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魯斯特逝世100周年|如何閱讀《追憶似水年華》?這里有一份建議
一、法國的《紅樓夢》
如果用一句話來向中國人介紹《追憶似水年華》,我們可以說,《追憶似水年華》(以下簡稱《追憶》),就是法國的《紅樓夢》。
《追憶》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和曹雪芹一樣出身鐘鳴鼎食之家,受著文學和藝術的熏陶長大,有過肥馬輕裘的快意青年時光,中年后卻失去了自己曾經有過的生活——曹雪芹是因為家道中落,普魯斯特是因病被迫與世隔絕。但“失去的天堂是最好的天堂”,兩位作者都以驚人的洞察力和毅力,在回憶中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也是所處時代最重要的文學作品。
1887年,16歲的馬塞爾·普魯斯特
《追憶》以長達兩百萬字的篇幅,把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美好年代”里法國上流社會的吃穿用度、起居交際、人生起伏一一揭示。在書中,有千年家族歷史的大貴族和掌握法蘭西命脈的大金融家觥籌交錯,勾心斗角,半上流社會美麗的交際花在巴黎的街道上穿梭,迷人的資產階級少女們在巴爾貝克海灘邊嬉戲游玩,熱愛文學的少年(即書中的“我”)在少年時代,在貢布雷的花園里發下寫作的誓愿,卻又沉迷于交際場,玩弄感情游戲,直到最后才醒悟自己真正要做的是寫下一切。
也正如《紅樓夢》,《追憶》揭示的是社會的一個小小角落,但卻超越其階級性而展現出廣闊的社會畫卷,展現出文學、社會、心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的真知灼見。也因此,《追憶》仿佛一座挖掘不盡的寶藏,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珍寶,而每一次重讀,當帶著新的人生閱歷,你也會發現自己收獲的寶鉆閃爍著不一樣的光彩。
二、毛姆如何讀《追憶》
然而,遺憾的是,《追憶似水年華》長期占據“買來讀不下去的書”榜單前三甲。不可否認,普魯斯特是個酷愛長句、細膩得過分的作家。第一個拒絕《追憶》手稿的出版商曾毫不留情地說:“我不懂這位先生為什么花三十頁寫一個孩子不想上床睡覺。”就連對普魯斯特推崇備至的作家毛姆也說:“普魯斯特其實經常重復,他的自我剖析也許繁瑣,對妒忌心理的分析冗長而乏味,即使最有耐心的讀者最后也不免生厭。”毛姆還貼心建議:“我勸你在讀這部大作時,有許多枯燥的地方完全可以跳過去不讀……”
因此,當你讀不下去的時候,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就連毛姆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跳過去一些段落,并不意味著你無法欣賞本書的美妙之處了。要知道,《追憶》的冗長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是作者對心理剖析和對長句的偏好;第二是,《追憶》是一本“一生之書”。作為古典時期的最后一位偉大作家,普魯斯特繼承了雨果、巴爾扎克、左拉等前輩的百科全書式的小說觀,因此《追憶》匯集了美術、音樂、軍事、詞源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和見解。把不感興趣的知識大段跳過去,而把精力聚焦在自己更加喜愛的段落,對讀者來說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比如,如果你對詞源學興趣缺缺,那么第一冊和第四冊里面各十幾頁的詞源辨析就可以沒有罪惡感地跳過了。如果你對軍事并非很感興趣,那么普魯斯特對軍事理論的紙上談兵也大可粗粗瀏覽。
在指出《追憶》的缺點之后,毛姆又說道:“盡管如此,他的優點還是遠遠超過他的缺點。他是個具有獨創精神的偉大作家。他的觀察細致入微,他的創造力與心理透視力無與倫比。”
毛姆列舉了普魯斯特小說中的一長串人物,盛贊“從未有作家在一本書里寫活這么多人物,給人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
確實,普魯斯特的觀察和描寫非常獨特。當你閱讀《追憶》的時候,你可以揣摩普魯斯特是怎樣去觀察和描寫的,思考他的巨大的好奇心、他的獨創性的視野和視角,這應該會對你的觀察和思考方式都產生重大的影響。——這種美妙的影響,實在是很少有作家能夠提供的。
毛姆對普魯斯特的幽默感也十分欽佩。“我相信,他在未來將作為一個卓越的幽默作家而受人稱頌。”“我勸你在讀這部大作時,雖然有許多枯燥的地方完全可以跳過去不讀,但是那些描寫維爾杜蘭夫人和夏呂斯男爵的文字卻千萬不能遺漏。這是兩個刻畫得最淋漓盡致的喜劇人物,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多見的。”
