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魔都漫步|外灘B面,向新而行——從四川中路到北蘇州路

沈思睿/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三級調研員
2022-11-26 10:23
來源:澎湃新聞
? 城市漫步 >
字號

說起外灘,中山東路沿途的歷史建筑群一定是談論的焦點。事實上,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絕大部分位于黃浦區,面積約80公頃,有177幢建于1949年前的老建筑。其中保護建筑有98幢、保留歷史建筑有35幢、一般歷史建筑有44幢。臨黃浦江建筑有36幢,是我們熟悉的外灘“第一立面”。非臨江建筑有141幢,也就是近些年被頻繁提及的一個概念:“第二立面”。

中山東路以西的第一條南北向道路就是四川中路,它也是上海開埠之后辟筑的第一批城市道路。與外灘咫尺之遙,但在滬濱廣廈的背影下,卻略顯低調,可算是名副其實的“B面”。

從外灘第二立面建筑的露臺望向黃浦江。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重要的小馬路

開埠之前,上海縣城以北是一片待開發區域,河道、農田交錯。其間,有幾條通往蘇州河岸邊的土路。19世紀中葉,租界內最早的幾條馬路,就是在這些土路的基礎上辟筑的。

現今四川中路附近原有一條流向蘇州河的小河浜,沿浜有土路。在現今北京東路口附近曾有一座小橋,因此土路最早俗稱為“橋街”。1855年,租界當局在土路的基礎上進行辟筑,更名為“江蘇路”。

1865年12月,為規范路名,租界當局正式通過議案,決定英租界東西向道路以中國城市名命名,南北向道路以中國省名命名。因與“江蘇路”相鄰有“江西路”,為避免混淆,“江蘇路”更名“四川路”,這也就是現在的四川中路。

這條小馬路在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長度和路幅變化都不大,但在上海近代城市化進程中,它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小刀會起義之后,租界內華洋分居的勢態被打破,四川路近蘇州河沿岸地區開始形成本地居民區,向南的路段也開始出現一些洋行。19世紀后期開始,工部局將書信館設于該路。進入20世紀,四川路上又出現了百貨公司、租界官方機構、宗教場所等。

四川中路南啟延安東路,北訖南蘇州路,短短1.2公里,卻與13條馬路交匯,將“外灘第二立面”劃分成各具特色的袖珍街區,呈現出不同時段的歷史橫截面。

延安東路四川中路口的東北角,一幢高層建筑已略顯陳舊。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等摩天巨廈的光環下,它顯得有些微不足道。然而1985年5月8日落成時,這棟現代氣息濃厚的方柱形玻璃幕墻高樓可是“秒殺”了上海灘的各類建筑,曾令見多識廣的上海人也忍不住嘆為觀止,這就是聯誼大廈。

事實上,大廈所在地塊緊鄰外灘,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是“城市核心區”,被外商相中,建起了進口汽車銷售行。二戰爆發后,外資撤離,車行也不復存在。1945年之后,此地塊部分作為加油站及附屬設施。此后又移作其他用途。聯誼大廈的建成也可視為,上海外灘歷史風貌區城市更新的早期嘗試,雖然當年對其“違和”的建筑風格有一些爭議,但現在看,它在新時代上海改革開放中的里程碑意義和示范效應是無可替代的。

如果說起示范效應,四川中路上近兩年最具特色的莫過于133號的“百空間”和位于沙市路的“外灘·中央”。

四川中路133號,原為卜內門洋行大樓,是一棟建于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七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廈,由英國思九生洋行設計,外觀是英國新古典主義仿歐洲文藝復興式。1953年,卜內門洋行開始收縮在華業務,直至1956年退出。同年5月,卜內門大樓由上海商業儲運公司使用,改名叫儲運大樓,后來又作為上海新華書店總店和上海發行所,直至21世紀初。

