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說人物怎么寫才能讓讀者產生“同情”?
本文選自
《弗雷的小說寫作坊——讓勁爆小說飛起來》
詹姆斯·N.弗雷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同 情
同情就是一種“認可”,它是 “如何寫小說”這類書籍作者經常提到的概念。能獲得讀者對你塑造的角色的認可,對虛構夢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有效地虛構夢境,那么你寫出來的小說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好小說。
我們常常會誤解“同情”這個概念。一些 “如何寫小說”類型的作者們有一個錯誤的規則,即要想讓讀者對角色產生同情,那么你的角色必須值得贊揚,這顯然不正確。
比如,笛福筆下的摩爾·弗蘭德斯、狄更斯 《霧都孤兒》中的費京以及史蒂文森《金銀島》中的朗·約翰·西爾弗這些角色一點都不值得贊揚,但都讓讀者產生了同情。摩爾·弗蘭德斯是一個說謊者、一個盜賊、一個重婚者;費京虛度光陰;朗·約翰·西爾弗是一個無賴、騙子和強盜。
前幾年有一部名為《憤怒的公牛》的電影,講述的是前世界中量級拳王杰克·拉莫塔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對自己的妻子大打出手,并在取得拳王稱號后和妻子離婚。他引誘未成年女子,脾氣偏執暴躁,說話粗魯,不論是在拳臺之上還是在大街上,都是一個十足的野蠻人。然而,影片中由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拉莫塔一角卻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
這個奇跡是如何實現的呢?
電影開頭講述的是無知的杰克·拉莫塔身份卑微,生活貧困,因而觀眾很同情他。要讓觀眾產生同情,得先讓他們對角色產生同情感,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維克多·雨果的 《悲慘世界》中,冉·阿讓拖著疲憊的身子來到一個小鎮上,到一家旅店吃東西,這便是讀者第一次接觸到冉·阿讓的場景。盡管冉·阿讓有錢,但是沒人愿意接待他,他只好忍饑挨餓。不管冉·阿讓犯了什么可怕的罪行,讀者都會深深同情這個無助者。
●彼得·本奇利的小說 《大白鯊》中,出場就介紹主角布洛迪接到電話要外出尋找消失在海里的女孩。讀者早已知道女孩是被鯊魚襲擊了,也知道布洛迪將要面對什么,所以他們對布洛迪產生了同情。
●《魔女嘉莉》是斯蒂芬·金的作品。作者是這樣描述主人公嘉莉的:女孩們在熱水下伸展身體,嬉戲打鬧,高聲尖叫,水花四濺,白色肥皂一個傳一個,而嘉莉麻木地站在她們中間,宛若天鵝中的丑小鴨。金筆下的嘉莉是一個臉上有粉刺的胖姑娘,她相貌丑陋,遭人排擠。因此讀者也會對嘉莉產生同情。
●簡·奧斯汀的小說 《傲慢與偏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是在舞會中現身的,在舞會上,彬格萊先生試著勸導他的朋友達西先生與伊麗莎白跳舞。達西問彬格萊: “你指的是哪個?”然后轉過身看了一會兒伊麗莎白,直到與她眼神對視他才收回視線,冷冷地說道: “她長得還可以,但是還不到那種讓我心動的地步……”很顯然,讀者會對伊麗莎白受到的羞辱產生同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 《罪與罰》中,拉斯柯爾尼科夫處于“病態的恐懼”狀態,因為他欠房東太太的錢,導致他患上神經衰弱。讀者對一無所有、極度貧窮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產生了同情。
●卡夫卡的 《審判》 中,開場介紹約瑟夫·K被捕,也獲得了讀者的同情。
●斯蒂芬·克萊恩的 《紅色英勇勛章》 中,主角亨利是一個在軍隊里時刻準備戰斗的年輕士兵,他被嚇壞了。同樣,讀者會對主人公的遭遇產生同情。
●對于小說 《飄》中的女主角斯嘉麗的形象,我們一開始就知道她并不漂亮,但是她想找一個知心人。在愛情這方面,讀者總是會對找不到真愛的人產生同情。
當然,其他很多情況也能很自然地引起讀者的共鳴。實際上,角色所遭遇的任何身體上、心理上或是精神上的困境——孤單、缺愛、羞辱、貧窮、壓抑、尷尬、危險,都會讓讀者產生同情。
同情是深入故事的途徑,有了同情,讀者就能夠從內心真正感受到故事的情感,沒有產生同情則說明讀者在讀故事時沒有參與到故事的情感中來。獲得了讀者的同情之后,寫作者應該進一步深入虛構夢境的創作,讓讀者認可你創造的角色。
原標題:《小說人物怎么寫才能讓讀者產生“同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