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涂子沛專欄:第2名的身份非常重要,反壟斷應該補位
最近互聯網交通領域打成一鍋粥。先是美團攜外賣行業老大之威殺入網約車市場,接著高德地圖、攜程這些細分市場的領跑者相繼補刀,宣布推出自己的網約車業務。
價格戰再次打響,同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我們卻不希望再次結出同樣的果實。所以,很有必要把這一輪的競爭,放在反壟斷的社會訴求之下來進行解讀。
2015年2月14日,滴滴合并快的,占據了國內九成以上的網約車市場,事實上已經造成了對市場的壟斷,當時就出現了反對聲音,可是相關部門遲遲未見行動。
2016年8月,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反對聲音更加激烈,商務部也曾做出表示,其發言人甚至罕見地一個月內三次回應滴滴優步合并案,可是反壟斷調查最終仍不了了之,坐視滴滴坐大。
今天美團、攜程的入局,起的正是為市場補角的作用。不管什么市場,競爭者的角色都不可或缺,第2名的身份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沒有第2名提供的選擇自由,第1名就可能把持市場,沒有第2名在后頭緊追不舍,第1名就會固步自封。
一個稱職的第二名,是價格的平抑者,是競爭的推動者,也是推動更好服務的關鍵角色。
沒第2名提供的選擇自由,第1名就可能把持市場今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前幾天,網絡上突然爆出殺熟的新聞。網友“廖師傅”微博發文表示,他經常通過某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400元。偶然一次,他從前臺得知酒店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隨后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發現確實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查,竟還是380元。
這之后,越來越多的殺熟事件被曝光,多家互聯網平臺均被曝存有千人千價的“殺熟”行為。何以至此?一是消費者選擇有限,二是大數據算計厲害。
2016年滴滴總裁柳青曾經透露,滴滴已經做到基本可以預測一個地區、甚至一座樓15分鐘后進進出出的動態供需,而且精準度達到了90%。
這種能力令人恐怖。當數據形成壟斷時,就很容易形成價格壟斷,通過數據分析,操控價格,通過對自己有利的算法,制定過高的提成比例,以至于形成對公共利益的侵奪。
例如,對滴滴平臺上的動態定價,我們很熟悉,但我們很可能都忽視了動態定價對市場價格的壟斷作用。
原因在于,所有的司機都在使用動態定價的算法漲價,但漲價的方法,卻是事先約定的。在用車的高峰時刻,定價可以比平時高好幾倍,來源就是互聯網公司提供的算法。如果沒有這個算法,司機就會各自定價,很多司機就可能會選擇“背叛”,不會開出算法統一制定的高價,市場就會處于更加自由的競爭狀態。而使用這個算法的結果,互聯網公司獲得了高額的提成。
大數據的精準運用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變成了新的一體兩面。
資本的本質都是厭惡競爭的,如果能坐收漁利,它會毫不猶豫地去做。過去的歷史無數次證明了,壟斷必然形成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奪。
攜程收購藝龍和去哪兒之后,幾乎壟斷網上酒店預訂市場,訂約酒店受擠壓,消費者選擇減少。互聯網行業巨頭在大肆收購潛在競爭者的同時,也在扼殺創新的力量。
而市場只有被動接受的份,你不接受,意味著高峰時段就打不到車,你不愿意付出高價,意味著享受不了服務。對于這種涉嫌濫用市場地位、傷害社會公平的行為,消費者只能無奈以對。
清明之前,有傳聞美團、滴滴高層開始進行妥協性的會談,甚至開列了互相持股的盟約。這個消息未經證實。不過,以往的事例提醒我們,我們不要忽視這種可能性,尤其需要警惕競爭者背后的資本的力量。
打車市場重新出現了一個反壟斷的機遇,我們要抓住,美團在補角,希望我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監管部門理應全程參與,主動介入,防止競爭又一次按既定的劇本再演一遍。
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壟斷法》已頒布實施十周年,這部法律對壟斷行為其實有比較嚴格的規定,但截至目前,執行的效果不盡如意。
一方面,幾大央企合并重組相繼無條件獲批,另一方面,國內互聯網巨頭企業之間的并購業務多年來無一依法申報,但也無一因而被處罰、被拆分。
當然存在困難,例如如何界定相關市場、如何計算市場份額、是否達到申報標準等等問題都存在自由裁量權,在缺乏信息披露的情況下,外界很難監督這些自由裁量權是否使用得當,這就需要反壟斷部門也打破權力的壟斷,向社會開放更多的信息,以社會合力推動反壟斷調查的進行。
應該說,今天的這場戰爭其實是對政策的糾編,監管如果不能履行起自己的責任,未來的市場,又會以另一種更慘烈的方式補位。
本文發表于微信訂閱號“涂子沛頻道”,原題為《美團攜程已經補角,反壟斷應該補位》,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涂子沛頻道所有涂子沛專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