1937年,卜內門洋行西北望視角。圖片來源:Van den Brandeler-Meyrier family

2019年,百聯資控攜手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歷史建筑保護設計院)通過保護更新、風貌復原、功能植入,將該建筑打造成為全新創新理念和國際性藝術跨界的藝術、零售、餐飲、辦公為一體的復合空間。

修繕更新后的百空間卜內門洋行。圖片來源:百聯資控

百空間卜內門洋行一樓的零售展示空間。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如果將卜內門大樓更新項目置于整個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大背景之下,它的意義應該是更具示范性的。百余年來,這片“城中之城”延續著金融、文化、高端服務業的定位,如今通過對標志性歷史建筑的改造更新,從內至外提升產業能級,更加契合整個區域的發展配套服務。

如果說133號是高端復合空間,那么沙市路“外灘·中央”,則是更具親和力的上海記憶喚醒。這個袖珍街區由中央大樓、美倫大樓、新康大樓和華僑大樓四幢歷史保護建筑構成。這里曾見證了上海最早的煤氣路燈、電燈、電話、自來水、有軌電車等城市化符號,也有“西餐本土化”的標志之一德大西菜社。更為重要的是,老上海人盡人皆知的“淘寶圣地”“DIY天堂”——中央商場就位于此地。

20世紀90年代,中央商場。圖片來源:解放日報

《黃浦區地名志》記載,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有人在沙市二路16號底層大樓開設“新康聯合商場”,內設90多個柜臺,再加上外面中央弄、沙市一路、沙市二路的馬路攤販,這一帶成了傾銷剩余物資的地方,統稱為中央商場。解放后,中央商場先是公私合營,后陸續成立了五金、日用品、百貨、小商品、自行車、電訊、修配等7個部門,成為上海家喻戶曉的淘寶場和修配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萬事憑票,生活物資供應緊張,很多必需品還要限量供應,于是,中央商場就成為解決市民各類生活需要的“第二市場”。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中央商場和華亭路等市場也是最先感受到時尚脈搏跳動的地方。電子表、連衣裙、牛仔褲等等,從這里走向上海的大街小巷。

2013年,該區域的美倫大樓率先開始改建施工。2016年1月,“外灘·中央”項目(179街坊)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改建更新方案為保留老建筑的歐陸風格,增加穹頂、拱廊等建筑元素,將4組商業建筑融為一體,成為外灘區域有特色的商業體驗綜合體。2017年9月,沿南京東路的一期工程美倫大樓、中央大樓完成修繕改造,向市民游客開放。沿九江路的二期工程華僑大樓、新康新建大樓于2021年底完成修繕,實現整體街區“重現風貌,重塑功能”。

如今的外灘中央廣場。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從區位特點來講,這些項目也較好地注解了四川中路的定位。歷史上,作為延伸區域,這里的業態一直與南京(東)路和外灘形成錯位互補的關系。而今,老建筑和歷史街區開拓引進符合時代潮流和商業發展趨勢的新業態,繼續放大互補優勢,歷史與潮流文化相結合,承載起新的都市商業及生活,非常值得期待。

跨過蘇河,穿越時空

四川中路的最北端與南蘇州路交匯,并由一座跨蘇州河的橋梁連接四川北路。這里與圓明園路、虎丘路咫尺之遙,我們現在所說的“外灘源”概念,就是指緊鄰黃浦江的上海中山東一路,北京東路,圓明園路,虎丘路,南蘇州路合圍的區域。事實上,這里就是上海租界最早開發的區域。

在沒有橋梁之前,蘇州河兩岸的通勤完全依賴擺渡。就在四川中路與江西中路之間,就曾經有一處地名見證了那段悠遠的往事。一些文獻包括地方志史料中的英文拼寫使用滬語諧音“Neepardoo Road”,中文為“二擺渡路”,大概位置在江西中路460弄,現今已經很少為人所知,其得名就是來源于靠近蘇州河上的渡口。

