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讀青銅器的故事,南博賞穆夏的美學
五月中旬,上海博物館在“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迎來新的觀展高峰的同時,推出了為期九天的微型展覽“朱昌言、徐文楚伉儷捐贈青銅器展”;南京博物院的“穆夏:歐洲新藝術運動瑰寶”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法國杜尚獎提名藝術家作品展”也值得期待。而在海外,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將推出館藏展、日本國立新美術館將迎來盧浮宮的館藏肖像藝術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此為您梳理近期全球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
展期:2018年4月27日—8月5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第二展廳
展覽精選了70多件英國風景畫作品,其中包括知名畫家如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科曾斯父子,還有拉斐爾前派的米萊斯,以及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與現代派先鋒畫家的作品。風景畫記錄了人類自然觀的變遷,英國著名藝術史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曾說,自中世紀以來,人類的自然觀就不斷地發展升華,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孕育了“與萬物和諧共處”的人文精神。朱昌言、徐文楚伉儷捐贈青銅器展
展期:2018年5月12日-5月20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四樓第三展廳
朱昌言(1917-2014)出生于寧波鎮海,是香港實業家、收藏家,亦是上海博物館的重要捐贈人。2017年,朱氏家族遵照朱昌言及其夫人徐文楚的遺愿,向上海博物館捐贈這兩件青銅器,其中獸面紋方觚尤為罕見,填補了上海博物館青銅器中無方觚藏品的空白。展覽將展出朱昌言、徐文楚夫婦向上海博物館捐贈的兩件青銅器——商代晚期獸面紋方觚和西漢信成侯鎏金方壺。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陌生風景
展期:2018年4月25日—7月29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PSA)
本次展覽將展出近100件/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的標志性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包括來自雷蒙·德巴東(Raymond Depardon)、蔡國強、黃永砯、墨比斯(Moebius)、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以及謝里·桑巴(Chéri Samba)等逾三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同時,PSA的巨型空間中將迎來馬克·紐森(Marc Newson)構思并設計的飛機,以及美國藝術家薩拉·施(Sarah Sze)創作的一件漂浮于天地間極富詩意的巨型裝置。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憶所
展期:2018年4月25日—7月8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PSA)
本次展覽將借助裝置、影像、聲音、影子劇場,引發參觀者從視覺、聽覺到心理的情感聯系,對個體在日常和歷史事件中不可預測的際遇進行追問。展廳中將出現的近十噸衣服、上百個嬰兒和老人的面部照片以及回響著的成千上萬人的心跳頻率,都是承載個人生活經驗和群體歷史的一方“憶所”。楊福東影像展《明日早朝》
展期:2018年3月24日 - 6月3日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楊福東曾萌生在美術館拍攝藝術電影的想法,這也是他首次付諸實踐,并在龍美術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攝制,將嚴謹有序的拍攝與觀者的偶發性參觀相融合。同時,30天的攝制過程被剪輯成30部“早朝日記”呈現在30塊屏幕上,屏幕上原有的尼采語錄也將逐漸與現場拍攝完成的影片交織或同屏出現。而展廳二層則是藝術家的“一幀電影”圖片展,選自其在2005年至2014年間拍攝的多部黑白影片——《我感受到的光》、《新女性I》、《竹林七賢》等。薪火相傳——紀念鄭午昌先生誕辰一百二十五周年名家書畫展
展期:5月17日起
地點:吳昌碩紀念館
展覽作品除了鄭氏三代外,還將展出午昌先生部分學生和再傳弟子的作品,以及當今江浙滬著名書畫家作品。胡子:石肉
展期:2018年5?12?—6?30?
地點:東畫廊
此次展覽以電影場景切入人物敘事的方式,呈現胡子最新的水粉與油畫作品。她為為人熟知的搖滾巨星、文學巨匠、藝術家繪制出帶有個人色彩的肖像作品,以說明其對肖像的態度及背后的原始意識。衍:蔣奇谷新作展
展期:2018年5?12?—6?30?
