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年輕人回歸田園,是退路還是出路? | 湃客Talk

2023-01-20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歲末年初,很多人會對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規劃。有些人會選擇跳槽或者轉行,還有些人跨度更大,會選擇離開大城市,去農村開始自己的田園生活。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間,某社交平臺上圍繞農村小院總共產生了1136條筆記。年輕人向往田園,但是“向往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嗎?年輕人“回村兒”務農,能否成為對抗“內卷”另辟蹊徑的出路?

本期湃客Talk,我們邀請了兩位業內專家,來聊聊年輕人投身農業的嘗試。

 

(點擊收聽本期節目)年輕人回歸田園,是退路還是出路? | 湃客Talk
 清華博士后開農場,

年入八百萬?

我的農場在北京順義區柳莊戶村,一共300多畝。農場最大的特點不是生產模式,而是銷售模式——大約70%的產品都是由北京市民提前預定,農場再按照需求去生產、配送。

之所以選擇從事農業,和我的學習經歷有關。我是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博連讀生,碩士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4月,我去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農場工作了半年,度過了整整一個生長季。在農場里,我接觸到一個名詞叫“替代化的食物體系”(Alternative Food Network,AFN),了解了農場在整個網絡體系里是怎么生產和經營的。

原以為到農場是走走看看,卻沒想到,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著農場主一起勞作,只有周末才有空處理一些研究上的事情。

在農場手機沒有信號,白天也沒有電腦電視,只有晚上回到居住地后才有網絡。每一天,都是和同樣幾個人、同樣一塊地相處。所以這半年,我其實更多地回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中。雖然遇到了很多挑戰,但確實讓我感受到了這種“踏踏實實生活”的吸引力。

2012年博士畢業后,我猶豫要不要找一份相對“正式”的工作,但國外農場和北京產學研基地的工作經歷,讓我還是決定專心創業,創辦了現在的“分享收獲”農場。

網上有傳言說我年入800萬,其實是有誤解。農場的營收確實比起800萬已經翻倍了,但這并不是我個人的收入,而是營業額,不意味著是利潤。

今年是“分享收獲”農場10周年,我們基本也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很多行業都比較艱難的這三年,我們還保持著比較正向的發展。

我在吉林的一個農村長大,每天站在院子里,就能看到綿延幾十里的農田。我博士學的是食品工程,工作這些年,我也一直特別關注農業領域。

年輕人投身農業,能否成為對抗“內卷”的另辟蹊徑的出路?我認為成功的都只是個案。

返鄉務農,本質上也是一個逆城市化進程的行為。現在中國農村人口占比大約是40%,其實現在的農村是很凋落的,老一輩的農民已經差不多五六十歲了,確實需要新一代的職業化農民。但與年輕人發自內心的熱愛不同,這些職業化農民所面對的,是真正的謀生。

首先,你需要面對農業式的辛苦,它沒有李健《風吹麥浪》或是周杰倫《稻香》所展現的人文和詩意。風吹日曬、暴土揚塵,真實的農業沒有那么浪漫。

其次,農業需要技術。不同的農作物,對光溫水氣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一個品種需要在大自然里面對不同的氣候、倒伏、病害、雜草,才能錘煉出一個成熟的新品種,這是真正的實戰。

并且,農業掙錢很難。農業如果好賺錢,農民早發財了?,F在看到的成功案例都是種菜的,在郊區種菜能掙城里人的錢。但是,中國19億畝耕地,只有少數種菜,70%種的都是糧食。相比蔬菜,糧食含水量少、產量和價格又低,糧價漲跌還涉及民生,這些都會影響你的收入?,F在的上市公司中,養殖類的上市公司有四五十家,但真正種植的上市公司屈指可少。

另外,搞農業的人需要點童子功。像我從小在農村,四五歲就會和媽媽去農田里撿谷穗,這是生活的一部分?,F在的年輕人生長在城市里,忽然讓他們完全換一個生活頻道,他們沒有這個底子。

我身邊返鄉創業的人非常多,但我也見過很多人虧錢踩坑。

很多人會以為農業簡單,有機食品價格高、容易賺錢。但其實,農業門檻還是非常高的。我們組織“新農人培訓”,也是希望盡可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培訓中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位新農人,原來是一名藝人化妝師,她當時有一個感觸:父母在鄉村干一年活,可能連明星一個小時的收入都比不上。出身農家的她參加培訓后,回到安徽老家,改行種生態蓮子。我們會在生產技術、產品定位等方面給她提供建議,并助力她的蓮子在我們的平臺上銷售。

