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6歲的航天員圓夢九天”: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昨晚23點08分,神州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按照任務部署,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將在太空駐留6個月。
自從11月28日公布了神州十五號的發射時間和乘組人員后,相關消息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先后多次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尤其是鄧清明,一天之內更是直接“沖上去”6個熱搜。
而熱搜下的留言,大多是:
太感動了!鄧清明終于圓夢了;
看到發布會說有他,眼淚不自覺地流了出來;
看到這個名字時,突然就淚崩了……
對此有些人不解:為什么他會讓網友們這么激動呢?
直到看到鄧清明的簡歷后,他們才明白:
原來鄧清明就是那位我國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截至2022年10月),又仍在現役的首批航天員。
在此之前,他曾三次入選備份乘組,卻又三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即使這樣,鄧清明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飛天夢想,反而一直在25年如一日的努力著。
如今已經圓夢九天的鄧清明,正在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向我們證明:
年齡,從來都不是限制夢想的決定性因素。
只要你愿意,并且能堅持下去,再大的夢想也有可能實現。
1966年,鄧清明出生在江西省宜黃縣東坡鎮的一個農村家庭里。
小時候,他特別喜歡坐在老家的草垛旁,靜靜地數天上的星星。
在他看來,那一顆顆宇宙的眼睛,總是那么神秘、那么深情。
由于深知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自從上小學起,鄧清明的成績就一直很好。
他也早早地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多賺點錢養家糊口。
如果按照原本的設想,或許鄧清明這一生都很難和飛天聯系起來。
但就在他18歲那年,一則空軍招飛的消息,不僅讓他意外邂逅了那片自己曾經仰望過無數次的星空,還為他日后成為航天員打下了基礎。
在父母的支持下,鄧清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空軍招飛。
但沒想到,他竟然一路通過了各種體檢和考試,并順利考入河北保定航空兵預備學校,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在那里,經歷了8個月的艱苦訓練后,他被分配到新疆哈密第八飛行學院。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面對當年非常高的飛行員淘汰率,鄧清明雖然心里沒底氣能留下,但是他始終堅信一個道理:
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不能言棄,更不能放棄。
鄧清明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每一次訓練中,他都會認真對待每一個動作和課目。十個月后,他以優異的成績選入高教團,開始殲擊機的訓練。
而后在成為飛行員的13年里,鄧清明共安全飛行了1261小時,曾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我們常說,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謂的成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堅持,和始終迎難而上的結果。
生活中,只有像鄧清明這樣勇于克服困難、懂得堅持的人,才能有機會自己的實現夢想,實現命運的逆襲。
1997年年底,鄧清明離開空軍部隊,在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競爭中,從1500多名飛行員里脫穎而出,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時至今日,鄧清明仍然記得入隊宣誓時的情形。
那天,他和13名戰友一起站在北京航天城的學術大廳里,面向國旗莊嚴宣誓:
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奮斗終生。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也許當時的鄧清明也沒想到,一個飛天的機會,自己一等就是25年。
從飛行員到飛天員,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所要付出的努力,卻是幾十、甚至是上百倍的差別。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鄧清明需要跨越很多道難關,其中每一關的難度,都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比如在理論學習方面,他要學習8大類上百門課程,只有全部完成140多個項目的訓練和考核后,才能具備獨立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
再比如在專業訓練方面,鄧清明要接受一項項挑戰自我極限的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
像對體力要求特別高的水下服驗證試驗,是在穿著水下服,克服40千帕壓力的條件下進行的,鄧清明每次訓練完,手都抖到拿不住筷子。
但是為了能實現自己的飛天夢想,即使再苦再累,鄧清明也全力以赴地堅持著。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孟子》里說: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會像鄧清明一樣,經歷很多次困難。
而面對困難的態度,將直接決定我們的人生高度。
如果你因為害怕困難而退縮,它就會成為你的絆腳石,阻擋你前進;
但如果你能被困難所激勵,那它就會成為你向上的墊腳石,幫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2年、2013年,鄧清明先后入選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備份航天組,可是最終卻都止步于發射塔前。
為此,他在心里質問過自己:
為什么別人可以執行任務,而我不行呢?我的差距在哪里?
航天員是我的職業,身為一名宇航員沒有執行過任務,那不是我的失職嗎?
然而緊湊的訓練安排,和強烈的飛天夢想,使得鄧清明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答案,他只能更刻苦地投入到訓練和學習中。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2016年,因為平時的優異表現,鄧清明又一次通過了層層考核,順利入選神州十一號乘組梯隊。
備戰期間,為了突破我國中期在軌駐留技術難題,鄧清明和陳冬一起,參加了地面組合體驗證試驗。
那次,他們在不到10平米的封閉模擬艙里生活了33天。
33天后,他們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還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本來這次任務是他離夢想最近的一次,但是在宣布飛天人選時,鄧清明還是沒能聽到自己的名字,他又一次失去了飛天機會。
村上春樹曾寫過一句話:
我或許敗北,或許迷失自己,或許哪里也抵達不了,有一點是明確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值得尋求的東西。
面對“失敗”,只有弱者才會沉溺在痛苦中,而真正的強者,一定會馬上整理好心情、重新出發。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確定后,就在所有人以為鄧清明的狀態會受到影響的時候,他第二天不但像平時一樣非常刻苦地進行體能訓練,還是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的。
其實,在成為備份的這二十幾年里,不止一個人問過鄧清明:當了20多年的陪練,為什么還要堅持呢?
鄧清明回答說:
任務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我寧愿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征時,還沒有準備好。
在他心里,如果因為沒有準備完備而造成遺憾,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國家。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因此在這25年里,鄧清明雖然累過、思考過、休息過,但是卻從未彷徨和放棄過,他一直都在為實現夢想做足了準備。
的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機會會在什么時候來臨、會來臨幾次。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機會來臨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希望抓到它。
從31歲到56歲,從喜歡看星星的小男孩,到問鼎蒼穹的宇航員,鄧清明用他的追夢故事告訴我們:
年齡,從來都不是限制我們追求和實現夢想的關鍵性因素。
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他對夢想是否有著足夠的渴望,是否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與堅持。
就像鄧清明的飛天夢,如果他沒有堅持追求夢想,如果他在訓練中因為困難放棄了,那他就絕不會有這次飛上天的機會。
其實,今天這篇文章寫的不僅僅是鄧清明的故事,也是這世界上千千萬萬個你我的故事:
也許你,現在是一位已經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沒看到成果的人;
也許你,現在是一位沒有收到期望中的正反饋,就想要放棄的人;
也許你,現在是一位僅僅因為遭遇了一兩次的困難與挫折,就不敢再重新開始了的人;
……
無論你正處于哪種狀況、無論你多大,我都希望你在看過鄧清明的故事后,能堅信一點:
夢想,從來都不只屬于年輕人。
我們永遠都不要放棄自己追夢的權力,也許你再堅持一次,就成功了呢!
所以有夢就勇敢去追吧!怕什么前路未知?怕什么遺憾坎坷?
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
未來的日子里,愿我們都能始終追尋自己的夢想,時刻謹記:只要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原標題:《"56歲的航天員圓夢九天"沖上熱搜:人生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