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佩德羅薩任“威雙”策展人,星美術館年底開放
巴西圣保羅藝術博物館館長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被任命為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他也是首位擔任該職位的拉丁美洲策展人。
何炬星創辦的上海西岸“星美術館”將于2022年底開放;湯黎健收藏的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原作在上海印物所展出;青年藝術家張瑛個展以“幸運星”畫出光輝;“非山——李元作品展”在上海右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李津個展“肉食者不鄙”年底將在順德展出。《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6773257.com)“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威尼斯|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
被任命為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
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
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 (Adriano Pedrosa ) 是當今最著名的策展人之一,他將策劃2024年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行時間: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這一任命使他成為首位擔任該職位的拉丁美洲策展人。
佩德羅薩在一份聲明中說:“威尼斯雙年展是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平臺,開展這個項目是一項激動人心的挑戰和責任。” “我期待將藝術家帶到威尼斯并實現他們的項目,也期待與雙年展優秀團隊的合作。”
佩德羅薩現任巴西圣保羅藝術博物館(MASP)館長,他在展覽中強調的女權主義、非殖民主義等觀點,已成為西方藝術行業策展指南。2018年,他參與策劃了“非裔-大西洋歷史”(Histórias Afro-Atlanticas)展覽,關注巴西在16世紀至19世紀跨大西洋奴隸貿易中的角色,今年年初巡回至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展出。佩德羅薩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雙年展策展人,曾擔任2012年第9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館策展人,2011年與延斯·霍夫曼(Jens Hoffmann)一同擔任第12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策展人,1998年擔任第24屆圣保羅雙年展副策展人。
多年來,威尼斯雙年展一直是歐洲白人男性策展人的領地,他們也主要將重點放在白人男性歐洲藝術家身上。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2015年,奧奎·恩維佐(Okwui Enwezor,1963-2019) 成為首位該展覽非洲裔策展人,2022年塞西莉亞·阿萊瑪尼的策展標志著威尼斯雙年展的新方向,主展只有10%的男性藝術家。(文/黃松)
上海|收藏家何炬星
星美術館將于年底正式開放
何炬星
近日,“星美術館”公號發出第一篇推送“雖遲但到!我們來了!”。創辦人何炬星借此宣布,位于上海徐匯西岸美術館大道起始點的星美術館(瑞寧路111號)將于2022年12月3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星美術館由原鐵路南浦站十八線倉庫改造而成。始建于1907年的南浦站,為當時上海地區唯一自備專用碼頭的鐵路車站,第一個水陸聯運碼頭。
星美術館
美術館為單層建筑,保持原建筑輪廓,強化與開放空間的聯系,構建了一個獨特的、與公眾互動的展覽空間。保留的坡屋頂形式,形成室外公共區域遮風避雨的緩沖空間,屋頂的金屬材料和玻璃天窗完美結合,幕墻和玻璃隨著光線的變化,呈現微妙而自然的景觀效果,為藝術與市民生活之間創造最直接的對話。
星美術館從2015年開始籌建創立,希望保持獨特的研究視角,并由此引申出關于藝術、藝術家、藝術與政治、社會、自然形態等一切關系的研究。(整理/黃松)
南京|青年藝術家張瑛
個展“幸運星”,灰度中的光亮
張瑛,身后為油畫《幸運星》
八零后畫家張瑛畫布上的撕裂感和傷痛感與身材嬌小、笑容軟萌的江西姑娘反差很大。
近日,“幸運星|張瑛個展”正在南京Banana藝術空間舉辦,展出張瑛跨度十多年的34件作品,包含最新創作的《幸運星》與《幻影》系列。新作以外,亦有素描、水彩、手稿。藝術家毛焰任藝術總監,鄭聞為策展人。策展人認為,畫家以一種“源自戈雅、委拉斯凱茲,或是延續至博伊曼斯等歐陸畫家,融合了神秘陰郁與浪漫狂想的氣息”,呈現了藝術家十多年來的功力與孜孜以求的態度。
張瑛,江西萍鄉人,2007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獲碩士學位。求學起,受到沈行工、毛焰等老師的悉心指導,一直堅持以隱匿而專注的狀態長期從事具象油畫的創作。群展之外,張瑛的上一場個展是2012年在南京金鷹當代藝術空間的“灰度——張瑛的繪畫”。
張瑛,《幻影1》,油畫
