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是一本對讀者要求很少很少,卻能給讀者回報很多很多的書
?
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還記得之前我們發布的那篇嗎?口碑銷量俱佳的作品《與父親的奧德賽》持續引發讀者的關注與好評。近期我們還在豆瓣上邀請譯者卓雨和豆瓣讀者進行了一次共讀,在這次活動上,大家的共同感受是:這是一本對讀者要求很少很少,卻能給讀者回報很多很多的書。
本文系《與父親的奧德賽》譯者卓雨的譯后記
0
拉里過世那天,迪克崩潰了。
他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那次卻哭倒在妻子懷里。他的女兒瑪麗·羅杰斯在紀錄片中憶往昔,半個多世紀后,當年的小女孩已頭發花白。她說,爸爸非常非常難過,有部分原因是為自己撇下拉里而感到愧疚,雖然他知道那樣做才是對的,甚至,拉里亦如此認為。
這是關于羅杰斯與哈特的紀錄片Thou Swell,Thou Witty中最后一段采訪。接著,《我可笑的瓦倫丁》(My Funny Valentine)響起,片子就此落幕。
《懷中寶貝》(Babes in Arms)音樂劇
《我可笑的瓦倫丁》出自羅杰斯與哈特之手,即由作曲家理查德·羅杰斯與填詞人勞倫茲·哈特結成的著名歌曲創作組合,朋友也親昵地稱呼他倆為“迪克”與“拉里”。在那個音樂如金色清泉流淌的年代,這對組合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兩人于一九一九年相遇,彼時哈特已大學畢業,羅杰斯尚未滿十七歲,前者開朗機靈,后者審慎自律,但性格和年齡差異并未阻止二人一拍即合。直至一九四三年分道揚鑣前,羅杰斯與哈特聯手創作了幾百首百老匯音樂劇歌曲,締造無數經典,這些歌曲被歷代著名歌手改編、重新演繹,經久不衰。《我可笑的瓦倫丁》源于一九三七年首演的音樂劇《懷中寶貝》(Babes in Arms)。因歌名中帶有“情人”(valentine)一詞,最后一句歌詞中還出現了“情人節”,幾十年來人們總將此曲同二月十四日聯系在一起。但《我可笑的瓦倫丁》實乃劇中女主角向男主角瓦倫丁(Valentine)剖白心跡之情歌。
剛放下《與父親的奧德賽》的讀者或許對此曲尚存一絲印象,丹尼爾·門德爾松的父親杰伊盛贊其歌詞:“正好包含了數學里我們喜愛的特質:簡潔和優雅。用最精簡的體量傳達了最廣闊的內涵。”杰伊認為這首歌表達了愛的不可思議之處。“太會寫了……真正的愛、真正的感情是怎么一回事,聽這首歌就明白了。和我們從某些電影里看到的不一樣。”
《與父親的奧德賽》
杰伊幾次在游輪上哼唱這首歌,后來他因中風入院、病情反復之際,兒女也在病床邊為他歌唱,“你的身材比不上希臘雕塑/你的嘴有點木/每每開口傾訴,你看你可聰敏?……”細看歌詞會發現,這并非一首典型的情歌——填詞人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歌頌愛情之浪漫,相反,他用相當樸素而簡明的短句道出戀人的小缺點,褪去粉色濾鏡,勾勒出一個更真實的人,卻又堅定表示,不完美也沒關系,請不要改變,我愛你原原本本的樣子。
如今《我可笑的瓦倫丁》已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金曲,但一九三七年首演后,此曲并未立即走紅。如果你也聽過這首歌,一定會發現它節奏舒緩,有些如訴如泣,配上歌詞,可以說是一首很古怪的歌曲,甚至略顯悲傷——與一般大眾認知中歡快甜蜜的情歌完全不同。
半個多世紀后,我們仍然可以在互聯網各個角落看到有關這首歌的討論:贊嘆有之,不理解有之,相當微妙的是,因后世翻唱版本演繹者多為男性,歌詞性別語境倒置后,在不同時代思潮影響下觀感亦有所不同,曾有聽眾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侮辱人的情歌”;顯然,歌詞所描繪的感情也并不局限于愛情,就有歌迷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及歌詞中對情人外貌的描繪,猜測這是一首向唐氏綜合征或孤獨癥患者表達無條件之愛的歌曲。
“爸爸非常非常難過……我覺得屋子里還充斥著一股巨大的悲傷,因為這太令人惋惜了,要是拉里能加入匿名戒酒協會,或者把自己想得好一些,因為人人都愛他啊……如果他能像其他人愛他那樣去愛自己,或許他就能讓自己活下去了。”同一段采訪中,瑪麗·羅杰斯最后如此嘆息道。勞倫茲·哈特,這個幾代人心目中最璀璨的明星詞匠,終究墜落在冬夜的陰溝、無名的旅店,以及許多人的終點站——冰冷的醫院里,年僅四十八歲。人們記得他的慷慨與激情,也為他嚴重的酒癮感到遺憾而心痛,哈特明白自己擁有傲人才華,卻因性取向及外貌深深自卑,認為無人會愛如此隱秘而丑陋的自己。即便在最合作無間的那些年里,羅杰斯亦時不時因要滿大街搜尋哈特而煩悶不已——他會突然失蹤,一連多日。
一九四三年,羅杰斯換了搭檔。未來,他將與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一道登上事業巔峰。當年十一月,又一次不見蹤影后,有人在旅店找到患病的哈特,此前曾有人偶遇他坐在酒吧陰溝邊瑟瑟發抖。送醫不久哈特便因肺炎死去,距其母逝世僅間隔數月—— 一直以來他都與母親同住,極害怕后者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據說,臨終之際他曾哀嘆:“我為何而活啊?”
