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種視頻火到國外,太丟人了!
原創 Quasimodo 易簡讀書
作者:Quasimodo
“注意看,這個男孩叫小帥,他住在姨夫家當了十一年的臥底!”
如果僅從這段話,就能猜到這是哪部作品,那么你或許還認識小美、大壯、喪彪與佛布勒等人。
而且還很可能對這樣的標題見慣不怪——
“富豪被嬌妻算計,最后一招破局”
“大聰明為愛搶劫,造就史上最大現金搶劫案”
“一個男人無數次穿越時空,只為干掉自己”
圖源:抖音
它們也是“電子榨菜”的一種,但凡在短視頻中駐足過10秒的人,都會無意識地點開來……
有人說,它們正在“殺死”電影。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被肢解的電影,在國外火了
不像是古早的影視解說博主“谷阿莫”會采取獨特的臺灣腔和無厘頭的比喻來彰顯獨特性,
如今的電影解說刪繁就簡,輕裝上陣。
“男人捏著蘭花指,吃人生中第一口炸雞,他問司機,骨頭扔哪”,是電影《綠皮書》。
“小丑來到了一場綜藝節目,莫名其妙地開槍殺了主持人”,講的是《小丑》。
“男人有個特殊的癖好:裝瞎,然后肆無忌憚地偷窺別人”,是懸疑片《調音師》。
AI聲音一響,他們不評論電影,只是故事情節的搬運工,用“白描”的方式,解說最主干的劇情內容。
圖源:抖音/解說中的《綠皮書》
為了讓觀眾能迅速代入劇情,所有電影的主人公都共享著同一套名字——
男主強壯的叫“大壯”;瘦的叫“小帥”;
女主天真善良的叫“小美”,聰明狡黠的叫“大漂亮”;
警察被稱作佛波勒(FBL的拼音,為FBI的誤寫);
壞人則是喪彪,路人統一是卡拉米。
圖源:微博@迷因牧師
據不完全統計,抖音里的電影解說,已經差不多有一萬個小美、八千個小帥和五千個大壯。
偶爾,還能撞見幾個帶有東北特色的鐵蛋、二丫與翠花。
以至于,看太多的觀眾都能自己解構“新世界”——
圖源:網絡
為了引起你的注意,電影解說博主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在視頻開場就開始在“整大活”。
“一生氣就會變身美杜莎的小美,露出真身——竟是為了懲罰好色司機……”
緊張刺激的畫面,促使你點開視頻。
圍繞開場“主角”,開展簡單直白的情節梳理,又仿佛讓你在看視聽版的《故事會》。
以防你會錯過很重要情節,還會適時來個溫馨提醒:
“注意看”“別眨眼”。
于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爽感,在三分鐘電影解說視頻中達成。
在獨自吃飯的時候,在等公交的時候,在半夜失眠的時候,你還能抵擋住“電子榨菜”的誘惑嗎?
圖源:微博視頻號
值得玩味的是,這種簡單粗暴的電影解說視頻,原本是中國獨有的“土特產”,如今成功漂洋過海成為“香餑餑”。
抖音國際版的TikTok上,有一批人將國內的三分鐘電影解說搬運到這里,這些視頻的點擊、收藏量輕松過萬。
“這個女人把房子里的所有東西都打翻了,然后抽了800毫升自己的血?!?/p>
在TikTok上,電影《消失的愛人》的幾分鐘短視頻結束目前總流量已經突破了300萬。
視頻的模式基本保持“換湯不換藥”的狀態,熟悉的背景音樂,熟悉的AI語音,熟悉的標題黨。
唯一不同的是,語言不再局限為中文,范圍涵蓋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泰語等等。
來源:TikTok@looklookmovies/小美變成了Mary,小帥變成了Jack
即便字幕帶有些明顯的機器翻譯痕跡以及語法錯誤,但并不損害外國網友的“觀影體驗”。
評論區里,有不少網友追著問電影名字,甚至催更下一集。
圖源:TikTok
文化輸出,在這一塊贏麻了。
“我知道,我看過”
為啥這種“電子榨菜”能夠在國外如此爆火?
