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那個癡迷于“黑白”黃山的汪蕪生似乎從未離開
“汪蕪生所拍攝的黃山,是尚未用人類文化外衣來裹挾的宇宙存在:山裸露在那里,云也裸露在那里,億萬年來就這么漂浮,沒有一點雕飾,也不裝模作樣。但你確實被震撼了。”
4月7日,知名黑白山水攝影大師汪蕪生在上海去世。他所創作的攝影作品如同印在膠片上的山水圖,卻具有更飽滿的情感。他將彩色的黃山經黑白膠片感光,用黑與白之間的無限表達黃山所給人的原始震撼。近日,“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6773257.com)采訪了汪蕪生的兩位生前好友,知名學者、思想家王元化的生前助手藍云和著名思想史學者、美學家夏中義,透過他們的回憶,那個癡迷于黃山、一生執著于攝影的汪蕪生,似乎從未離開。
汪蕪生
“一個藝術家,將日子也當成藝術來過”
藍云與汪蕪生相識于近50年前的合肥,“我們是下鄉的時候認識的,當時他還是個普通的攝影記者。”藍云回憶說,汪蕪生最初給自己看他所拍攝的黃山時,她潑了他冷水,“當時我說,你和別人拍得差不多。”不過后來,藍云慢慢地感受到他攝影中的意境和生命力,對他刮目相看。
藍云
汪蕪生的執著給藍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汪蕪生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物理系,出于對藝術的熱愛才轉而從事攝影工作。“幾十年前,在一次朋友聚餐上,有人出了一道刁鉆的智力題,大家都解不出,便作罷。可是吃著吃著,蕪生突然一拍桌子說,‘我算出來了’。”而他的智慧和執著也體現在他日后的攝影創作中。
汪蕪生出生于安徽,從小就深受安徽皖南山水的浸潤。他被黃山所震撼和感動,那份說不清的“顫栗”驅使他用相機去表達,將黃山未受人類歷史化所裹挾的宇宙原貌轉化成細膩真實的黑白照片。他曾說,為了弄懂這“顫栗”究竟是什么,自己花了三十多年。同時,為了能用攝影語言把這“顫栗”表達得讓自己滿意,也花了三十多年。為了拍出滿意的照片,他常常拖著沉重的攝影器械獨上黃山。著名學者、思想家王元化曾評價他的作品“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正是憑他對黃山和攝影的執著,才有了后來的成就,他將自己的所看所想抒發出來,激起他人的觸動。據說,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正是看了汪蕪生所拍攝的黃山,才斷然決定和他一起上黃山。
汪蕪生黑白攝影山水
汪蕪生昔日的另一位好友鄭磊曾在悼念時說到,他為攝影投入了太多的心血。“特別是膠片的后期處理,實屬體力活。”鄭磊說,他的有些攝影作品很大,往往覆蓋整整半面墻,而他總是得在蓋得住整張照片的池子里親自顯影、定影。“蕪生曾形容自己的顯影液就像個游泳池。”執著和堅毅讓他留下了讓人驚嘆的作品,卻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嚴重影響。“所有的沖洗、定影藥水都有著毒性。長期地接觸重金屬會給身體傷害。當時我有種預感,他會倒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
雖然為攝影犧牲了大量時間,但汪蕪生并非不懂生活的人。鄭磊回憶,幾年前,汪蕪生租了新房,喬遷時,約藍云和她前去坐坐。“兩層樓的別墅,因為交通不便,租金不貴。倒是收拾得干干凈凈,透著日本元素,園中有棵高高的香椿樹。蕪生說在品完他的新茶后,讓他的助手路路上樹采香椿嫩頭,炒一盆雞蛋香椿嘗鮮。”助手路路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汪蕪生那里,他學會了茶道,可以有模有樣地給客人上茶。
提及那次家宴,鄭磊寫到,汪蕪生從柜子里拿出了日本的成套餐具盛菜,說是待貴客必須細節地道。“我說他去了日本之后,回來日子過得比上海男人還上海男人。”飯桌上,他還端上了他的拿手菜“汪氏紅燒肉”,“還告訴大家,紅燒肉的關鍵在于火候和適量的冰糖。”
汪蕪生和“虎妞”
鄭磊評價說他是“一個藝術家,將日子也當成藝術過,真是不負此生。”據說,他的家中原有一只貓叫虎妞,后來又添了只白毛的狗,好像是牧羊犬一類。狗會時不時地跳上他的身,而他不斷撫摸著,喃喃自語:這可是陪我老去的伴侶。