至此,盡管出乎意料,但打動無數人的《我可笑的瓦倫丁》并非由享受過甜蜜愛情之人所作,這是勞倫茲·哈特最為私人的作品之一:他渴望愛,希望有人可以告訴自己,就像歌詞中女主人公告訴戀人那樣,就算你的外表毫無吸引力,即使你笨拙、傻氣,如此不完美——
我依然愛你。
你值得被愛。
這是一個自我厭棄、自覺無可救藥的靈魂最絕望的祈求。
1
二〇二〇年,門德爾松出版了一冊以三位作家(奧爾巴赫、芬乃倫與塞巴爾德)顛沛流離的人生及其作品為核心,探討敘事、文學與虛實之間的小書Three Rings。他曾在采訪中自陳,此書萌芽于《與父親的奧德賽》寫作期間,雖然是作品中最薄的一部,卻涵蓋了自己迄今為止所有創作主題。其中門德爾松亦提及《與父親的奧德賽》,并揭示了著書過程中最為艱難的一段:寫了快四年,手稿已厚達六百多頁(而《與父親的奧德賽》成書只有三百來頁),該有的內容都全了,但敘事始終不成立,通讀全篇令人備感疲倦。
門德爾松
他遂求助于多年好友,一位自入行起便對他關照有加的編輯。后者表示,問題在于這不是個成形的故事。門德爾松講故事的方式有問題,總按順序一件接一件(門德爾松虛弱抗議道:但事情就是那樣發生的啊……),研讀課—游輪之旅—老父中風—死亡,他有材料、有事件,但這不是一個故事。作為第一部分的研讀課很有趣,可一旦你讀完這部分,《奧德賽》研讀課一結束,讀者就不想再繼續了。
這位經驗豐富的編輯最后建議,拋開線性時間,閃回也好、預敘也罷,門德爾松得想個法子(“you need to find a way”)把游輪部分及醫院部分植入研讀課的敘事中去。
You just have to find a way.
一個法子,一條通路。
丹尼爾·門德爾松與父親“《奧德賽》巡禮”游輪之旅途中合影,收錄在《與父親的奧德賽》中
按部就班行至此刻的讀者大概可以舉手搶答。是的,這部作品不僅以師生對《奧德賽》的精彩研讀、父子間復雜而真摯的情感而著稱,更令人驚喜的是門德爾松找到了那個講述故事的法子——書中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荷馬史詩的經典敘事巧技——“環套結構”。若將敘事比作星際旅行,循著環套結構的路子,飛船抵達某一星系后會突然偏離既定路線,開啟看似漫無目的的巡游,一段時間后——注意,這段“迷途”極可能揭示了此行因果乃至前史,令你對整段航程有了更全面的認知——飛船會回到最初離題的那一點。再回看軌跡圖,它可能是一整個大回環,亦可能容納相互糾纏嵌套的一連串曲線,故而使用這種巧技的篇章往往給人一種環環相扣或俄羅斯套娃之感:門德爾松不僅用《奧德賽》的結構撰寫了這部與史詩相關的回憶錄,更在敘事中嵌入了荷馬經典敘事技巧,甚至,在不朽名作中邂逅了自己的人生。
同一篇采訪中門德爾松坦言,他將這最難的一段公之于眾,因為它體現了一個自己思索良久、與敘事有關的問題:
我們該如何講述一個故事?