盡管《追憶》有諸多復雜難解之處,但它更是一本生動、幽默的小說,有牽動人心的書中人物,而且能夠對你的觀察和思考方式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毛姆說:“我寧愿讀普魯斯特讀得厭煩,也不愿意讀其他作家的作品來解悶。”(《作家筆記》,【英】毛姆/著,陳德志、陳星/譯)
1892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左一)與家人度假時的照片
三、本雅明如何讀《追憶》
另一位被普魯斯特迷住的作家是本雅明。在他的名作《普魯斯特的形象》中,本雅明給《追憶》下了這樣一個定義:
“《追憶》來自一種不可思議的綜合,它把神秘主義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師的技巧、諷刺家的鋒芒、學者的博聞強記和偏執狂的自我意識在一部自傳性作品中熔于一爐。誠如常言所說,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都建立或者瓦解了某種文體。也就是說,它們都是特例。但在那些特例中,這一部作品屬于最深不可測的一類。它的一切都超越了常規。從結構上看,它既是小說又是自傳又是評論。在句法上,它的句子綿延不絕,好似一條語言的尼羅河,它泛濫著,灌溉著真理的國土,更令人驚異的是,這個特例同時也標志著過去幾十年里的文學最高成就。這部作品的創作條件是極不健康的:非同一般的疾病,極度的富有,古怪的脾性。在任何一方面這都是不可效仿的生活,然而它卻整個變成了典范。我們時代無與倫比的文學成就注定要降生在不可能性的心臟。”
2019年10月7日,普魯斯特的部分手稿、老版的《追憶似水年華》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在巴黎佳士得拍賣
“我們時代無與倫比的文學成就注定要降生在不可能性的心臟”,本雅明對《追憶》如此推崇,但說到普魯斯特本人,本雅明則無情地批評他是上流社會的花花公子、無足輕重的勢利眼,說他“在那些沙龍里度過的日月里,把阿諛的惡習發展到神學高度”。
那么,一個這樣的人,又如何完成這個“最深不可測的特例”的呢?本雅明進一步解釋道,普魯斯特是一個潛伏者,一個偵探,在充滿好奇心地孜孜不倦地研究人性。趨炎附勢的表面之下,普魯斯特是驕傲的,因為,“他是他創造出來的世界的主人”。
本雅明亦指出,普魯斯特最重視的是時間的流逝,這流逝內在表現為回憶,外在表現為衰老。寫作,正是普魯斯特對抗時間的方式,并且他確信自己以寫作為武器獲得了勝利。本雅明以不遜于普魯斯特的文筆,寫下了這樣一段令人感觸至深甚至眼睛濕潤的評論:
“普魯斯特不可思議地使得整個世界隨著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一同衰老,同時又把這個生命過程表現為一個瞬間。那些本來會消退、停滯的事物在這種濃縮狀態中化為一道耀眼的閃光,這個瞬間使人重又變得年輕。《追憶》時時刻刻在試圖給一個人生整體灌注最徹底的意識。普魯斯特的方法是展現,而不是反思。他的直覺是:我們誰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經歷各自生活的真正的戲劇。這正是我們衰老的原因。我們臉上的皺褶登記著激情、罪惡和真知灼見的一次次造訪,然而我們這些主人卻不在家。”(《普魯斯特的形象》,【德】瓦爾特·本雅明/著,張旭東/譯)
本雅明指出了普魯斯特本人形象和他作品的矛盾之處,也強調了《追憶》的寫作重點是時間和流逝和對抗時間。這兩點,如果我們閱讀的時候多加注意,也會格外有收獲的。
四、《追憶》的中譯本如何選擇
在華語世界,《追憶》目前有一個全譯本和四個未完成的譯本——其中兩個在未來十年或許可以看到完成。
全譯本是譯林出版社于1990年推出的。十五位譯者,可以說是集一時之盛。熟悉法國文學的朋友,看到這十五個名字,可以回顧起幾十年來我國的法國文學研究的脈絡。這是迄今為止華語世界唯一的全譯本。
這個譯本不斷再版,并于2012年推出了全面修訂的七卷本,絳紅色封面精裝。這也是十年中讀者最為熟悉的一個版本。十年之后,2022年,譯林出版社又推出再次全面修訂的七卷本,這次的裝幀是莫蘭迪色封面的精裝。如果說前一版的絳紅色代表著對經典性的強調,那么這個版本的配色,就可以說是致敬意識流、致敬書中的蘭花和英國山楂花、致敬歐洲的美好年代了。
2012年,譯林出版社對七卷本的《追憶似水年華》做了修訂
2022年,譯林出版社再次對譯文做了全新修訂,推出《追憶似水年華》珍藏紀念版
四個未完成的譯本,其中兩個譯本是由當年全譯本的譯者來承擔的。
