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說英語的人和說漢語的人有兩種思維方式?
話說在德國有這么一所大學——
愛因斯坦在這兒搞過科研,黑格爾在這兒當過導師;革命導師馬克思在這兒求學深造,哲學家叔本華在這兒思考人生。
即使后來因為冷戰,從前的學校一分為二,但仍世界排名一流。這所出了幾十個諾貝爾獎的牛校叫做柏林洪堡大學。
而他的創辦者是一位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特 (Wilhelm von Humboldt)。
洪堡特出自一個德國的富裕家庭,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時候結交的兩個摯友,一個是歌德,一個是席勒,也正應了那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歌德、席勒與洪堡特兄弟
盡管我們目前提到洪堡特都習慣把他當做一位學者,但事實上洪堡特同樣是一位德國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的政治家。
作為內政部文教署長,他推動了教育改革,創建了上文提到的超級牛校柏林洪堡大學,推行的大學教育模式也成為他國紛紛效法的范式。
作為外交官,洪堡特曾長期出使羅馬、維也納、倫敦,也曾以內閣大臣身份代表普魯士兩次出席巴黎和會。
蔡元培十分推崇洪堡特,為了紀念他,更是將其長女取名威廉,北京大學的建設便是傳承自洪堡特的辦學理念
盡管在政壇建樹頗多,洪堡特的真愛還是語言學研究。
在政壇遭遇動蕩被迫退隱后,洪堡特更加專注于語言學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洪堡特去世后被編撰為《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一書。海德格爾說此書“在一片贊揚和反對聲中……或顯或隱地規定了直到今天為止的整個語言科學和語言哲學”,布龍菲爾德則將此書稱為“第一部闡述普通語言學的巨著”。
更重要的是洪堡特的語言學思想對后世學者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遠如薩皮爾和沃爾夫,近如喬姆斯基,他們的學術理論都或多或少與洪堡特的觀點不謀而合。
一個民族的語言就是它們的精神,一個民族的精神就是他們的語言
洪堡特認為語言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民族的差異是可以表現在語言上的。換言之,英語和漢語的不同實質上體現了使用兩種語言的人在思維方式的差異性。當你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不光是在學習語言本身,通過學習語言他更是在了解一個民族,在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
在洪堡特眼里——
“每一語言都包含著一種獨特的世界觀 ……人從自身中造出語言,而通過同一種行為,他也把自己束縛在語言之中; 每一種語言都在它所隸屬的民族周圍設下一道樊籬, 一個人只有跨過另一種語言的樊籬進入其內 , 才能擺脫母語樊籬的約束”。
在對印第安Hopi語進行研究后,沃爾夫找到了一些支撐語言影響思維的證據
按照其觀點,語言的不同體現了語言使用者世界觀上的差異,引起了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和解釋的不同,因此講不同語言的人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一千種語言便存在著一千種思維世界。
近百年后,薩皮爾和沃爾夫對洪堡特的理論進行了發展,形成了著名的“語言相對論”,盡管該理論如今仍是爭議不斷,但仍有不少語言學家在嘗試尋找語言會影響思維的證據。
世界語言分為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三種類型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漢語是低級語言”這類的論斷,而究其根源,與洪堡特的一些主張不無關聯。
洪堡特對語言學理論的一大貢獻便是區分了三種語言類型,孤立語、黏著語,和屈折語。這主要是根據詞的結構來進行語言類型劃分的,漢語(洪堡特以《四書》為例進行研究,所以準確的說是古漢語)由于缺乏詞匯的形態變化便是典型的孤立語。
但是問題在于,洪堡特把不光對語言進行了分類,受當時的進化論思想影響,他還對這三種的語言類型的發展順序進行了界定。
他認為,語言發展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開始是用簡單的詞語指稱事物(孤立語),然后開始把附加成分加在簡單的詞上來指稱事物(黏著語),最后進化為使用詞尾的變化(屈折語)。所以按照其觀點,屈折語最先進,孤立語最落后。
漢語作為孤立語的代表,便被認為是語言進化鏈的底層。
此外,洪堡特認為語言代表民族精神,加上近代以來中國國力衰弱、飽受欺凌,一些人更是進一步將漢語附會為落后的語言。
盡管其認為語言進化存在等級的觀點已經為學界廣為質疑和否定,但該論斷卻也流傳了下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運用有限的語言手段創造出無限的語言行為
受洪堡特的語言學思想影響很深的語言學家除了沃爾夫,還有喬姆斯基。
喬姆斯基極為贊賞洪堡特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也不難發現轉換生成語法與洪堡特語言學思想的共通之處,比如語言的創造性。
洪堡特認為語言是精神力量積極自主的活動:語言的創造性意味著精神力量的創造性 。
語言的創造性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根據規則的普遍創造,即有限手段的無限運用,如 : 音位有限,由音節組成的詞無限 。在這點上,喬姆斯基研究句法的轉換規則和其有很多共通之處。
二是個別的創造,即民族精神和個別人的創造。如某個民族所獨有的語言形式,發明詞語的特定時刻對這個事物的理解。例如在梵語里,大象有時叫做“飲兩次水的”,有時叫做“雙齒的”,有時又叫做“用一只手做事的動物” 。個別人的創造 ,如詩人或文學家遵循規則而又超出規則的藝術創造。
人類語言基因FOXP2
另外,在洪堡特看來,語言是講話者產生語言和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不是說話或寫字所產生的可觀察的結果,因此洪堡特不贊成將交際功能看做語言的一大主要功能,他把語言看做是“一個民族進行思維和感知的工具”。他認為,人類的語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是大腦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兒童是無法在語言環境中自然習得語言的。
在這點上,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概念和洪堡特的想法十分相似,都認為人類具有語言能力,在語言環境中不斷訓練使用而有所提高。只不過,洪堡特將語言能力和人類的思維能力基本畫上了等號,而喬姆斯基則認為語言能力與人類的思維能力顯然是不一致的。
洪堡特的語言學思想還有很多很多,但篇幅所限,難免有所紕漏,更多的深邃內容恐怕還需要讀者們自己去進行拓展。
另一方面,盡管我們主要在介紹洪堡特的語言學思想和觀點,但千萬不要以為洪堡特的觀點只是來拍腦袋的空想,要知道洪堡特對大量語言進行過科學的對比分析,他作為一名語言學家,研究過歐洲古典及近現代語言、巴斯克語、梵語、巴利語、漢語、緬甸語、馬來諸語言等等,以上論斷也是在對語言材料分析后得出的。
所以吧,想像洪堡特一樣發表高端語言學言論,大家還是先去看看書吧~
參考文獻
姚小平 ,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語言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5
洪堡特, 1836 ,《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 的影響》 姚小平譯, 商務印書館, 1997
劉潤清. 《西方語言學流派》.修訂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3.
程芳. 喬姆斯基與洪堡特語言學思想比較研究.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04):34-38.
姚小平, 2004 , 亞歷山大·馮·洪堡美洲歸來二百年, 《中華讀書報》 2004
姚小平. 再讀洪堡特——《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編后.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06):450-455.
原標題:《說英語的人和說漢語的人有兩種思維方式?語言學家洪堡特如是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