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英烈保護法維護中華民族精神大廈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頒布實施,以及一些污辱英烈者受到法律的懲處,人們逐漸認識到,英烈是偉大精神的生動載體,維系的是歷史記憶,標識的是當下的價值坐標,指引和彰顯著國家與民族的精神走向。通過國家意志來褒揚和維護英烈精神,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
長期以來,社會上出現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構英烈精神的逆流,比如所謂“遠離政治”、“遠離崇高”。我們國家和民族精神大廈的基礎是英烈精神。這意味著,一旦瓦解了英烈精神,必造成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盛行,因而導致精神世界紊亂。
人類文明史早已證明,沒有高尚精神作支撐的民族不會走向偉大,不會生發強大精神力量,因而不具有應對各種挑戰,克服艱難險阻的能力。所以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不珍惜更可悲。
人類社會或民族,或集團,或個體,其精神力量之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宗教信仰,另一個來自社會擔當者的犧牲。對于中國而言,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主導建構的價值系統和精神世界,與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存在差異,我們高度弘揚革命者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
這有人文和政治兩方面原因。從人文角度看,隨著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深化,我們已經走在工業化、城市化道路上,這條道路的最大特點是人口流動,自由遷徙,因此沖擊甚至打破了維系中華民族舊的精神和價值系統,也就是宗族崇拜和“五倫”道德,及其基礎上的精神和價值系統。從政治信仰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政黨基于革命的需要,在推翻“三座大山”過程中建立起新的精神大廈。這個大廈的重要基石之一就是革命者的犧牲精神。因此,瓦解英烈精神,無異于挖掉了共產黨精神大廈之半壁支撐。
換句話說,我們精神世界主要由政治信仰支撐,而這種信仰是借助一個個英烈來體現,沒有了鮮活生動的英烈形象,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精神引導力便無以顯現。可以肯定,失去英烈精神,政治集團內的成員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世界都將失衡,以至于紊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這里的信仰,是我們的政治信仰。從中我們也可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弘揚英烈精神的著眼點和著重點。
其實,即便以宗教信仰為精神支撐的國家,也同樣重視弘揚為國犧牲者的精神。美國的《尊重美國陣亡英雄法案》明確規定,在葬禮舉行前后一小時內,禁止在國家公墓管理局管理的任何墓地入口90米內舉行游行示威活動,違反者將處以10萬美元罰款和1年監禁。出臺如此重的處罰措施,反映了美國對陣亡者的尊重。1993年,俄羅斯實施《衛國烈士紀念法》。該法案既明確了加強對所有衛國烈士墓地、紀念碑和其他紀念設施保護的政府責任,同時也規定了對破壞設施者的處罰。
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更重視維護為國犧牲者的形象和榮譽,因為這影響著大眾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同時,容忍為國犧牲者被污辱,就意味著價值觀被扭曲,進而不再有人在國家危難之時,主動去為國犧牲。
處于民族躍升關鍵階段的中華民族,亟需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前行。當前,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提高執政能力,必須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之源,并將二者結合起來。總之,我們應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道路上闊步前行。(作者公方彬是國防大學教授)
(原題為《英烈保護法維護中華民族精神大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