四川路橋始建于光緒元年(1875年),其后數次改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922年改建的3孔鋼筋混凝土橋梁。與其比鄰的江西中路上也曾經有一座跨蘇州河的橋梁,其歷史就更有意思了。

1881年4月,上海自來水公司(Shanghai Waterworks Co.,Ltd.)在英國倫敦召開第一屆股東大會,不久就在上海英租界香港路與江西路轉角設立上海本部,并經上海道準許,在楊樹浦黃浦江邊建設自來水廠(當時該地塊還沒有劃入租界)。1883年6月29日,英商上海自來水廠正式供水。當時由于產能有限,自來水只能保證蘇州河南岸英租界的部分供水。自來水公司的地下輸送管沿楊樹浦路、百老匯路(大名路)向西,在江西路附近過蘇州河,抵達蘇州河南岸英租界,于是,必須建設跨越蘇州河的輸送管,由于蘇州河是通航的河道,為了確保通航,水管必須建得高一點,自來水公司遂決定在這里建造橋梁,水管沿橋梁過江,即使橋梁被撞,也不至于損壞輸送管。于是,這座為了輸送自來水而建造的橋梁就被稱為“自來水橋”,橋的兩岸是江西路(江西中路)和北江西路(江西北路),又名“江西路橋”,1942年前后被侵華日寇拆除。作為配套設施,在江西路近香港路口,1880年之后,英商自來水公司還建造了公司辦公樓和一座造型別致的水塔。現今該處江西中路484號就是原英商自來水公司辦公樓,1921年翻建,公和洋行設計,195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征用,現為市南自來水公司辦公樓。水塔容量為682立方米、高31.5米,1954年拆除。

20世紀40年代,蘇州河北岸眺望江西中路。上海市方志辦 供圖

1937年,江西中路南望香港路口。上海市方志辦 供圖

香港路這條全長僅300米的小馬路上還有一處重要的歷史建筑——香港路59號,原為上海銀行公會(由中國、交通、上海商業儲蓄、浙江興業、浙江實業等國內銀行發起組織的金融團體)于1925年投資建造。1933年時這里曾掛牌成立上海市銀行票證交易所。1949年12月,上海銀行商業同業公會解散,相關組織也隨之停止活動。這棟建筑正立面中部為五開間科林斯式兩層高的立柱門廊,為典型的英國古典主義風格,頗為壯觀。1956年,上海市銀行票證交易所撤銷,其后,香港路59號為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使用,于這幢樓也被稱為“愛建大樓”,樓里還創辦了上海工商學院。

香港路59號,上海銀行公會大樓。市方志辦 供圖

從香港路到蘇州河畔的四川路橋南堍,其實已經非常近了,在這里可以眺望對岸氣勢宏偉的上海郵政大樓。然而很多市民會發現,現今這里還多了一處“網紅打卡點”——坐落于南蘇州路198號的中石化“第一加油站”。它于1948年10月10日開幕營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營加油站,在當時洋商壟斷的背景下,建造起國營加油站,長了國人志氣,令人振奮。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該站被命名為“第一加油站”。她歷經70多年的歲月蹉跎和歷史沉淀,在蘇州河畔見證了中國石油商業的發展歷程。2020年10月29日,作為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公司與黃浦區企地融合的“結晶”,經文化創意改造后的第一加油站舉行開業儀式,一樓為市民的愛車加油,二樓開放空間,來一杯咖啡,為生活加油。蘇州河兩側42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貫通開放之后,又增加一處新景觀。

如今的第一加油站。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從四川路橋跨過蘇州河,就來到了北蘇州路。前文提到的上海郵政大樓以及體量巨大的河濱大樓都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有很多相關介紹,此處就不再贅述。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蘇州河沿岸的歷史建筑群從河口向上游及周邊不斷延展,其間還是呈現出一些規律的。

