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海派城市考古”入得了政府工作報告,圈得住粉
張園鳥瞰。圖片來源:上海市靜安區
在今年的上海兩會上,火了許久的“海派城市考古”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出現在“著力弘揚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軟實力”部分:上海將加快建設都市旅游首選城市,打造“一江一河游覽”“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精品。
“海派城市考古”是什么?
“上海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條馬路,每一家小店,每一座影劇院、博物館、美術館,都承載著上海文化的印記,彰顯著上海旅游的魅力。”作為“海派城市考古”的總領隊,上海市文旅局局長方世忠如是解釋。
打開短視頻APP,你會發現“野生”的“海派城市考古”愛好者越來越多,愛上這座城市歷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原來除了東方明珠、南京路等傳統旅游景點之外,上海還有這么多有趣的去處:被譽為魔都“小故宮”的楊浦圖書館;張愛玲的故居;“舊校場路”背后的故事;曾經的“大上海計劃”;靜安寺的“天下第六泉”;高橋的“橋”在哪里……視頻里,博主講得認真,周遭粉絲聽得更認真,他們或拿著舊地圖,或在現場打卡一幅古今對照的照片。這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將這座城市的肌理一再摩挲,滌蕩著對城市歷史文化的想象和懷舊,也奔涌著對上海當今發展變遷的關注和探究。
在上海“一江一河”交匯處,修舊如舊的雷士德工學院揭開面紗于去年10月,迅速成為“海考”新目標。這棟88年的老樓,俯瞰之下,樓宇結構呈飛機造型,展現做強工業的雄心。1:1修復的大門窗架,裝飾圖形是圓規、燒杯,富于工學特色;從1934年竣工開學,到1944年被迫停辦,畢業生不超過1000人,卻培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懋祥、翻譯家草嬰、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大使梁于藩等一眾人才。再查查雷士德何許人也,緣何要建雷士德工學院,一場“海考”就這樣開始了,一場有關上海,有關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畫卷,就這樣徐徐展開,一凝眸就是百年滄桑。
雷士德工學院一樓大廳門上的裝飾
“海考”不是游客的專屬,在煙火氣濃郁的都市街區,它正成為周邊居民社區歸屬感的源頭。譬如,山陰路多倫路街區的居民,不經意間就踏上了“魯迅小道”,去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翻書閑坐,到木刻講習所看展,在魯迅公園賞景,說著大先生的故事,卻發現自己過著大先生的日常……
隨著近年城市更新的推進,無論是“到此一游”的傳統景區,還是愜意生活的居住社區,人們總能發現“海考”目的地。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已從原初的概念變成了生活的實景圖。此次“海考”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是政府政策引導與市民喜聞樂見的一場“雙向奔赴”。而提出將“海考”作為文旅精品打造,也透露出這個新興旅游項目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政府重視,正成為上海旅游套餐的“上新”。
“不關注歷史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而“海考”的每一次出發都是新的,哪怕是同一各人的旅程,也會因為關注點的不同,帶來對資訊、線路的取舍,形成獨一無二的城市探索體驗。
想一想,福州路上一拐彎,居然藏著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時尚的百年張園,原來上演過霍元甲大戰俄國大力士;五角場的“彩蛋”下曾是波光粼粼的古吳淞江……就這樣,上海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被真正感知、被全面激活,原來,上海的歷史積淀如此深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