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交所多個IPO下調發行底價應對破發潮,新股定價機制有望重塑?
北京證券交易所 新華社 資料圖
2023年開年以來,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多家準上市公司大幅下調發行底價,由于均降至每股凈資產水平,引發了投資者和機構的多方關注,同時也讓北交所特有的發行底價制度再被熱議。
對于多家公司下調發行底價,有投行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此前北交所經歷了一波破發潮,為了保證發行成功或不破發,不少公司便選擇了調低發行底價。”
“發行底價對標凈資產,只是一些公司覺得不能‘破凈’是底線而已,并不是發行底價是以每股凈資產作為指標。通俗來說,發行底價只是發行人愿意發行的最低價格,并非北交所劃的‘杠杠’。”上述投行人士進一步解釋說。
據悉,發行底價為北交所公開發行特有的制度,初衷為保護老股東權益。其中,發行人需在審議北交所上市事項的股東大會決議中,明確定價方式、發行底價或價格區間。而底價的確定依據,則包括股價、定增價格、同行業可比公司估值等等。
在申萬宏源分析師劉靖看來,每股凈資產相當于股票價格底線,失去對發行價格的指導意義。因此,接下來可淡化底價,讓市場進行自我調節。市場會通過調節新股發行估值來調節破發率,但在底價機制下,市場化調節功能受到了抑制。
“解除底價‘束縛’后,新股報價博弈區間將拓寬,定價權交由市場后,市場化詢價也將進一步提高機構參與熱情。”劉靖表示。
破發與流動性兩方面問題導致
開年以來,保麗潔、新贛江、百甲科技等公司先后公告調整北交所上市發行方案,由于調整均涉及發行底價,且發行底價全部降至對應2021 年PB(發行前)1倍,對標每股凈資產,引發了市場多方關注。
具體而言,1月3日,保麗潔公告披露發行底價由10.01元/股調整為5.79元/股,最新的發行底價與保麗潔2021年的每股凈資產價格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保麗潔的發行底價先后經歷過3次調整,由最早的16.00元/股,曾先后下調至13.00元/股和10.01元/股,累計下調幅度達63.8%。
1月4日,新贛江也發布公告,表示將發行底價從12.5元/股調整為4.53元/股,調整幅度同樣超過60%。無獨有偶,新贛江調整后的發行底價,也是其2021年的每股凈資產價格。
1月5日,百甲科技發布公告披露調整發行方案,將發行底價從4.5元/股調整至3.58元/股,百甲科技2021年的每股凈資產便是3.58元。
北交所接二連三地出現將發行底價對標每股凈資金,市場人士分析,除了近期出現的破發潮外,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流動性問題。
破發方面,申萬宏源研報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北交所新股首日破發比例創歷史新高,達到87.5%。
“去年末北交所經歷了一輪破發潮,因此一些公司為了保障發行成功或不破發,不斷降低了發行底價。不過調低了發行底價依舊是破發頻頻,因此相關公司便把發行底價降至了每股凈資產水平。”前述投行人士分析稱。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2月,已有安達科技、峆一藥業、樂創技術、海達爾、東和新材、花溪科技、一致魔芋、民士達、科志股份、馳誠股份、凱大催化、潤普食品、舜宇精工、歐福蛋業、巨能股份、和創科技等16家公司降低了發行底價。
不過,另有市場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雖然北交所公司下調發行底價的直接原因是破發潮,但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流動性問題。“一方面,小盤股由于交易量不高,本身就容易面臨流動性枯竭。另一方面,隨著掛牌公司越來越多,導致流動性問題進一步加劇。”
分析人士建議未來可淡化底價
發行底價的批量下調,也讓北交所特有的發行底價制度引起了多方關注。據悉,為避免發行價格過低,損害新三板期間通過交易或定增進場的老股東利益,是監管層設置發行底價的最初目的。
其中,底價確定時間方面,發行人向股轉提交申請材料前需召開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公開發行并在北交所上市事項,在股東大會決議中,應當同時載明定價方式、發行底價或價格區間。
底價確定依據方面,發行底價或價格區間可以結合公司股票的交易價格、定增價格、同行業可比公司估值等等因素確定。如果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低于發行底價,應當中止發行。
對于發行底價制度,前述投行人士稱,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發行人愿意發行的最低價格”。同時,發行人是可以以高出發行底價的價格進行發行的。
不過,在市場的不斷運行中,發行底價制度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具體而言,一方面,由于發行底價是在創新層未停牌時公告,使得發行人的發行價格意向被提前披露,造成創新層股價波動,而正式發行時又經常下調底價,這將導致部分‘套利’資金受損。”劉靖稱。
另一方面,劉靖認為,破發潮與發行底價制度也有關系。由于新股發行價不可能低于底價,會造成認為底價估值太高的投資者放棄詢價,從而造成新股定價偏高。目前過會企業的底價制定多為交易估值或可比估值的八折,雖然一再下修,但仍然出現了破發潮。
“詢價發行時,底價成為了詢價錨標,使其成為變相定價發行,并可能造成詢價價格偏高。理論上,市場會通過調節新股發行估值來調節破發率,但在底價機制下,市場化調節功能受到了抑制。”劉靖進一步指出。
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劉靖認為,可以淡化底價,解除底價“束縛”后,新股報價博弈區間拓寬,定價權交由市場,將增強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
“同時,市場化詢價將提高機構參與熱情,除首批企業外,北交所詢價新股數量少,詢價報價以個人占主導,機構尤其A類機構參與度較低。隨著詢價新股數量增加,機構投研投入加大,機構參與度也有望增加。”劉靖稱。
值得一提的是,劉靖認為,每股凈資產相當于股票價格底線,失去對發行價格的指導意義。“因此,一些準新股下調發行底價至每股凈資產,或是重塑新股定價機制的開端,未來北交所的新股破發率也有望下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