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名士|天平山莊與晚明園林朋友圈
原作者:俞正陽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天平山是蘇州城的鎮山,吳文化的祖山,肇建于唐代的白云禪寺,敕修于宋代的范文正公忠烈廟,出現于明代的山地園林天平山莊,形成于清代的乾隆南巡行宮高義園……讓人們得以穿越千年時光,觸摸歷史的滄桑。
在天平山諸多名勝古跡中,由范仲淹十七世孫范允臨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的天平山莊最為特別,它不僅是蘇州現存山地園林的代表,也見證了晚明江南文人的風雅生活。
作為北宋賢相范仲淹的直系后裔,范家自宋代以來就是蘇州首屈一指的望族。范允臨的直系祖先曾經住在天平、支硎兩山之間,肩負著守護祖塋的使命。范允臨的曾祖父范汝信后來從蘇州移居松江華亭,范氏家族從此在華亭開枝散葉。到了范允臨的父親范惟丕、伯父范惟一這一輩,范家在松江當地已然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
范允臨像
歷史學者通常把萬歷元年(1573)至崇禎十七年(1644)的70余年稱為“晚明”時代。盡管這個時代政治軍事頹靡不振,文人士大夫卻極力追求逍遙適意和風雅精致的生活,形成了獨特的晚明美學。作為文人生活的重要空間,園林在這個時代也得到了空前發展。在江南這片文化熱土上,出現了大量堪稱傳奇的著名園林,蘇州更是當之無愧的園林之城。晚明散文家鐘惺在《梅花墅記》中寫道:予游三吳,無日不行園中,園中之園,未暇遍問也。于梁溪則鄒氏之“惠山”,于姑蘇則徐氏之“拙政”,范氏之“天平”,趙氏之“寒山”,所謂人各有其園者也。
范允臨 《天平山》詩
出自民國有正書局珂羅版:明張君度蘇臺十景冊
晚明文人極為注重生活享受,范允臨也不例外。萬歷三十六年(1608)對于范允臨的人生而言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厭倦了官場傾軋的范允臨辭去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的職務,回到蘇州天平山,在山麓造園隱居,從此過上了神仙眷侶的生活。三年之后的萬歷三十九年(1611)夏,范允臨與好友董其昌結伴出游。在游船里,他在扇面上書寫了東漢仲長統的名篇《樂志論》,借以抒發歸隱之志。《樂志論》中的樸素造園理論:“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深合范允臨之意。天平山莊背倚天平山,前臨十景塘,山澗潺湲流經,松竹楓林環繞,其格局與《樂志論》中的描繪極為一致。
范允臨書《樂志論》扇面 嘉樹堂藏
明 張宏《天平山莊圖》扇面 黃紹憲舊藏
天平山莊布局之奇,花木之美,陳設之雅,曾讓晚明散文家張岱贊嘆不已。張氏在《陶庵夢憶》中寫道:“園外有長堤,桃柳曲橋,蟠屈湖面,橋盡抵園,園門故作低小,進門則長廊復壁,直達山麓。其繪樓幔閣、秘室曲房,故故匿之,不使人見也。山之左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右孤山,種梅千樹。渡澗為小蘭亭,茂林修竹,曲水流觴,件件有之……開山堂小飲,綺疏藻幕,備極華褥,秘閣請謳,絲竹搖飏,忽出層垣,知為女樂。”范允臨去世后,天平山莊曾一度荒廢,但與其他名園屢屢易主,屢屢改建不同,天平山莊始終在范氏族人的保護之下。
明 張宏《天平山莊圖》冊頁
出自民國有正書局珂羅版:明張君度蘇臺十景冊
到了清代,范允臨的后人對山莊進行了重修,基本保留了山莊原有的格局。據《范氏賜山舊廬記》記載:“(乾隆)七年(1742)秋,會參議(范允臨)曾孫國子生興禾、會昌令興谷重葺參議祠。既成,相與循覽園池,愾想參議遺跡,次第修復。于是咒缽庵,寤言堂、聽鶯閣、芝房、魚樂國、來燕榭、翻經臺、宛轉橋諸勝,盡還舊觀。”今天,在天平山莊還能看到晚明時期的抱鼓石原物,以及園主人范允臨親筆題寫的“寤言堂”匾額,向到訪者講述著著這座園林的悠久歷史。
天平山抱鼓石
通過史料鉤沉,我們注意到,在400多年前,天平山莊常有文人學士、書畫名家、甚至閣僚重臣光臨。能和范允臨玩到一起的朋友,才學過人之外,大多深諳造園之道。除了前面提到的張岱,董其昌、陳繼儒、文震孟、文震亨、米萬鐘、鄒迪光、吳亮等名流雅士皆是天平山莊的座上賓,他們代表著當時詩文書畫和園林藝術的最高造詣。
其中董其昌、陳繼儒是范允臨的同輩摯友。文震孟、文震亨兄弟則是與他志趣相投的年輕同道。藝圃前身藥圃的主人文震孟和寫下園林專著《長物志》的文震亨都是“吳門四才子”之一文徵明的曾孫,在園林、奇石、花卉、書畫、器玩等方面都稱得上頂級玩家。寒山別業主人趙宧光、無錫愚公谷主人鄒迪光、北京勺園主人米萬鐘皆與范允臨有過交集,常州止園主人吳亮還是范允臨的姻親。在這些晚明文人背后,皆藏著一座堪稱傳奇的園林。
