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社科新人訪談錄|雷浩:新的時代呼喚新的人才
為加快培養造就本市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上海東方青年學社從2010年起組織開展“上海社科新人”評選活動,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速成長,逐漸形成了涵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學人共同體,對于加強社科理論隊伍建設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揮了積極作用。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的“上海社科新人訪談錄”專題,邀請2020-2021年度當選“上海社科新人”的14位青年學者進行專訪。本期邀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紫江青年學者,博士生導師雷浩。他的研究方向是從事課程與教學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學習與發展等研究。目前關注的研究內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深入開展,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如何滿足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
雷浩,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紫江青年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學習與發展(交叉領域研究)的研究。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國家青年課題、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等項目。出版專著《為學而教:學習中心教學的研究》,在《教育研究》和《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10余份政策咨詢報告被采納或批示。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18年)和華東師范大學紫江青年學者(2021年)。
澎湃新聞:能不能介紹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雷浩:我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學習與發展等研究。課程與教學評價就是把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整合在一起,對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師授課質量等進行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就是研究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如何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專業工作者。學生學習與發展就是探究學生學習和發展要歷經什么樣的過程,有哪些特點,如何針對學生學習的特點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收獲等等。目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深入開展,新的時代呼喚新的人才,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如何滿足時代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基于此,我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借鑒新方法、新技術在課程與教學評價、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學習與發展這三個方面助力基礎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學科的發展,以期培養出滿足時代需求的人才。
澎湃新聞:您能向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學術經歷嗎?您認為自己在學術上取得進步的主要經驗和體會是什么?
雷浩:我本碩博都是畢業于師范院校,且都是學的教育學及其相關專業。在學術上能夠有一點進步首先得益于身處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這個時代充滿開放性,給我們年輕學者更多包容和機遇。另外在求學路上,我遇到了一批批很重要的導師,比如我的博士導師崔允漷教授,他是全國課程與教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參與引領整個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在求學過程中,他總是從國家課程改革的高度引領和指導我的學術研究。當然,我們青年科研工作者自己要能夠瞄準關鍵問題,并且開展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
澎湃新聞:在您的學術生涯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您覺得對于青年學者來說,哪些方面的幫助是很重要的?在您學術成長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經歷對您有重要影響和幫助?
雷浩:對于我而言,學術研究中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學術研究與實踐問題之間如何更好銜接,真正實現以科研促進實踐改變,以實踐問題促進學術研究的深入。對于青年學者而言,一個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是最為重要的,我所處的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就是這樣的平臺。第二個問題已經介紹了學術道路上對我有重要影響的人,這里主要談談經歷,我在美國普渡大學接受聯合培養的時候,感受到他們的學術研究非常關注解決實踐問題和運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這對我觸動最大,同時也為我后面的工作帶來了很大啟發。
澎湃新聞:作為一名青年學者,您覺得當下的學術氛圍是如何促進您個人的研究的?
雷浩:其實上面已經談到學術氛圍的問題。對于青年學者而言,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更有利于溝通交流,尤其是上海這個城市,給青年學者們提供了很多學術交流平臺。通過與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交流和討論,我不斷獲取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新知識,嘗試用不同的思維路徑去思考問題,突破自己研究領域的思維定勢,不斷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路,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國際學者的研究讓我看到最新的研究前沿和進展,從而審視自己的研究,取長補短,爭取走在國際前沿。
澎湃新聞:本市面向青年學者有不少相關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對您的學術研究工作起到了哪些幫助?
雷浩:非常感謝上海市各級政府為青年學者創造的各種機會。在他們的支持下,本人不僅有幸入圍“上海社科新人”,同時也于2018年獲得浦江人才計劃的資助。這些支持對青年學者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同時也是對青年學者的一個重要激勵。就我本人而言,這兩個支持計劃的獲得,讓我對自己的研究更加有信心,同時也對未來的研究充滿敬畏,必須要為服務上海社會發展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
澎湃新聞:您認為您所開展的哪些課題研究及其取得成果,對您成功當選上海社科新人有所助益?
雷浩:我主要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的學術研究:其一,為了解決課程監測隨意化、形式化問題,從學生角度收集學生真實的課程學習信息,為義務教育課程修訂提供一定的證據支持;其二,為解決課程教學研究領域的爭論,將元分析方法引入課程教學研究。這成為我能夠入選上海社科新人的重要支持。
澎湃新聞:獲得了“上海社科新人”稱號之后,您覺得對于您的課題研究會有哪些助益?“上海社科新人”稱號的獲得,對您的學術生涯的展開會有哪些助益?
雷浩:非常榮幸能夠獲得這次“上海社科新人”稱號,它代表著他人對我工作的肯定和認可,鼓舞著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繼續兢兢業業,不斷求索。每一份榮譽的獲得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在之后的研究學術生涯里,我更堅定信心,以審慎、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術研究,追求更高的目標。
澎湃新聞:您所開展的學術研究,對加快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
雷浩:上海是國際性大都市,其教育質量不僅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也處于領先水平。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實施過程質量評估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對中小學課程實施過程監測的研究等,有利于更新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操作水平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基礎教育質量,促進上海教育領域的“百家爭鳴”,激活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活力。
澎湃新聞:您是如何看待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整體的學術研究水平與城市軟實力之間的關系的?
雷浩:我認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與城市軟實力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能夠進一步增強上海市的城市軟實力,比如,中國教育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海派文化不僅僅展現了上海教育研究的特色,更是進一步彰顯了上海市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上海市軟實力的提升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提供了重要基礎。
澎湃新聞:您覺得您的學術研究領域的水平提升將會如何助益于上海的城市軟實力的提升?
雷浩:眾所周知,教育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對于城市來說也不例外。我的研究聚焦于課程實施監測,這一方面能夠整理和歸納基礎教育課程實施的上海經驗,還能夠進一步明確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實施未來的方向,助力基礎教育上海經驗的完善與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