很簡單,因為省錢啊。
長期以來,很多海外觀眾想要觀影是有金錢門檻的,要么到影院花錢買票,要么訂閱Netflix、HBO、迪士尼等多家平臺的會員。
而如今,他們打開TikTok就能刷到剪輯好的解說版本,一個嶄新的娛樂世界展現在他們眼前,自然是樂此不疲。
圖源:TikTok/ 在評論區,有網友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謝謝好人,原來大片還可以免費看啊。
而在國內,同樣如此。
我們工作越來越忙,電影票卻一天天瘋漲。
隨便一個2D電影已經40元起步,更不要提IMAX的價格。
甚至有些電影還玩起了“詐騙”,最精彩的部分竟然就是預告片。
有多少人曾充滿期待地走進電影院,結果全程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人家預告片是開胃小菜,它倒好,原來是正餐?!?/p>
圖源:2021年電影《日不落酒店》曾被罵“營銷詐騙”
在某個程度上,電影解說能夠降低了看爛片的可能,還能以最高效的方式進行“試吃”,判斷電影是否符合自己口味。
尤其對于那些想看又不敢看恐怖片的人而言,電影解說的方式,稀釋了電影中的驚悚元素,打卡一千部都不害怕。
四舍五入,相當于為我們節省了荷包,也為我們節省了時間。
圖源:網絡
是的,在如今講求速度的時代,這類視頻無形中傳遞了一個信息:
原來,我們可以這樣節省時間。
我的某位習慣在短視頻看影視解說的朋友也是相同看法:
“要怪就怪現在有太多‘注水劇’了。一集劇45分鐘,精華可能就5分鐘。在短視頻看合集比電視開倍速好,至少不會錯過高能片段。”
她在短視頻上用三分鐘就能追完一集熱播劇,毫無障礙就能跟上朋友的節奏,討論起最新的劇集。
在信息迭代的社會,這何嘗不是一種輕盈社交資本?
另外,在觀看解說的過程中,我們滿足了自身的代償心理。
簡單來說,直白的解說降低了知識獲取的準入門檻,觀眾亦容易沉浸于“這個電影我看過”的自我收獲感。
也正因如此,才會有網友表示,希望解說博主們加把勁,把名作都搬來:
“如果百年孤獨的人名,可以改成大壯、小帥和小美,一個月就能炫完三本?!?/p>
圖源:網絡
人類果然是最會偷懶的動物。
只是我們是快了,但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快了,也毀了
老實說,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電影解說的誕生是必然的。
要知道,像是意識流電影《蝴蝶效應》、歷史片《末代皇帝》等對于普通觀眾而言,是有理解難度的。
也基于這個原因,有一批影視解說者@木魚水心、@電影最TOP等人會采用拉片式的方式梳理劇情,還會穿插著作品的背景以及個人主體性見解。
每個視頻背后,是動輒數十萬字的資料和上萬字的腳本文案。
只是這樣以“慢工出細活”為賣點的匠人解說,逐漸被互聯網新時代的人們所嫌棄。
究竟原因,就是我們慢不下來。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這是一個三分鐘熱度都嫌長,三倍速播放都覺慢的時代。
確實在高壓社會下,個人生活被工作壓縮到所剩無幾,讓人難以拿出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消化整塊的信息。
大腦出于自我保護機制,更愿意主動走進低功耗的模式,降低身體損耗。
這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在摸魚期間或者深夜下班后,大部分人都只想沉醉于一些“躺尸”不走腦子的活動。
短平快,碎片化的內容成了我們最受歡迎的產品。
而三分鐘電影解說,也深諳此道。
他們對電影的解構,其實算不上是一種結構重建,而是將所有細節磨平,人性的復雜性不談,美輪美奐的空鏡刪除。
所有的價值觀都落在:好人得勝,壞人必死的套路。
有網友認為,三分鐘電影解說就像是料理包,初嘗的時候,會很驚艷,但時間一久,就會有種說不出來的厭煩。
圖源:小紅書
另外,“水過地皮濕”的觀影方式,表面看是幫助人們增加了信息量,但那些知識體系卻是支離破碎,難以覆蓋成面。
所謂的了解很多,可能最后只是留下了個看過的印象,具體的講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基本張口就忘。
差不多每兩周更新一批的“大壯與小美”故事再勁爆,等待他們的只有“爽后即忘”的命運。
而我們的時間,卻迷失在一個個“大壯與小美”的故事里。
資料來源:
知著網,在“小帥”式快餐電影中,尋一個對話的出口
硅星人 ,抖音電影快餐解說“入侵”TikTok,給老外們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那個NG,注意看,“小帥和小美”正在肢解電影
作者:我是Quasimodo,尋些人,講他們的故事。圖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
原標題:《這種視頻火到國外,太丟人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