通常作為“三段論”,其開發時間與地塊功能各有特性。東段自河口至河南路橋。因河口銜接外灘,近代化時間較早,該區塊集中領事館、醫院、戲院、社會機構等。中段自河南路至新閘橋,遍布銀行倉庫、商業棧房,與水運相關的商業行號。西段自新閘橋以西,中外資本與民族工業同構成滬西工業區。

而四川路橋及北蘇州路區域恰好是從東段向中段過渡的區域,在地價不斷抬高的過程中,建筑的形態和功能也在不斷更替。郵政大樓和河濱大樓地塊的前身就是石庫門和低矮的沿河商鋪。

同樣的道理,北蘇州路至光復路一線的沿河倉庫也是隨著蘇州河沿岸工業帶和航運地位的不斷凸顯才應運而生的,20世紀20年代開始,漸成各路中外資本勢力你爭我奪的重點區域。

1945年,航拍(蘇州河福建路橋西望視角)。上海市方志辦 供圖

20世紀80年代之后,在蘇州河水質還未根本性改變之前,兩岸留存的大量舊倉庫及堆棧,除少部分拆除或改建為住宅樓外,大部分完好如初,有的還在繼續發揮作用。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初期,已經有頗具前瞻眼光的建筑師開始關注這些飽經風霜的百年庫房。隨之而來的是一些自發的、實驗性的改造和更新。讓藝術家入住蘇州河畔倉庫群落漸成一種都市時尚趨勢,這不僅感染了上海的文化藝術圈、時 尚圈,也漸漸被政府主導的規劃接受和重視。

北蘇州路的西端與西藏路橋、光復路相接,這里有一棟聞名遐邇的倉庫建筑——四行倉庫。它建于1933—1935年間,本就是民族資本實力的體現。 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鏖戰震驚中外,這座25米高的混凝土建筑,便成為了中華民族抗擊侵略,不讓寸土的最佳詮釋。

20世紀30年代,蘇州河西藏路橋周邊航拍,圖中央為四行倉庫。上海市方志辦 供圖

1949年后,四行倉庫交付給上海市商業儲運公司,仍做倉儲使用。四行倉庫原為5層,20世紀70年代和90 年代經過兩次加層后,在修繕前有7 層(修繕后為6層)。

1993年,四行倉庫老員工開始自發集資籌建陳列室。1995年8月,倉庫天臺(第七層)“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室”在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之際(1995年)對外開放。

1996年,在天臺的陳列室西側加建保齡球館,加建部分完全是四周無開窗的違規棚屋。除東部角落外,四行倉庫七層完全被覆蓋,原始建筑風貌已較難辨別。2002年,七層的陳列室被擴建至約120平方米,彩鋼板小屋被隔成內外兩間,增設一個門廳,入口設謝晉元將軍銅像,陳列室內布置歷史資料和沙盤。

2003 年,四行倉庫隨上海市商業儲運公司并入百聯集團。2005年4月,以四行倉庫為標志的蘇州河創意產業集聚區正式掛牌,成為上海首批18個創意產業集聚區和首批9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之一, 2005至2008年,四行倉庫逐步由倉儲向商業辦公轉型。2008年,百聯集團旗下的上海工業品批發市場遷入,1至3層為文具市場,4至7層為辦公區。2010年,四行倉庫的文物勘察工作啟動,該項工作前后持續5年。

在修繕前,整個建筑相較于2002年無較大變化,只是拆除保齡球館和家具城的招牌換上禮品市場的招牌。七層從球館變為辦公場所,由于功能的需求在立面上增加了橫向開窗,建筑西墻多次被粉刷,租戶毫無秩序感的采光窗破壞了原有墻面的整體性。

2014年,上海確定對四行倉庫進行整體保護修繕,該修繕工程由百聯集團置業有限公司建設、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間改建成“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結合西側紀念廣場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重要場所。2015年8月13日,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放。