2
在一個環形世界(說起來地球當然是圓的),著書受阻的作者搭上一個寫譯后記受阻的譯者,似乎也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
或許譯書不亞于構建一段親密關系。若將閱讀比作交友,有時,我同書本作泛泛之交亦無妨;可身為譯者,我需要同文本建立更親近的關系,要熟悉它,一次又一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做朋友,乃至密友(一時爭吵、一時和好,咳,友情可不就這樣)——如此反復,自然有許許多多故事可講。但到底是親密關系,許你鉆研,又總叫人有所保留。別忘了這書喚作《與父親的奧德賽》……還記得杰伊怎么說嗎?“這是《奧德賽》主題游輪。每個人都有故事要講……有些故事要過久一點才說得出口。”
《與父親的奧德賽》
挫敗感與自我厭惡到達巔峰的日子里,《我可笑的瓦倫丁》浮上心頭。就像穿越鬧市來到城郊邊緣進入森林,當一個澄明而寂靜的時刻降臨,它的歌詞與背景故事仿佛棱鏡,不僅折射了《與父親的奧德賽》想要傳達的種種核心主題,甚至出其不意地映照出我長久以來的心境。我自問,去繁就簡,如果只能講一件事,一個在交稿后依然縈繞心頭、在可見未來也將伴我同行的故事,那會是什么呢?
答案不言而喻。
剩下的問題是我該如何講述這個故事。于是我想到,慢著!那什么……門德爾松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困境來著……?或許,我也可以帶讀者繞一段遠路。
是以,這篇看似離題的譯后記是對環套結構的青澀致敬,此外,也是對某部我喜愛的作品走了樣的模仿。那位我尊敬的作家曾說過:“將兩樣從未結合過的事物結合在一起,世界就此改變。當下或許無人發現,但無所謂。世界終究是改變了。”因為在一個普遍崇尚“強”與“能”的時代,他是理解“懦弱”,允許“不能”,明白“走不出”的作家,所以,即使只描了個模子,但我相信,至少他會諒解的。
翻閱更多資料寫下哈特故事途中,最讓我意外的并不是他的靈魂有多破碎——我發現與此同時,哈特竟也是那樣一個活力四射、熱情奔放的機靈鬼,“人人都愛他”絕非妄言。導演喬舒亞·洛根形容哈特是“最可愛、最讓人想抱抱的蜜熊”,蜜熊,honey bear,一個極為甜蜜的昵稱。如果《與父親的奧德賽》讓讀者想要重新審視身邊每一個復雜多面之人,我多希望那個熱愛押韻與詩律、通過作品給無數人帶去快樂與幸福、那個靈巧的詞匠哈特,也能去愛一個不完美、復雜而多面的自己。
3
我一向喜愛能帶領讀者踏上道路的書。幾周前某天突然意識到,這些年來,特洛亞淪陷已從一件十分遙遠的事情,變成一件對我而言極為真切、難以忘懷,想起便覺得心痛非常的事情。如果沒有《與父親的奧德賽》及之后的種種奇遇、一本接一本彼此關聯的書,我勢必無法行至此處。謝謝作者與這部作品讓我(又一次)相信故事當為奇跡,荷馬的雨露即便只照拂我身一瞬,那一瞬也可以成為永恒。
謝謝家人、親友、編輯老師這一路的關照、支持與幫助,尤其感謝芒芒(我聰明可愛的超人朋友,但愿這首歌不僅抵達耳際,更要抵達心田與腦海,非常愛你,熊抱你)與咻咻老師忍受我多番叨擾,厚臉皮地希望你們也從中獲得了些許趣味,希望多年后還能笑著回憶那一次次大拍天靈蓋的“bingo”時刻;感謝讀到這里的每一位讀者,希望這篇稍顯啰嗦的譯后記也能給大家帶來一點余味。
最后,感謝表里人間世外許多熊。
愿我們在每一個氣味強烈的世界里隱匿行蹤,健康成長,干杯!
卓雨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
《與父親的奧德賽》
[美]丹尼爾·門德爾松 著
卓雨 譯
● 古希臘英雄父子的傳奇史詩,交疊當代父子的平凡人生
● 當古典學教授的文學課堂,迎來數學家父親,細讀關于漂泊與回家的12110行史詩
● 他對父親遲來的認識,也是我們所有人對父親的理解與誤解
● 那漫長而曲折的旅程,終將抵達所有故事的終點
● 貝利·吉福德非虛構獎短名單、《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回憶錄、《新聞日報》年度圖書
原標題:《這是一本對讀者要求很少很少,卻能給讀者回報很多很多的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