作品《幻影1》創作于2016至2020年,這段時間前后,她連續創作的女性系列源于個人情感經歷。此前,她刻意回避女性主題從而淡化人們對畫家性別的意識或刻板印象。但是“幻影”系列讓她解開心結。她以穩定的造型、理性冷峻的描寫,呈現出內心真實而具有分量的“美好的幻影”。畫完,她的性別糾結也得以緩和。
《幸運星》是展覽海報作品和主打系列。張瑛告訴記者,看似張揚的畫面內容無關自我宣泄。她叩問的是“何謂幸運”以及何以實現。這份追求最終應當落實在物質、肉體或是其他,她暫無答案,繼續用筆尋路。
展覽中,還有紙本的水彩與素描。近似的主題,紙本作品略微消解了油畫予人的緊張感。張瑛也在這些油畫創作前期的“準備畫作”和創作中的“緩口氣小稿”中,流露了她的溫柔,以及時刻準備繼續出發的實驗精神。張瑛師從畫家毛焰,一組師生聯展正在上海閔行區的亦飛鳴美術館展出,展至2023年1月12日。(文/畹町)
上海|收藏家湯黎健
浮世繪名家原版原作“印物所”展出
收藏家湯黎健在展廳分享如何欣賞浮世繪。
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2月17日,《永遠的浮世繪-日本浮世繪巨匠原版版畫展》在上海印物所舉辦,此次展覽展出包括菱川師宣、葛飾北齋、喜多川歌麿、歌川廣重、溪齋英泉等浮世繪名家的原版原作30余件,囊括了美人繪、役者繪、名所繪、相撲繪、歷史繪、武者繪等,展覽作品均來自著名收藏家湯黎健。
值得一提的是,被稱為“浮世繪創始人”菱川師宣(1618-1694)的原版原作首次在國內展出。菱川師宣早年隨父親學畫繡花圖案,后為市井小說畫插圖。1662年他前往江戶與狩野派、土佐派、長谷川派等幕府朝廷的御用畫師學習傳統繪畫,但作為一位平民畫師,對他影響更大、更直接的還是從大和繪演變而來的風俗畫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民間畫風。其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回首美人圖》,這幅畫描繪了身著緋紅色和服的少女漫步中駐足回眸的一個瞬間,通過少女背影的和服式樣可對當時的時尚潮流窺見一斑。這件作品還被用作郵票圖案。此次展出的菱川師宣作品描繪了夏日河畔、花草之中享受傍晚和風的人。
展覽中菱川師宣的作品
其實,國內不少浮世繪展覽的展品均來自于湯黎健的收藏,相比將藏品深藏在家中,他更喜歡通過展覽與公眾分享自己的收藏和收藏心得,湯黎健也在展覽現場普及浮世繪的鑒賞。
此次展覽的舉辦地印物所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集手工版畫創作、印制、發行為一體的藝術機構。在近十年與藝術家和收藏家的合作中將“版畫”這個藝術符號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價值。(文/黃松)
順德|藝術家李津
以水墨技法描繪食與肉
李津
藝術家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現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他擅畫食與肉,自九十年代末以來,便持續以水墨技法描繪這一日常主題。
多年來行山游水,李津到一地便會畫起當地的滋味。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切質感、骨感和皮膚的細膩粗糙,與畫人均是一樣,要投射感受——哪個地方可以撫摸,哪個地方下口很嫩,我調動所有記憶,就把欲望呈現出來。” 盡管他自述時常受益于近代以來的筆墨傳統,但他筆下的肉與食,往往精氣多于精神、暢想多于冥想、風情多于風雅,顯示出當代生活的無羈之態。 對于他來說,這些描繪吃的作品是“家常主義”,吃喝咀飲為之上,肉食者言說,肉食者不鄙。
李津《食為天》 紙本設色
12月31日,李津個展“肉食者不鄙”將在廣東和美術館展出,以逾五十幅其近期創作,與數十件館藏吳昌碩、高劍父等近現代藝術家創作形成觀照。再結合李津于順德創作的約二十幅與食物相關的作品,這一展覽將展示藝術家與嶺南文化的對話與交融。 (整理/陸林漢)
上海|李元
個展呈現近作,天馬山下尋找突破
“非山——李元作品展”日前在上海右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展出藝術家李元近作四十多幅。近三年,李元在滬郊天馬山下以繪畫為伴。她說,“疫情三年我一直在上海郊區青浦朱家角的一個村里,即便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村里的農民照樣正常生活,去地里種菜收菜。我也和農民一樣早睡早起,每天畫畫寫字,基本屏蔽了外面洶涌澎湃的世界。”
空相6,絹本水墨,2022
李元表示,自己創作的靈感主要來自古代書畫。“古人對自然的理解一直影響著我對山水的理解。自然萬物有太多的變化,可到我的心里,這座山,這方水一定有前人的痕跡。”
李元出生于1972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在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李元說,“我年輕時比較狂妄,一度認為中國傳統書畫已是沒落。后來到日本學習當代藝術,玩影像,做裝置,有過一些‘離經叛道’。后因工作原因,有機會接觸大量的傳統書畫,方知自己年少淺薄。于是一頭扎進了宋元,也有機會看到了很多真跡,并一次次和古人神交。”她認為,繪畫要想突破,要師造化,更要求心源。
一個人在藝術道路上探索,她說,最大的難題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最大的快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畫不下去的時候在古人的書畫和自然中尋找蛛絲馬跡,尋找和自己匹配的DNA,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李元作品展于右行文化藝術中心展出至2023年1月8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