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術開卷|在弗利爾美術館讀米家山水《云起樓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有董其昌題字的宋畫山水立軸《云起樓圖》。畫作右上角不知何人所題的“天降時雨,山川出云”,深得董其昌重視,并多次出現在他的山水冊頁中。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不久前出版了《歐美觀畫記》。本文為作者記錄其在弗利爾美術館、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鑒讀米家山水的經歷。
為人忽視的米家山水——《云起樓圖》解讀
2013年在弗利爾美術館讀畫,讓我非常留戀的是董其昌題字的宋畫山水立軸《云起樓圖》(圖1-31)。
圖1-31 佚名,《云起樓圖》,弗利爾美術館藏
這是一件“云山”題材的水墨山水,因為品相不是特別好,以往印刷也不甚清晰,在書上看去就是一片模糊,因此未引起藝術史足夠重視?!对破饦菆D》的技巧雖然簡單,元素也不復雜,但是整體構思能力強、格調很高,與我們熟悉的宋畫卻不太一樣,是一件風格較為孤立的宋畫,面對此畫,會有越看越好的感覺。
大約在2003年春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李旻副教授,當時在密西根大學當研究生,他參加藝術史系課程,前往弗利爾美術館庫房中看畫,帶給我一些現場照片,其中就有《云起樓圖》。
2012年夏天,在弗利爾美術館庫房第一次看到此畫,當時人比較多,來不及細看。2013年4月,時間非常充裕,因而得以反復細觀。4月16日,第一次進庫房就看到了《云起樓圖》,當時我醉心董其昌,一下子就被裱邊上的董其昌書法吸引了。畫上方題“云起樓圖”四個大字,云起樓是宜興吳澈如的齋名,左邊的題跋講清楚了緣由:
光祿澈如吳年丈囑余作《云起樓圖》,卷軸團扇共三幀,余未愜意,以此圖貽之。又欲為補題趙文敏《汲長孺傳》,合成雙美。澈如以文章氣節名世,非古人名跡,何足為云起樓重也。董其昌。
觀其書法,是董其昌60歲前后的作品。吳澈如是董其昌閑居江南二十余年時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位著名收藏家,所藏古書畫甚多,如趙子昂《鵲華秋色圖》《汲黯傳》、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等,吳家世居宜興白果巷,吳家子孫火燒《富春山居圖》應就在此巷內,此巷至今還在。據聞1949年之后,此巷內還有幾個帶花園的宅子,現在已全部變成居民小區。
《云起樓圖》右裱邊題跋:
徽宗御書小璽,下有米芾之印、元章印。蓋元章為書畫學博士時所進御。元章狀所謂珍圖名畫,須取裁圣鑒者也。后有朱象玄印,此吾鄉司成,好古。具眼人斷畫以此圖為甲觀。其昌。
這兩段題跋,記載了董其昌將此《云起樓圖》古畫,在宜興吳澈如約請他畫山水時,作為附加品贈予吳澈如。今天宜興博物館一樓茶室即以“云起樓”命名。
我們在美術館多次看畫。有一次,正遇到工作人員搬運《云起樓圖》(圖1-32),我有機會從一個特殊角度看了一下此畫,觀感很不一樣,心中頗為震驚。
圖1-32 2013年4月22日,此畫運送時候的場景
次日,我在庫房拉開裱在畫板上的《云起樓圖》,仔仔細細又看了一次。這才發現,這件看起來破碎不堪的繪畫,居然是一件絹本繪畫,畫絹極為細膩,粗看以為是較厚的紙張。一件古畫的絹紋,細到這個程度,真是聞所未聞。
畫上的山水,見墨不見筆,墨色極黑,物象近觀不清晰,但是整幅繪畫,遠觀則非常清晰——這是文獻中記載的五代畫家董元的繪畫特征之一,這件宋人的“云山圖”居然也具備。
畫中山川并無奇峰,而是溫和的江南小山,重重疊疊,頗有變化,與鎮江江邊的山川非常相似。現在如果乘車自江南過長江,車過潤揚大橋、南京四橋,往東看時,周圍景物與畫面頗為吻合。
《云起樓圖》右上角有題字“天降時雨,山川出云”(圖1-33),歷來不知何人所題。董其昌比較重視此畫中的信息,尤其是“天降時雨,山川出云”這個題字。董其昌的一生畫了很多套山水冊頁,流傳至今的還有數十本。每冊山水內容不盡相同,但有幾種式樣的山水與文字,在各冊頁中反復出現,最常見的數種題字中,就包括“天降時雨,山川出云”。
圖1-33 《云起樓圖》右上角題字“天降時雨,山川出云”
20世紀早期,此畫就已經被收藏在弗利爾美術館,很多中國學者對此畫并不熟悉,也沒有把這題字與印章視為畫上攜帶的真實信息。今天,我們可以看清楚這個題字,雖然技術水準并不高,但也沒有依附于什么風格,似乎并無理由懷疑其真實性。這種風格特殊、不依附名家的字跡,從來不是偽造者的手筆。
題字左邊那方“御書”印,與宣和諸印相比實在有點弱,與南宋諸印也不是一個水平,頗有些不可理解。
次年,也就是2014年,在香港與黃君實先生談起此畫,我說有點懷疑《云起樓圖》是米友仁真跡,黃先生說,右上題字,可能是宋欽宗題字。這個解釋讓我耳目一新!此前,完全忘記了在宋徽宗與宋高宗之間,還有一個當了兩年皇帝的宋欽宗。他當然有條件、有可能在米友仁真跡上題字。
2015年春天,我在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有機會仔細看了米友仁畫于1130年的《云山圖》(圖1-34),這卷絹本手卷,也是因為畫法上以水墨色三者交融為特色,任何照片也表達不出畫面真實水準,只有細看原作,才發現此作畫法與《云起樓圖》的畫法,居然頗為一致。很顯然,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兩幅繪畫都是米友仁較為早期的作品。
圖1-34 米友仁,《云山圖》(局部),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圖1-34 米友仁,《云山圖》(局部),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北宋滅亡時,米友仁已經年近四旬,當然是可以完成《云起樓圖》這樣水準的繪畫的。此二件合并觀察可以描述出米友仁在1130年之前的風格,是受宣和畫院的山水畫構圖影響,只是畫法上具備自己的特色,所繪內容也以居住地周圍風景為藍本,如江蘇的鎮江、新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