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視主持人朱軍受聘黃繼光紀念館義務宣傳員
“母親請堅信,祖國請堅信,我們都是繼光人,‘繼光精神’永不改變,薪火相傳!”
4月2日,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日清明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受華西都市報和中江縣委宣傳部之邀,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攜《信中國》欄目組到中江縣參加“敬英雄祭英烈”系列主題活動,黃繼光家屬黃擁軍、黃忠凱,黃繼光英雄連隊代表,以及中江縣部分干部群眾也參加了活動。
在中江縣著名紅色文化地標黃繼光紀念館,朱軍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致祭奠詞,并敬獻花籃。值得一提的是,朱軍還被中江縣聘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黃繼光紀念館義務宣傳員”。
要繼承英烈遺志,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2日上午8時,“敬英雄祭英烈”主題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正式開始。在向烈士默哀后,朱軍致祭奠詞,他向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xiàn)民族復興英勇獻身的英烈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祭文歌頌了特級英雄黃繼光等英烈,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朱軍說,我們要高擎信仰火炬,謹記英雄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血脈永續(xù)。他號召大家要銘記英烈事跡,繼承英烈遺志,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團結奮進,扎實工作,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值得一提的是,朱軍還被中江縣聘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黃繼光紀念館義務宣傳員”。他表示,“來到繼光故里,來到英雄的家鄉(xiāng),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感恩和感激。我們要銘記英烈事跡,才對得起那些為了我們民族的獨立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謝謝中江縣的信任和厚愛,聘我為義務宣傳員,我當不辱使命,‘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
英雄雖逝,精神猶存。中江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霞表示,“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繼光精神已成為中江人的紅色基因。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深入挖掘繼光精神新的時代內(nèi)涵。
祭奠儀式結束后,朱軍一行參觀了中江縣著名紅色文化地標黃繼光紀念館,這是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建立的。館長涂琳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們的原館建于1962年,現(xiàn)在的新館是1987年落成并正式對外開放的。2008年,紀念館作為首批免費開放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每年,很多社會各界人士自發(fā)到這里參觀,緬懷英雄黃繼光。我們每年的接待量在70萬人次左右。”
在涂琳看來,《信中國》這個節(jié)目給予老百姓更多的是一種感染、感召和感動。“而對我們紀念館來說,想到的是利用我們現(xiàn)有的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讓參觀者可以從中學習到更多東西,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
為英雄母親掃墓,聽黃繼光的后人述說
隨著一條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在道路的盡頭就能看到中江縣五龍山公墓。這里長眠著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就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媽媽鄧芳芝。2日上午10時,朱軍攜《信中國》節(jié)目組來到此地“為英雄母親掃墓”。他們在鄧芳芝的墓碑前獻上了鮮花,表達最深切的哀思。朱軍深深鞠上一躬,并感嘆道:“偉大的母親!”
在“為英雄母親掃墓”的人群中,還有黃繼光后人的身影。黃擁軍與黃忠凱都是黃繼光的侄子,他們對著奶奶鄧芳芝的墓碑說道:“婆婆,朱軍老師來看您了,《信中國》節(jié)目組來了,黃繼光英雄連隊的代表們也來啦!”
黃擁軍如今在黃繼光紀念館工作,黃繼光是他的三爸。說到對黃繼光的印象,他講到,雖然三爸犧牲的時候自己還沒有出生,但是從小父親就在他耳邊經(jīng)常說起黃繼光,“三爸從小是一個非常堅強的人,同時他認準了什么事情,就必須要去完成,不達到目標是不會放棄的。”
黃繼光犧牲前六個月,曾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流露出對家鄉(xiāng)親人關懷的拳拳真心。黃繼光不僅“請母親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體”,還要求家人回信把“土改”以及“家中哥哥嫂嫂生產(chǎn)”等情況都告訴他,“我三爸他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就是我們都有自己的土地,不用再受地主的壓迫,能多打糧食支援前線。”黃擁軍說道。