和這個女孩一樣,參與培訓的新農人大多在城市里待過很長時間,有的可能在IT大廠工作過十幾年,但最終選擇到鄉村去創業。

其實年輕人返鄉不只是想要創業,也是想展現一種可能性——“我在鄉村可以生活也可以工作,而且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并不比在城市里低。”比如在我們的農場,一日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生產的有機產品;大家都住在附近的村子里,騎自行車上下班,通勤成本非常小;另外,我們的工作也非常貼近大自然。

自己種的菜更健康,

但有機食品

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有機食品的本意是“可持續”。比如不當地使用氮磷鉀化肥會使土壤里的有機脂含量降低,導致土壤營養元素比例失衡、水土流失等問題,這是“不可持續”的。

但是有機食品的概念到中國來后,很多人把它當成了一種安全標準。我認為有機食品的推廣存在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一,中國耕地面積占全世界的8%,人口占全世界的18%,人多地少。如果中國的農產品都進行有機種植,結果是產量整體減半,那就不是吃有機食品還是無機食品的問題了,是沒食物可吃了。

第二,50年前的中國農業其實就是有機農業,農田主要的肥源是畜禽糞便,因為那時候都會自家養家禽家畜,每家也有足夠的勞動力揀糞漚肥。但是現在的農村,勞動力流失,家里散養的家禽家畜也變少了。而且,很多養殖場的布局和農業是錯位的,長途運輸糞便從成本上是做不到的。

另外,現在的工業化養殖也存在問題,比如怎么來解決后期的激素和重金屬的問題。

我認為,有機農業在部分區域上進行是沒問題的,但在中國大面積地進行有機種植,還存在一些現實的障礙。

確實現在養殖上存在著問題,我們農場每年還得從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專門運來幾百噸的羊糞。

很多人認為農業生產和管理,其核心只是農藥和化肥,其實不然。比如,使用農藥化肥的番茄,其產量就達不到我們有機管理的產量。

其實,可以在不影響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先從茶葉、水果還有蔬菜等農藥和化肥用量大的經濟作物上試行,同時把種養結合搞起來。

國外有機農業出現的伊始,就是因為他們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污染了環境,人們希望改良這種現狀,才出現了有機農業。現在歐盟或者其他發達國家,都在朝有機管理的方向去發展。

如果把生態農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其實很多的東西都可以循環利用。比如,北京的廚余垃圾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后,也可以回到土壤里做有機肥。

我選擇生活在鄉村做農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把食品體系的問題了解得比較多。比如,我還研究過添加劑,也就現在說的“科技與狠活”。十幾年前國內食品添加劑的指標,和同期其他發達國家的指標相比,也是歷經了發展的過程。

最近辛吉飛的視頻也影響了很多人,可能過去大家只關注了蔬菜水果等初級農產品,現在更多地關注加工類食品的安全性,當然歷史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前段時間火熱的“??怂箍萍肌?,如果從科學的角度和媒體宣傳的角度,不能簡單說對錯,但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上的錯位,包括商業運作流量上的操作。

像我們有化學功底的人,想在實驗室里調出一點以假亂真的質感和色澤,很容易。但是整個食品企業都在這么做了嗎?

真正的食品產業,不是大家隨便把化學元素弄在一起,那是要出人命的。今天管理這么嚴,誰敢?

但“??怂箍萍肌睘槭裁椿鹆?,就是因為有流量,大家跟著報道,對公眾就產生了誤導。

再比如,現在鼓吹的降碳水減肥、生酮飲食,也存在誤區。中國飲食結構和40年前比較,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并沒有增加,甚至還少了一點??墒?,宣傳口徑卻把肥胖歸咎于碳水。說白了,食品企業作為上市公司,要關注市值和股價,總會想方設法弄出一些題材概念影響你。

治愈“自然缺失”的最好辦法,

到自然中去

我今年40歲,開始做農業的時候是26歲。從城市到鄉村,在農場生活的十幾年,是很受益的。

一是“居于田而食美”。有的時候大家一想到農產品的包裝就是大紅和翠綠。但是其實你生活在田野鄉村就會發現,食物有很多的色彩,那種色彩的多樣性不是人們坐在辦公室里就能想象到的。

二是“耕于田而為善”。我們在土地上耕作,養一些雞鴨鵝牛,人和動植物之間是相互服務的關系。人類認識身邊的萬物、服務于大自然之中每一個角色、善待土壤,我們也會得到大自然的回饋。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朝數字化發展,人好像變成了工業化、資本化進程中的一種工具。而相對來說,做農業雖然很累,而且很多新農人確實目前還沒有獲得理想的收入,但在做農業的過程中,他們收獲了很多東西。