地點:晴日堂(巨鹿路819弄7號)
這次展出的作品可以載體分為卡紙系列和目錄系列。卡紙系列是人類現代生活再也無法離開的消費品包裝卡紙,目錄系列則是將西方美術史上的一些現代和古代藝術品的圖像作為背景,與太湖石作語境相疊。形象的荒謬 :方凱的繪畫
展期:2018年5月19日 – 6月19日
地點:藝博畫廊(莫干山路M50)
展覽將展現出藝術家方凱最近六七年的作品。方凱的繪畫有時候看似更忠實于對象形體的起伏轉折、容貌體態。而另外的一些繪畫則看起來不同程度的遠離真實,編織疊加筆觸和情緒。北京:
法國杜尚獎提名藝術家作品展
展期:2018年5月15日 - 6月17日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10位獲得法國“馬塞爾·杜尚獎”提名藝術家的作品,每個展廳都依照藝術家的想象所布置,成為他們工作和世界的延伸,呈現他們的創作意念和批判精神。展覽意在呈現文化交鋒的主題,幫助參觀者透過多樣化視角審視當代藝術的廣闊范圍。韓樂然誕辰120周年館藏作品展
展期:2018年5月23日 - 9月2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韓樂然(1898-1947)原名韓光宇,創辦了東北第一所美術學校,以教員身份為掩護展開秘密革命工作,是東北早期黨組織籌建人之一。1940年代,韓樂然前往新疆、甘肅和青海等地考察,對克孜爾石窟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記錄,臨摹了大量石窟壁畫。為紀念中國藝術家韓樂然誕辰120周年,中國美術館將展出館藏的韓樂然繪畫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素描,展示他對弘揚保護傳統文化做出的貢獻。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
展期:2018年3月27日 - 6月22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此次展覽由中國和意大利政府合作舉辦,共展出102件(組)展品,包括繪畫、像章、服裝和生活用品等,大部分為第一次在中國公開展出,為參觀者全景化地呈現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社會生活。南京:
穆夏:歐洲新藝術運動瑰寶
展期:2018年5月18日 - 8月28日
地點:南京博物院
穆夏(Alphonse Mucha)是捷克新藝術運動時期的重要畫家與裝飾藝術家,。他是捷克第一套郵票和第一套紙幣的設計者,畢生致力于實踐“將藝術生活化”的理念。此次展覽將展出逾100件(組)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市藝術館和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的藏品,依循穆夏的生活變遷與藝術發展脈絡,以及新藝術運動波及的領域,從繪畫、雕塑、海報、家具、首飾、攝影等方面,全面呈現穆夏的美學風格與新藝術運動帶來的影響。
追影寫像:明清人物肖像畫展
展期:2018年4月28日起
地點:江蘇省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南京博物院和江蘇省美術館的明清人物肖像畫逾70幅,展示人物肖像畫在明清時期的藝術特色,并結合史料梳理自東晉以來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演變。杭州:
遷徙的包豪斯:設計生活展
展期:2018年4月8日 - 7月8日
地點: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此次展覽是為紀念包豪斯誕生100周年而發起的大型國際研究與展覽項目,將展出包豪斯的實物、商業生產的原型、廣告設計、建筑和城市規劃項目,以及相關的理論文獻,嘗試探討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設計師和建筑師如何將包豪斯理念進行發展、調整、擴展和再設計,以此揭示20世紀至今包豪斯理念在蘇聯、印度和中國的變化過程。異彩同道:中國油畫、水彩藝術家交流作品展
展期:2018年5月26日 - 6月10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多位中國當代油畫家和水彩畫家的作品,呈現他們在藝術觀點、藝術語言和創作狀態等方面的交流。參展藝術家包括油畫家毛岱宗、黃菁、王輝、段正渠、王琨、任傳文、陳樹東,水彩畫家周剛、趙云龍、黃亞奇、呂智凱、平龍、陳朝生、 鄒亦農等。廣州:
意象之間:荷蘭藝術家阿曼多作品展
展期:2018年5月11日 - 8月28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Armando 1929年生于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當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展覽是荷蘭藝術家 Armando(阿曼多)在中國的首次個人專題展覽,將展出荷蘭阿美里斯維爾特莊園博物館借展的約70件/套繪畫、雕塑等作品,全面反映 Armando 的藝術經歷和創作風格,呈現荷蘭現代藝術的發展態勢。日本:
第一次古美術鑒賞 - 漆的裝飾與技法
展期:2018年5月24日 - 7月8日
地點:根津美術館
日本古時候把來自中國和朝鮮的漆器稱作“唐物漆器”,推崇備至,代代珍藏,其中一些使用了螺鈿、雕漆、存星等工藝的作品,如今已只能在日本的藏品中看到,非常珍貴。此次展覽試圖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解說日本、中國、朝鮮漆器的歷史、裝飾和工藝,幫助參觀者親近流傳日本的漆器傳統。盧浮宮展:肖像藝術
展期:2018年5月30日 - 9月3日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
盧浮宮的館藏共由八個部門組成,分別代表不同的時代與地區,如古代東方、古埃及、古希臘羅馬、伊斯蘭、歐洲繪畫與雕刻、素描與版畫等等,而本展匯聚了八個部門中最具代表性的肖像藏品,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有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的一幅女性肖像畫,通稱“美麗的娜妮(La Bella Nani)”,該作被視為盧浮宮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藏品中的最高杰作之一。展覽意圖通過法國盧浮宮的共計約110件肖像藏品,本展探索肖像在人類社會中承擔的角色與作用,思考其表現手法的特質,揭開平易而又深奧的肖像藝術的魅力。