黃擁軍以前在黃繼光紀念館擔任講解員的工作,這兩年又負責館里的陳列、布展。無論工作內(nèi)容怎么變化,他都沒有離開過中江縣,沒有離開過黃繼光的故里。“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這也是我必須要做的、必須要擔當?shù)摹!彼f。
黃繼光英雄連隊代表探訪中江
“我們回到老班長的故里”
“軍魂使命高于一切!英雄精神高于一切!連隊榮譽高于一切!黨員責任高于一切!”陣陣鏗鏘有力的口號聲回蕩在中江縣黃繼光紀念館。在“特級英雄黃繼光”七個醒目的大字之下,黃繼光英雄連連長秦琪、黃繼光英雄連隊士官李闖、向祺,一起脫帽,向他們的老班長黃繼光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黃繼光!到!到!到!”雖然連隊只來了三人,但是在他們震耳欲聾的口號聲中,仿若全連的士兵都來到了現(xiàn)場。連長秦琪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連隊,他們第一個點的名就是老班長黃繼光,而且全連的戰(zhàn)士們都要大聲應答三遍,這是連隊的傳統(tǒng),也讓他們感到黃繼光從未遠離過。而四個“高于一切”,是新時代黃繼光英雄連的“連魂”。
英雄連連長秦琪:“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樣”
“作為黃繼光生前所在連的連長,來到他的故鄉(xiāng),我覺得深受教育。應該說,中江是黃繼光的故鄉(xiāng),而連隊相當于黃繼光的第二個故鄉(xiāng),也是他成就自己英雄壯舉的地方。身為連隊的一員,我們肩負著傳承英雄精神的重任。特別是當我在現(xiàn)場聽到咱們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同學們的獻詩,我熱淚盈眶。我覺得我的責任更加重大了,我們?nèi)B官兵的任務也更加艱巨。我們要像朱軍老師學習,通過各種方式,將英雄精神宣揚得更為廣闊,傳承得更為有力。”秦琪語氣堅定地說道。
雖然身為英雄連連長,但這還是秦琪第一次來到中江,來到黃繼光的故里。秦琪表示,自己在接受邀請之初,就顯得十分激動,能回到老班長的出生地,就代表了能離他更近一步。而當他踏上這片土地,看到生活在這兒的人民時,他更是感慨萬千。“有句話叫做‘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江縣能孕育出特級英雄黃繼光,那肯定跟這兒的水土和人民是分不開的。親眼見到和親身感受到之后,我就理解了咱們的老班長黃繼光為什么能做出這一番壯舉。我雖然是第一次來到中江,但是我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樣。當我回到連隊,我也會跟咱們隊里的士官好好講講我在這里的見聞。”
英雄連士官向祺:“我一直給老班長疊被子”
“我們每年新進的士兵,來到部隊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觀連隊;唱的第一首歌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看的第一場電影是《上甘嶺》。通過方方面面熏陶,感受到黃繼光的英雄精神。”此次來到中江,向祺坦言自己覺得十分幸運。“我一直給老班長疊被子,所以我也很想來到老班長的家鄉(xiāng),想看看他成長的地方是什么樣子。在如今價值觀念取向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我們需要英雄精神的回歸,我們需要紅色基因的傳承,把黃繼光的英雄精神傳遞下去,發(fā)揚光大。”
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少先隊員獻詩
“爭做繼光好兒郎”
多年來,黃繼光英雄事跡已在中江家喻戶曉,繼光精神更是融入當?shù)?40余萬百姓心中。活動現(xiàn)場,來自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的25名少先隊員們穿著整齊劃一的校服,顯得精神抖擻,他們滿懷深情地獻上了一首為祭奠英雄黃繼光而作的詩歌《信中國·敬英雄·爭做繼光好兒郎》。
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的少先隊員朗誦祭奠英雄的詩歌。“沿著英雄的足跡,140萬中江人從紅色的土地上走來,13億中華兒女從英雄的故事中走來。母親請堅信,祖國請堅信,我們都是繼光人……‘繼光精神’永不改變,‘繼光精神’薪火相傳!”經(jīng)過精心編排,在激昂的音樂聲中,少先隊員們用一句句飽含感染力的語言,把對英雄黃繼光的崇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孩子們的朗誦,將現(xiàn)場觀眾瞬間帶入了那個激昂的年代,不少人深受觸動,紅了鼻子,濕了眼眶,朱軍也忍不住淚光閃爍。
中江縣繼光實驗學校副校長唐盛花是這首原創(chuàng)詩歌的作者,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前不久,《信中國》播放了黃繼光的一封家書,以及黃繼光媽媽寫給毛主席的一封信,孩子們看了都很激動。這次朱軍同《信中國》節(jié)目組來到中江,孩子們也想借此機會表達繼光故里的兒童們對英雄的感情,以及對《信中國》這一節(jié)目的支持。”
唐盛花還介紹說,“我們學校創(chuàng)建于2004年,是以黃繼光的名字命名的學校之一。”中江縣這邊的學生從很小的時候就知曉黃繼光的故事,英雄黃繼光的精神也一直浸潤到學校的各項德育活動當中,很多活動都是圍繞弘揚黃繼光精神來進行的。“比如說,我們學校設立了專門介紹黃繼光生平的宣傳欄。每年的入隊,入團儀式,我們都選擇在黃繼光紀念館舉行,目的就是為了給新少先隊員、新團員們傳遞黃繼光的精神。”
朗誦結束后,一名少先隊員興奮不已地告訴記者,“黃繼光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我覺得黃繼光舍己為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為了呈現(xiàn)最好的效果,我們在練習今天要上臺朗誦的詩歌之前,先看了《信中國》的節(jié)目,體會楊洋哥哥和少華奶奶在朗讀時的感情,同時把詩中的情感也融入進去。”
活動結束后,朱軍、黃繼光英雄連隊連長秦琪等欣然和少先隊員們合影留念。秦琪還親切地鼓勵同學們要繼承繼光精神、好好學習,把“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的誓言帶到學習與生活中去,做英雄的“繼光人”。
(原標題:一封戰(zhàn)火中的家書,牽出多少中華好兒郎的家鄉(xiāng)情……英雄故里中江縣,朱軍淚祭黃繼光;受聘擔任義務宣傳員,發(fā)誓“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