現在的孩子,個人成就感是特別小的,因為覺得任何東西都很容易得到。這可能正是現在提倡讓孩子們到鄉村去接受勞動教育的價值所在。

北京一些學校,每周會帶著孩子們去體驗農業活動,比如,在教學樓屋頂建一個小菜園,讓孩子們感受從種一顆種子到最后收獲的過程。最后一節課,大家一起用屋頂菜園的食材包餃子、制作沙拉。孩子們除了自己吃以外,每個人都希望帶些餃子回家給爸媽吃。他們體驗了整個勞動的過程,知道了食物來之不易,對這些食材會更加珍惜。

我們每天看手機、坐在辦公室里的時間確實很多,但衍生出一種叫“自然缺失癥”(Nature-deficit Disorder)的現象,它會產生精神或身體的健康問題。

對比父母那一輩人,他們的幸??赡苁谴汗澋臅r候能吃上肉。我最開始種地的時候,很多的幸福感是來自于種地,從種育一顆種子,到長出蔬菜,再到把菜變成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個過程能夠讓我有很強的成就感。

現代化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患有過敏癥,而這種過敏也被認為和腸道菌群失衡有關。過于現代化的生活,比如天天在家里消毒、一生病就吃抗生素、經常吃垃圾食品等,都會導致人體的菌群失衡,進而對外界的環境變得更加敏感。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接觸土地本身,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接觸到微生物以及大自然中更健康的微生物菌群,對健康是有利的。

城鄉本來就是二元的,如何在城市中親近自然?以我個人為例,在家庭小環境里,放上幾份綠植、墻壁掛上自然類的畫、帶孩子看一些自然紀錄片,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就創造一些自然場景或者元素。

在上海,高二有安排學生學農,看到一堆孩子穿著校服站在農田邊,接觸到一點土,就覺得要洗干凈。確實是衛生習慣,但不是干農活的樣子,還是缺少實踐性。家長有條件的話,可以多帶孩子到鄉間郊野看一看,親近自然。

在都市里,大家可以嘗試在小容器里,養一些像小白菜、小油菜這樣的葉類菜。它們對于水肥管理的要求不是很高,大概40天就能出一茬。這一方面算是一種園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市民在都市里親近農業。

當年我們在清華大學的宿舍區,看到有告示說不允許大家在小區里開辟菜地,因為鄰居們對肥料的味道有意見。其實我想說,既然大家有這種需求,為什么不正面推進?

比如,同濟大學設計學院的劉悅來老師,他就在做社區農地,菜園結合園藝,既漂亮又能夠成為大家的社區公共空間。還比如,北京有一個購物中心開辟了屋頂菜地,員工在空余時間可以去管理自己的菜地,同時也有了一個釋放解壓的空間。

在國外,很多地方還鼓勵大家去養蜜蜂,不知道未來在國內是否可行,因為都市里園林綠化用的農藥也很多,授粉類的昆蟲非常少。當然,這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

【時間軸】

02:43  清華女博士后在京郊開農村,年入800萬?

10:11  給明星化妝的女孩,為何選擇返鄉種蓮子?

13:00  年輕人投身農業,能否成為對抗內卷的方式?

17:11  農業如果好賺錢,農民早發財了

20:59  孩子們接受田間教育,不是為了吃苦

24:44  治愈“自然缺失”的最好辦法,到自然中去

30:39  有機食品值得推廣嗎?

38:13  飯越吃越少,谷物是否會退出餐桌?

39:56  ??怂箍萍迹髁康南葳??

41:55  食品包裝為何都是大紅大綠?

46:05  都市里親近自然,社區農地或可嘗試

在小宇宙·荔枝·喜馬拉雅APP,

搜索“湃客 Talk”關注我們 

主播、撰文 / 陳玉坤

監制 / 徐婉

海報 / 周依

運營 / 胡雅婷

實習生 / 白麗斐 張譯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波克棋牌斗地主| 威尼斯人娱乐城在线赌博| 筒子二八杠分析仪| 狮威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喜牛| 百家乐官网全部规则| 大发888娱乐场老虎机| 百家乐官网视频大厅| 百家乐视频表演| 顶尖娱乐| 马牌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棋牌游戏网| 永利百家乐开户| 台中县| 大发888 信用卡| 百家乐桌布尼布材质| 百家乐官网五铺的缆是什么意思| 大发888小陆| 百家乐长龙有几个| 百家乐官网如何破解| 百家乐博弈指数| 大发888 dafa888 gzsums| 优博家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博彩吧| 亲朋棋牌捕鱼技巧| 百家乐赌王有哪些| 百家乐官网大眼仔小路| 百家乐破战| 圣淘沙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论坛代理合作| 百家乐官网庄家赢钱方法| 吉安县| 大发888娱乐场 东南网| 百家乐官网揽法大全| 新澳门百家乐官网软件下载| 互博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怎么看百家乐走势| 千亿娱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如何盈利| 大发888,| 大发888娱乐城 cas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