這些晚明名園后來的命運卻各不相同。止園徹化作歷史的塵煙,勺園舊址成為了著名的北京大學,愚公谷早在明末清初就已被華、胡、鄒氏族人占據,變得四分五裂,寒山別業如今也僅僅留下荒涼的遺址。只有天平山莊和藝圃留存到了今天。
雅集、飲酒、品茶、會友、賞花、聽曲……這些都是范允臨山莊隱居生活的日常,晚明園林主人的“朋友圈”正是由這些風雅活動維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明代吳門畫家周之冕《花竹鵪鶉圖》上,能夠看到范允臨、董其昌、陳繼儒、文震孟、嚴澂等一眾文友的親筆題詩,這便是當年這群江南文人雅集的最好見證。
范允臨、文謙光、文震亨合書扇面(南京博物院藏)
當時這群園林主人的交往還體現在一些流傳至今書法扇面上。在一次筆墨雅集中,范允臨和他的一群園主人朋友詩酒聯歡,意興正濃。文震孟在扇面上題了一首嘉興女詩人陸圣姬的《西樓梧月》:“綠野堂西百尺樓,梧桐搖月一天秋。夜深獨坐清如許,空翠滿身涼月流。”范允臨略微沉思,補了一首吳中前輩王鏊的春景詩:“柳黃煙淡日初斜,戲渚游魚聚落花。遣興釣來還棄去,無心沉餌待盤車。”緊隨范允臨之后揮毫的,是與董其昌并稱為“南董北米”的大書畫家米萬鐘。米萬鐘長年住在北京,此次到蘇州參加同道們的聚會,以草書錄了一首王鏊的《春日山行》:“三月青山見物華,淡黃淺綠映朝霞。東風不與春為主,開遍桃花又李花。”飄逸的書法,美妙的詩句,頓時將眾人帶入春花秋月的涼爽意境中。
這幾個文人走到一起,不僅僅因為園林,也有家族的因素。文震孟的祖先可以上溯到南宋丞相文天祥,范允臨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孫,米萬鐘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后裔。這幾位園主、名士當年聚首時,必定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晚明的園林主人普遍對花卉有種特殊情感,他們十分熱衷于為花賦詩。以天平山莊主人范允臨為例,被他寫入詩文的花卉有梅花、蘭花、山茶、玉蘭、桃花、杏花、海棠、玫瑰、薔薇、萱草、剪春羅、石竹、百合、虞美人、荷花、石榴、紫薇、菊花、枸杞、桂花、秋葵、牽牛等三十余種。天平山莊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有以下四種:春有桃、夏有荷、秋有菊、冬有梅。
范允臨行書條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范允臨的好友陳繼儒,在松江有座名叫“東佘山居”的山地園林,陳繼儒在此園中居住了32年,其間不僅完成了大量著述,而且肆意山水、任性自然,過著恬淡詩意的生活。在園林植物中,陳繼儒尤其喜愛梅花,這對范允臨也不無影響。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范允臨行草七言詩條幅,書寫的內容是陳繼儒為天平山莊所賦的兩首絕句小詩:
四面群峰集草堂,尚余竹木繞回廊。莫言處士無功業,種得秋花滿地香。(《山居》)
種梅已過三百樹,月下紛紛落香雪。英雄忍作負心人,料應難負梅花月。(《看梅》)
兩首詩均為陳繼儒題贈范允臨之作,道出了天平山莊菊花、梅花之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允臨曾在山莊種下一片梅林,取名“小孤山”,其愛梅自比北宋隱逸詩人林逋。
范允臨書唐代賀知章《題袁氏別業》 上海博物館藏
賞花、翰墨之外,烹茶、聽曲、賞月、沐風、觀雪、插花皆是天平山莊中的日常雅事,也是晚明園林主人經常曬在“朋友圈”中的內容。作為晚明著名文學家,范允臨在詩歌、散曲等領域造詣頗高,其作品多收錄于《輸寥館集》之中,其中保留了不少生活片段,讓400余年之后的我們得以一窺當時園林主人們的交往軼事,感受藏在園林之中的晚明風雅。
參考文獻:
1.《明代藝術家集叢刊續集:輸寥館集》 明 范允臨 中華書局 1971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止園集》 明 吳亮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明天啟元年刻本
3.《蘇州古典園林》 劉敦楨 著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晚明江南山地園林研究》 梁潔 東南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 2018年
5.《徐媛研究》 林寧 南京師范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012年
聲明:本館原創文章轉載,須經館方授權。公益原創文章插圖,圖片版權歸屬于收藏地或創作人。
攝影:陳潤熙 陸銳
原標題:《江南名士|天平山莊與晚明園林朋友圈(附活動預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