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智能制造年度報告:政策學術勢頭迅猛,產業應用有待提升
智能制造在成為引領各地轉型升級引擎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中的陣痛。
5月19日,新華社直屬中國經濟信息社在“智造名城”常州發布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以及全球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
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從報告看到,數據分析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是智能制造發展“引領型”國家,屬第一梯隊。
中國則名列智能制造發展第二梯隊,也就是“先進型”國家行列,綜合排名全球第 6。過去一年,中國智能制造在發展環境、發展基礎、要素支撐等方面持續進步。
同時,報告認為,中國智能制造目前仍存在一定“非均衡”特征,即政、產、學、用、資五方面中,政策與學術發展勢頭迅猛,產業、應用與資金的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
此外,企業智能制造基礎薄弱、系統集成能力不足、智能制造人才缺乏等仍嚴重制約我國智能制造發展。
報告建議,中國應加速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等等。
報告發布后的訪談環節,來自學界和企業界的多名專家、創業者分享了對智能制造發展問題的看法。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孫毅認為,中國智能制造眼下正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從技術的角度,中國智能制造的整體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重要基礎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對外依存度高。
比如,目前傳感器的關鍵技術基本都被國外壟斷,“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不僅帶來制造業的成本問題,更關系到我國工業安全”,孫毅表示。
此外,孫毅還談到了工業數據的互聯互通問題。他說,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準林立、諸侯割據,難以實現數據在供應鏈、產業鏈之間的融合。
孫毅認為,如此一來,不能打通生產端和消費端、產業內和產業外的數據壁壘,會極大限制智能制造的發展潛力。
常州某工業企業創始人張翀昊重點提出了智能制造落地難的問題。在他看來,目前的智能制造對于大型企業有很大幫助,但對小型企業、離散型企業幫助有多大還沒有被摸索出來。
目前,中國注冊在案的中小微工業企業共有2000多萬家。張翀昊認為,智能制造技術如何適用于離散型企業,占比99%的中小型企業,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