如今的四行倉庫。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西側紀念廣場。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在百聯置業集團(包括前身企業)管理四行倉庫的幾十年間,穩定的產權讓百聯有充足精力去深入挖掘四行歷史的真相,讓管理者能定位高遠,以長期投資的心態來打理四行倉庫。對于個別其他更新項目,花5年時間進行前期的勘察調研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但四行倉庫將這項任務實打實地完成了,它最終取得的成績,跟所有前期的挖掘和積淀是緊密相連的。

用一切辦法重現歷史真相是使具有抗戰紀念性的工業歷史建筑更新的第一步,只有在完全了解歷史之后才能精準定位,合理改造。四行倉庫作為具有抗戰紀念性的工業歷史建筑,它的更新經驗值得同類型建筑方案借鑒。

煥新之旅的思考

讓我們再回到四川中路,就在133號卜內門大樓對面,有一條名為“元芳弄”的弄堂(路牌是四川中路126弄)。許多游客包括上海本地人都不會想到,華麗的外灘背后,竟然還有這么一處略顯破敗的老弄堂。據《黃浦區地名志》記載,元芳弄西至四川中路,東達中山東一路。因英商元芳洋行設于此,故名元芳弄。作為外灘城市功能的延伸與支撐,元芳弄是當時一些著名機構熱衷的辦公和倉儲地點,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滬寧鐵路局舊址(5-21號)和元芳洋行(18號)。

元芳弄作為外灘背面向城市延伸的小路之一,盡管有悠久的歷史以及珍貴的歷史保護建筑,卻一直沒有得到重視,街道內存在衛生情況差,活力低下、功能雜亂,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建筑破敗空置等問題。這幾年在“外灘第二立面”的大概念之下,在如此核心區域,有如此亟待改善更新的街巷,確值得倍加關注,它們的命運是否能像馬路對面的卜內門大樓那樣華麗轉身?

像卜內門大樓、元芳弄這樣的歷史建筑散落在各條街巷之中,它們的命運卻是迥異的。歷史建筑的保護性開發,必須通過修繕和改造,將新興經濟業態引入原有的空間之中,并由此激活一系列相關業態的興起,才能產生規模效應。對歷史建筑更新改造設計的要求,既包括洞察項目所在地塊的歷史文化背景,也要著眼可實施性,在項目的建筑設計階段,商業開發階段,后期推廣階段,實際運營階段等不同階段,其理念都能得到實際體現。

歷史建筑和街區是城市無價的財富,希望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在延續傳統文脈的同時,夠脫胎換,推陳出新,重塑具有當代特征的精神氣質。

(本文作者沈思睿系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三級調研員)

從四川中路到北蘇州路,了解更多故事請識別下圖中的二維碼,或點擊這里

    責任編輯:董懌翎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凯旋国际| 在线水果机游戏| 大发888 打法888 大发官网| 百家乐官网作弊手段| 栾城县| 百家乐注册送彩金平台| 大发888老虎机下载| 破解百家乐官网视频游戏密码| 百家乐澳门赌| 开心8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海立方百家乐客户端| 必博网址| 全讯网址| 百家乐怎么赢9| 百家乐官网的嬴钱法| 百家乐赌博网址|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看牌| 闲和庄百家乐娱乐| 赌百家乐官网庄闲能赢| 大发888在线娱乐合作伙伴| 做生意摆放风水| 根河市| 总统娱乐城| 玩百家乐输了| 百家乐官网庄闲预测| 535娱乐城下载| 百家乐园搏彩论坛| 百家乐官网销售视频| 三国百家乐娱乐城| KTV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赌场玩法技巧| 百家乐官网娱乐网开户| 澳门百家乐官网路子分析| 88娱乐城备用网址| 合肥太阳城在哪| 威尼斯人娱乐城 老品牌值得您信赖| 三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电子路单谁| 做生意进门风水| 百家乐官网只打闲打法| 百家乐官网六合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