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聽李敬澤賈樟柯雙雪濤聊故鄉,開啟文學“博物館奇妙夜”
賈樟柯23歲離開山西,去北京求學。他一度對老家密切的炙熱的血親關系和家族生活心生抗拒,但來到北京之后,隨著年齡增長,他又突然很留戀那樣的生活。
32歲來到北京的雙雪濤對故鄉是另一種感覺——相比宗法社會,東北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集體社會。他曾以為,全世界的父母都在廠子上班,回家之后身上有油漬。
“你會發現,一代一代的人,滿懷對世界的熱望。為什么我們那么熱愛火車,那么熱愛飛機,因為外面有更廣大的世界。但是飛出去了,走出去了,最后你發現你有個心病,這個心病叫‘故鄉’。”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作家李敬澤說。
2月5日,由世界最大的文學博物館——中國現代文學館打造的人文漫談節目《文學館之夜》上線第一期“由故鄉出發,創造你的生活和世界”,李敬澤與導演賈樟柯、小說家雙雪濤、中國現代文學館副研究員李蔚超四人圍坐,暢談故鄉帶給我們的一切。
節目劇照
“沒有離開,就產生不了故鄉這個概念”
這一場漫談從中國現代文學塑造的兩個“故鄉”開始,一個是魯迅的《故鄉》,一個是沈從文的《邊城》。
“古人談故鄉,葉落歸根,終究是要回去的。”李敬澤說,“但從魯迅的《故鄉》開始,故鄉是你離開、歸來,然后終究還是要離開的那么一個地方。”
魯迅的《故鄉》,沈從文的《邊城》
李敬澤的父親是山西人,母親是河北人。當年因為父母工作調動,他們家圍著天津、保定、石家莊幾個地方轉,也讓他對每個地方都沒有那么強烈的認同感。他一直記得,小時候去河北姥姥家,人家都覺得這個外來的小孩講普通話,很高級,很洋氣。但他的母親,一個從這個農村出去的人,回去后就得換成方言,不然別人會覺得:“你裝什么裝。”
賈樟柯對故鄉的“獲得”恰發生于離開之后。離開之前,家鄉的一切讓他感到混沌,他甚至沒有意識到那個半山環繞的小城其實是一個很漂亮的地方。當他坐在電影學院里,寫下思念,他腦海中的故鄉才漸漸明晰起來。
雙雪濤小時候也沒有太多對故鄉的感知,他一度以為整個世界都是鐵西區的樣子。后來上了初中,他從鐵西區到了和平區,才發現很多孩子的父母不穿工作服,他們可能做生意,也可能做文職。再后來離開沈陽,他才真正知道故鄉原來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身在其中確實沒辦法理解很多事情。”賈樟柯說,“你沒有離開,就產生不了故鄉這個概念。”
“故鄉有兩個,一個是真實的,另一個是想象的”
開始學電影后,賈樟柯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很全球化的世界。有時他會感到迷失——我們究竟要拍什么?
還好,他在沈從文的文字里找到了共情,發現了自己無意識里掩藏的那些珍貴的東西。晚上在自習室,每一次拿著筆面對白紙,他的思緒就不由地回到家鄉,那遙遠的汾陽。
“如果文學可以這樣,為什么電影不可以?”賈樟柯意識到,汾陽就是他躲在呂梁山里的邊城,那里的日日夜夜,無數難忘的人和事兒,讓他落筆下去變成了電影。這電影又是他的國,里面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他的世界。
賈樟柯故鄉三部曲
另一邊,寫小說之初的雙雪濤也曾感到迷失,他感覺自己總在用一種很別扭的思維和語言,但他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直到2013年10月,他寫了一篇小說《大師》。
《大師》和父親有關。一想起父親,雙雪濤就想起父親的說話方式,說話形態,那是一個說著東北普通話的男人。雙雪濤突然就找到了一個敘事的節奏,這個節奏是通過對話帶動起來的,然后他發現,在對話之外的那些敘事,也都變得柔軟了。
“就是從2013年的《大師》之后,我才發現了故鄉的存在,或者故鄉的文學性的存在。”
《平原上的摩西》
“對于中國人,故鄉問題完全是個現代經驗”
在李敬澤看來,中國人像現在這樣大規模地離開家鄉也就是這100年的時間,規模再大的離鄉恐怕也就是近30年的事。
在這之前,絕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生活在自己的農村里,別說是離開家鄉了,可能連縣城都沒去過。所以,故鄉問題對于中國人完全是一個現代經驗,完全是一個新的東西。
“一百多年來,故鄉這個概念越來越強烈,可能跟我們越來越多的身份焦慮有關。”賈樟柯說,身處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要經過多次的身份轉變,可能就會有一種迷失的焦慮——“我究竟是誰?”“我是學電影的賈樟柯,還是半文學的賈樟柯?我是汾陽的賈樟柯,還是北京的賈樟柯?可能故鄉能帶給我們的是,你最初是誰。不管后來的身份怎么變化,我們都有一個出發的身份。”
在這個意義上,故鄉也是一個最初的經驗。不管未來走得多遠,一定是故鄉給予我們對于世界最初的理解。
李蔚超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在這期節目之后,中國現代文學館未來每周都將推出一期《文學館之夜》,共七期。接下來的漫談主題有關親密關系、說話之道、父子之間、跑步文化等,戴錦華、李洱、劉震云、梁曉聲、李誕、張泉靈等嘉賓將參與其中。
“每期節目都是從文學經典出發,看待今天的生活。”她說,比如第一夜談故鄉是因為2021年是《故鄉》發表百年,魯迅開啟的現代人與故鄉的情感模式至今影響深遠;第二夜談養貓文化與當代人的親密關系源于一只喜歡趴在冰心墓上的館貓。冰心生前愛貓,她養了一只名叫咪咪的貓;第三夜談當代人的說話之道,靈感來自館藏的老舍手稿《多編好相聲》。老舍的小說為口語表達開創了新的天地,脫口秀演員李誕熱愛寫作,看了老舍先生的手稿頗為興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