濟合作區,江門的優勢在哪里?
謝來風: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對于深圳和江門的高質量發展都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對于深圳來說,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將進一步強化深圳在大灣區里的核心引擎和輻射帶動功能。深圳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發展,整個城市的發展能級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將有利于深圳構建多層次、多向度的區域合作新格局,為深圳在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拓展發展空間。對于江門來說,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將提升江門產業集群的發展水平,借助深圳的優勢產業,跟江門已有的一些產業基礎結合起來,將提升江門產業的發展能級和城市發展能級,有利于提升江門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格局里的功能定位。
從區位上講,隨著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大型跨江跨海通道的建成,江門融入了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已經成為珠三角核心區和沿海經濟帶一個重要的交匯點。從空間上講,江門的土地開發強度比較低,比如深江經濟合作區所在的銀湖灣濱海新區,開發強度在5%-6%,而且是連片的土地空間,有利于大項目大產業落位。同時,江門是很重要的濱海城市,海岸線有400多公里,海島有560多個,豐富的濱海和海島資源,有利于未來落戶一些大項目。此外,江門是中國著名的僑都,和港澳及海外有非常緊密的往來,深圳這幾年也在推進深港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江門也有對接的優勢。
//位于銀湖灣濱海新區的新澳重大技術裝備創意創業園
改革創新經驗互為借鑒
南 都:在推動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的過程中,深圳和江門如何做好優勢互補?
謝來風:我認為深圳和江門可以在四個方面進行優勢互補。第一個方面是改革創新經驗的雙向借鑒。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前海合作區、河套合作區等重大平臺,在自貿區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放寬市場準入等領域都有全國領先的改革創新經驗,而江門在便利華僑華人投資方面也有很好的改革創新經驗。
第二個方面是產業鏈方面的合作。深圳和江門在產業鏈上可以達到深度協同的互補,特別是像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鏈條比較長的產業,在深圳和江門是可以實現兩地協同發展的。可以考慮通過深圳母工廠加江門分工廠的模式,或是深圳總部加江門分部的產業鏈深度協同的模式,甚至是在深江經濟合作區,由深圳來主導開發一個產業園。像這種有利于深圳和江門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做法都可以實現互補。
第三方面是深圳研發加江門制造的互補。深圳這幾年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有很多的科研成果、科研人才能夠和江門的制造資源結合起來,形成研發加制造的互補模式。
第四方面是營商環境的互補。江門在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的過程中,在營商環境打造上應該對標深圳,努力打造市場化、法制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這樣才能吸引企業過來發展,也讓人才能夠在這里扎根發展,做到進得來留得住。
//位于銀湖灣濱海新區的碧海銀湖旅居休閑項目
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成功經驗
南 都: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建設也在進行當中,能否結合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建設經驗,為深江經濟合作區的打造提出一些建議?
謝來風:如果深江經濟合作區能夠建成,那么深圳在東向和西向將各有一個合作的城市,是很好的空間上的布局。自2017年廣東省確定深汕特別合作區由深圳市全面主導建設后,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經驗,這對于深江經濟合作區的建設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借鑒。第一是在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方面,特別是在財稅體制、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可以借鑒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經驗,爭取省里的支持。第二是在合作區的規劃建設方面,深汕特別合作區的空間規劃納入了深圳市的國土空間規劃,深江經濟合作區雖然不一定能納入,但是在頂層設計方面,應該對標最先進的、最前沿的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第三是在重大產業項目的引進方面,深汕特別合作區重點引進了比亞迪等智能制造的項目,讓產業業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深江經濟合作區的建設,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好更精準的對接和招商引資。最后是公共配套與服務的建設。深汕特別合作區在建設的過程中對深圳在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領域進行了非常好的學習借鑒,讓很多人才、很多企業愿意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留下來,并實現很好的發展。
四、進展: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設進程如何?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和銀湖灣濱海新區,是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兩個核心區,兩地建設進展如何?兩會期間,南都記者從新會區、臺山市了解到最新情況。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廣海灣深水港建設穩步推進
江門市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李順和介紹,基建方面,希望大道于去年10月建成通車,中心大道已開工建設,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基建穩步推進;以LNG戰略儲備基地等重大項目帶動廣海灣深水港起步建設,完成銅鼓灣作業區防波堤、航道改擴建及魚塘港物流區1-3萬噸級通用碼頭工可編制;完成臨港經濟板塊起步區一期1000畝土地整理項目立項。
//LNG戰略儲備基地效果圖
產業項目落地方面。能源雙碳產業園引入匯寧時代儲能,已于今年1月動工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引入啟迪生物醫藥,已于今年2月動工建設。電力裝備產業園,泰勝風電已達成合作意向。無人智能產業園,上隧盾構機已達成合作意向。謀劃建設國際大學城,積極對接港澳地區大學爭取合作辦學項目,深化與港澳合作,打造產教融合新城。
銀湖灣濱海新區:已形成深江經濟合作區建設的初步方案
江門市銀湖灣濱海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志權介紹,銀湖灣濱海新區確立了以謀劃建設深江大型經濟合作區為重點發展方向,目前已形成深江經濟合作區建設的初步方案。同時,針對性制定了《銀湖灣濱海新區關于促進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實施方案(試行)》。
//廣州華立學院(江門校區)
在“科教產城”融合發展方面,總投資超200億元的碧海銀湖文旅、廣州華立學院(江門校區)、新澳重大技術裝備創意創業園、御泉國際酒店等項目正順利推進,成功引入澳門國際健康港、護理機器人智能制造基地等項目,多個高端制造、文旅休閑項目正在洽談當中。核心區正加快推進總投資超36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市政路網、供水污水設施、公園景觀提升等工程全面鋪開,謀劃建設一類口岸客運碼頭,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濱海新城。
策劃:郭銳川
統籌:曾育軍
采寫:曾育軍 羅忠明 羅韻姿
圖片:江門市銀湖灣濱海新區管委會、江門市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