在全譯本所奠定的基礎之上,當年十五位譯者中的兩位,徐和瑾先生和周克希先生,都決定以一己之力重譯。
徐和瑾先生的譯本出版了前四卷。在他于2015年去世之后,譯林出版社經過不懈努力,定下由南京大學張新木教授翻譯后三卷。因此,這個譯本有望在十年之內補齊,成為一個全譯本。
周克希先生的譯本,名為《追尋逝去的時光》,出版了一、二、五,共三卷。“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這個書名,曾經引起譯者們的爭議:到底是翻譯成更優美的“追憶似水年華”,還是翻譯成更有哲學意味的“尋找失去的時間”?最后定下前者,而周克希本人是后者的支持者。有趣的是,周先生自己動手翻譯的時候,也并沒有用“尋找失去的時間”這個書名,而是折中后定為“追尋逝去的時光”。此外,周先生還翻譯了一套漫畫《追尋逝去的時光》。
沈志明先生的譯本是一個選本,選了全書中的七段,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年輕譯者、傅雷翻譯獎得主、南京師范大學教師孔潛女士一力承擔的譯本,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這個譯本引進了法國七星文庫注釋版,并邀請許鈞、余中先、董強、袁筱一四位學者組成“學術顧問團”。孔潛將以十年為期,完成全書七卷的翻譯工作。孔潛說:“將十年人生交付給普魯斯特,交付給《追憶似水年華》,是作為法語譯者的理想與生命之約。”一旦完成,這將是中文世界第一個一人獨立完成的全譯本,無疑值得期待。
以上的五個譯本,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五、來自編輯的幾個小貼士
1,《追憶》不是偵探小說,不是那種拿起來就強迫你一口氣從頭讀到尾的作品。這是一本花八十頁寫“瑪德萊娜小點心讓我想起童年時在萊奧妮姑媽家度過的時光”的、白日夢般的、饒有趣味的作品,而讀者也應該放松下來,以閑適而非匆忙的心態去閱讀。普魯斯特在細節上的趣味、對意象的感受力和優美的行文,使得隨手翻開一頁就讀的碎片化閱讀成為可能。所以,每天晚上睡前讀半個小時,像吃甜品一樣慢慢地,一口一口地來,或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2,《追憶》對于愛情、尤其是對于性嫉妒的描寫頗為獨到,非常適合打算戀愛、正在戀愛以及失戀了的讀者來讀。(不過,或許你只有失戀了才有時間來讀書……)
對于《追憶》如何療愈戀人的傷痛,哈羅德·布魯姆指出:
“我總會想,普魯斯特確實是醫治那些身陷不幸愛情或者遲早如此的戀人們的良醫。可惜的是,他的藥方也與其他所有療治愛情的藥物一樣,只有在病痛——甚至是其純粹的形式即嫉妒——結束之后才會發揮效用。他提供的是追尋往昔的撫慰,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接受的。當我們終于知道嫉妒不過是一首淡淡的詩,甚至顯露不出它其中深藏著的三四張面孔時,這是一種姍姍來遲的喜悅。”(《西方正典》,【美】哈羅德·布魯姆/著,江寧康/譯)
3,如果你暫時沒有時間閱讀全書,如果你希望從《追憶》里面讀到一個故事,那么推薦你先讀第一卷的《斯萬之戀》吧。這是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也是書中最為完整而微的一個故事,它可以讓你了解到《追憶》是一本怎樣的書,并讓你對自己接下來是否閱讀、怎么閱讀,作出判斷。
六、什么時候開始讀?現在吧!
正如《紅樓夢》是華語世界中很多人的“一生之書”,很多人在有生之年,多次打開《紅樓夢》重溫自己熟悉的段落并發現新的珍寶,《追憶》,也是法語世界中很多人的“一生之書”,更是他們在回答“流落荒島時你選擇帶哪本書”這個問題時永恒的首選(當然,《追憶》篇幅長也是重要原因)。《追憶》的百科全書性質也讓它值得帶著問題去閱讀。在我翻譯過的一本比利時小說里,在上世紀60年代,女主角打算在布魯塞爾開一家畫廊,她和父親毫不猶豫地找出《追憶》,“從中了解富人的品味和偏好”。
盡管《追憶》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讓人望而生畏,但卻有更多的理由召喚你翻開它,開啟自己的閱讀旅程,在一生中,第一次讀,再次閱讀。安德烈·莫洛亞說,沒有人比普魯斯特更善于幫助我們在自己身上把握生命從童年到壯年,然后到老年的過程。在每一個年紀讀《追憶》,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也會得到不一樣的安慰。
所以,讓我們立刻開始初讀《追憶似水年華》吧!開始重讀吧!開始再一次重讀吧!
(作者張媛媛系《追憶似水年華》[全譯本]2012年修訂本及徐和瑾四卷版本編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