英國:
一名藝術家的產生: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館藏展
展期:2018年5月19日 - 待定
地點:皇家藝術研究院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AA)于2018年5月揭幕“一名藝術家的產生”陳列展,整個陳列包含3場不同主題的同期展覽,分別是“偉大的傳統”、“了解建筑”和“學習繪畫”,通過展示皇家藝術研究院的館藏,呈現藝術作品以及藝術訓練背后的故事。其中,“偉大的傳統”以館藏早期藝術品為主,展現了皇家藝術研究院最初的藝術理念及其轉變歷程。重要展品包括英國唯一一件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刻“圣母像浮雕”;一幅繪制于16世紀的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全尺寸臨摹,以及英國風景畫家 康斯太勃爾、透納等人的作品。未來的起點
展期:2018年5月12日 - 11月4日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覽將展出超過100件科技相關物品,涵蓋智能設備、衛星、人工智能、互聯網文化等多個方面,呈現了新興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及其未來可能性。展品分為“家庭”、“公共領域”、“地球”、“宇宙”4個主題,其中既有市場流通的商品,也有仍待開發的實驗品。倫敦的夜晚:主題攝影展
展期:2018年5月11日 - 11月11日
地點:倫敦博物館
本次展覽將展出50名攝影師拍攝的超過200件攝影作品,融合繪畫、紀錄片、概念攝影和電影,展示了19世紀晚期至今身處倫敦都市的人們在日落后的工作、休息與娛樂。拍攝者包括美國攝影師 Alvin Langdon Coburn、英國攝影師 Bill Brandt、Nick Turpin、德國攝影師 Rut Blees Luxemburg 等。德國: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150周年紀念展
展期:2018年5月19日 - 9月23日
地點:克佩尼克宮
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成立于1867年8月,這是德國第一座、世界第三座專注于收藏工藝品和裝飾藝術的博物館。為紀念柏林工藝美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展覽將展出重要藏品、照片和展板,回顧博物館150年的發展歷程,并追溯柏林市在此期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美國:
繪圖實驗:英國畫家托馬斯·庚斯博羅作品展
展期:2018年5月11日 - 8月19日
地點: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18世紀英國畫家 托馬斯·庚斯博羅的20余件作品,包括素描、版畫和水彩畫等,呈現他在繪畫技巧、材料等方面的探索和創新。講座信息
上海:
直向中山問蒼茫——河北行唐故郡遺址考古收獲
時間:2018年6月2日(周五)19:00
地點:上海博物館高清晰度影視中心
主講人:張春長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故郡遺址入選中國社科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時空內涵與鮮虞中山密切關聯,既有慕效中原的進取,又有難以割舍的鄉愁,生動映現了北方戎狄族群華夏化進程。中山國是東周時期最為特殊的國家,但因史載甚少而充滿傳奇。手鏟翼翼滑行,追回遠逝光陰,金玉銅貝,車馬牛羊,中原風物,迤北故情,神秘古國的壯闊圖景,一幕一幕鋪展開來。諸多方面刷新認知,直線布列的“積石墓——車馬坑——殉牲坑”尤為獨特,金漆華車、盛裝寶馬以及單坑數以百計的馬、牛、羊頭蹄,是先秦車馬殉牲制度的珍稀標本,使華夏文化更加豐富多彩。藝術與觀眾
時間:2018年5月13日 14:00-16:0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演講嘉賓:弗朗西絲·莫里斯(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
討論嘉賓:李龍雨、龔彥、岳鴻飛
弗朗西斯·莫里斯的講座將帶領聽眾們重新思考對于“觀眾”這個概念的理解及延伸關系,并探討“觀眾”對于藝術機構以及不同領域的全面影響。“觀眾”,亦或是現今當代藝術的“文化消費者”,已成為了極具社會影響力的熱門詞匯,并且在社會轉變之中被廣泛認可。觀眾不再是身份不明的匿名消費者,而是積極主動的藝術近鄰。在講座中,莫里斯還將與觀眾們分享博物館、藝術中心、藝術博覽會、雙年展以及藝術節等當代藝術機構在過去20年以來的大量擴張。這個情況發生在歐洲、北美、中東,特別是中國和亞洲,公共和私人博物館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莫里斯將根據其過往30年在泰特現代美術館收獲的廣泛經驗,將東、西方之間的異同進行并置與比較。此外,她還將以泰特現代美術館為例,闡述作為全球參觀量最高的藝術博物館之一,泰特現代美術館是如何為其超過500萬的參觀者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
看不見的國立藝專“第二代”——中國近現代美術資源保護與轉化
時間:2018年5月12日 14:00
地點:中華藝術宮0米層藝術劇場
主講人:李超
講座將關注“國立藝專”第一代林風眠、吳大羽、方干民等,以及“國立藝專”第二代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閔希文、張功慤等相關的師生群體;同時聚焦重要的現代美術資源;思考和探討中國近現代美術資源保護與轉化的重要意義。-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