黑白之間的無限
汪蕪生所拍攝的黃山無一不是黑白的。在他眼里,黑白的表現力最豐富,也是黃山的蒼山白云給他留下的最真實的印象。
“當我望見令人亢奮的大云海出現時,實際上我看到的被光亮潔白的云海包圍著的山全是‘黑’的。這一方面固然是與白云有了對比,是亮得耀眼的白云讓蒼山變“黑”;但另一方面,當我頂著大逆光拍攝山體,我的瞳孔——實是人眼這一‘高級智能鏡頭’的‘光圈’——也會瞬間收縮變小,于是山體也就更‘黑’得像金剛或炭精了。”在幾年前與著名思想史學者、美學家夏中義的一次對談中,汪蕪生解釋了自己對于黑白的“偏愛”。
夏中義
十多年前,夏中義經藍云的介紹與汪蕪生相識,兩人漸成知己,汪蕪生曾說,夏中義是那個“能夠用語言把他攝影藝術的特點描述出來”的人。夏中義評價汪蕪生的蒼黑山體只能用“金剛”形容:“通體锃亮陰沉,用手指敲會發出‘砰砰’的鈍響,很深沉,很有城府,不知道它的邊界或底線在哪里。”
夏中義說汪蕪生的倉黑山體只能用“金剛”形容
為了表現眼睛看到的山體的“純黑”,汪蕪生需要使用特殊的暗房技術。“用特種玻璃做的光學鏡頭對光的感應,遠比人眼‘誠實’得多,在我看來是‘黑’金剛或炭精般的峰巒,最后顯示在底片上,它的輪廓卻被粘上灰蒙蒙、毛茸茸的光暈,這便與我想表現的純‘黑’有了距離。這就需要我用特殊的暗房技術,下大功夫,把那灰山頭變得炭精一般‘黑’。” 對汪蕪生的黑白山水攝影來說,拍攝時間在整個創作中只占20%,其他時間他都在暗房里思索,經反復比較,才能“再創作”出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
夏中義眼里山體的“純黑”
或許是因為照片中所呈現出的“寫意”感覺,人們常常將汪蕪生的黑白黃山和中國傳統水墨畫聯系起來。王元化曾說汪蕪生的黑白黃山有“米家山水的氣韻生動”:宋代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創造了這種用肥厚的、富有墨韻的橫點來表現江南山水煙雨迷蒙的畫法。此外,在汪蕪生的攝影作品里,還能看到“積墨法”的影子。但事實上,這些所謂“水墨畫”的特色只是出于汪蕪生對自然的不自覺感悟,而這與水墨畫恰好是相通的。
汪蕪生的黑白攝影山水與傳統水墨畫有異曲同工之處
“墨生五色”,在黑與白之間,汪蕪生找到了對宇宙無限的表達。相比傳統水墨畫里的皴法,他的攝影更多地是在盡力傳達自己面對黃山、面對宇宙時的感悟。
“大尺寸”才具有的震撼力
汪蕪生常常要在巨大的照片池子里進行顯影、定影,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他想要的大尺寸的照片。在他國內外的每一次影展上,都會“執意”將照片的尺寸放得很大,以至于時常會有注重技術的觀眾在留言簿上質疑。
“‘大尺寸’的展品與‘小尺寸’的畫冊相比,對心靈的震撼有天壤之別。因為 ‘大尺寸’,外加特殊照明,對觀眾所造成的現場震撼效果,遠遠超過‘小尺寸’畫冊。”他常常把一寸見方的小底片放大到一米高兩米、甚至六米寬,“技術上會有缺陷,它會不清晰,銀粒變粗。但我還是要大尺寸。”
汪蕪生在自己的巨幅作品前
在夏中義看來,汪蕪生作品的魅力和它的尺寸是成正比的。為了傳達自己所感受的震撼,他寧愿忽略技術、不顧大尺寸照片顯影的難度。他固執地想讓人們看見的黃山,究竟是怎樣的?夏中義說,那是一種“面對宇宙裸體時的顫栗”。
夏中義說面對汪蕪生作品里的黃山,猶如 “面對宇宙裸體時的顫栗”“汪蕪生所拍攝的黃山,是尚未用人類文化外衣來裹挾的宇宙存在:山裸露在那里,云也裸露在那里,億萬年來就這么漂浮,沒有一點雕飾,也不裝模作樣。但你確實被震撼了。為什么被震撼?因為當你站在大氣的山川前,其實你已站到了人類歷史的外邊。”夏中義在分析汪蕪生作品時談到,人類的一切都被自己所創造的文明所包裹,但某一天,突然攀到黃山一千八百公尺海拔,突然看到那個裸露的、沒被人類的手指觸摸過的宇宙存在,這在實質上,也就是突然站到了歷史文化的外面。
汪蕪生眼中的黃山是沒被人類觸摸過的宇宙存在
汪蕪生曾說,站在黃山的巔峰,簡直像在目睹“宇宙大爆炸”。“我的靈魂飄走了,因這種震撼而飄走。”或許如今,他的靈魂已經同黃山融為了一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