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英博物館特展“圣書體”,解密古埃及文化
1799年7月19日,埃及海濱城市拉希德(Rasheed),法國人在加固一座城堡,一位年輕軍官無意中發現沙地里埋著一塊奇怪的石頭,上面刻得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是什么符號或者文字。當時正值拿破侖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沒有人意識到這塊石碑有巨大的考古意義,直到1822年,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ois Champollion,1790-1832年)宣布他發現了石碑的秘密:石碑上刻著三種不同類型的文字,其中之一是古埃及文字 ——象形文字。這一突破性發現震驚了世人,讓我們對人類文明歷史的了解幾乎拓展了3000年。
在破譯羅塞塔石碑整整200年后,澎湃新聞獲悉,“圣書體:解密古埃及”正在大英博物館對外展出,特展展示該石碑破譯的歷史傳承全過程——從中世紀阿拉伯旅行者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最初努力嘗試到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和英國的托馬斯·楊更加針對性的破譯。同時帶你回顧古埃及文字解密過程中的各種艱辛和考驗,以及這一突破性成果所帶來的啟示。
這對埃及學的研究是巨大的。當它被發現時,沒有人知道如何閱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因為銘文用三種不同的文字表達了相同的意思,而且學者們仍然可以閱讀古希臘語,所以羅塞塔石碑成為破譯象形文字的寶貴鑰匙,意義非凡。也因此,多名埃及考古學家曾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圣朱利安要塞,埃及,托勒密時期,公元前196年
1798年,法國統帥拿破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率兵遠征埃及。次年,法國遠征軍在埃及el-Rashid鎮附近進行要塞地基擴展工程時,發現了一塊“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該石碑是在公元前196年矗立的,上部刻有14行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部有32行古埃及草書,下部有54行古希臘文字。后來考證,這三種文字寫的是同一件事,為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Ptolemaic V,約前209-180年)的詔書。但是,由于其中的文字早被廢棄,碑文的內容當時無人知曉。
發現羅塞塔石碑時的羅塞塔市。Thomas Milton的手繪水彩蝕刻,1801-1803 年。
1799年秋,拿破侖留下了自己帶去埃及的軍隊,悄悄返回法國,通過“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但是,那支留守埃及的法國軍隊在1801年和英軍作戰時慘遭失敗而投降。于是英軍繳獲了羅塞塔石碑,并于1802年把它運回了英國。后來,英王喬治三世以自己名義把它捐贈給大英博物館。從此,羅塞塔石碑被放置在埃及廳,成為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陳列的羅塞塔石碑現場
羅塞塔石碑的發現,引來了很多考古學家和文字學家的關注和考究,其中很有影響的一位是瑞典東方學者約翰·奧克布萊德(Johan D. ?kerblad,1763-1819)。奧克布萊德在巴黎求學時的導師是語言學和東方學家西爾維斯特·德·薩西(Silvestre de Sacy,1758-1838)。薩西早已對羅塞塔石碑做過考查,讀出了其中五個人的名字。奧克布萊德繼承了他的考察工作,從29個符號中辨識出約一半的正確發音。不過,他錯誤地認為石碑上的象形文字對應著一個字母表。1810年,奧克布萊德將他的報告送給德·薩西出版,題為《備忘錄:關于埃及一些城鎮和村莊的科普特名稱》。然而不知何故,該書的出版被耽擱了,拖到1834 年才正式面世。書名中的“科普特”是一種語言(Coptic Language),是古埃及語的晚期形態,由古希臘語和古埃及語結合而成,還帶有一個獨特的字母表??破仗卣Z后來逐漸被埃及阿拉伯語取代,但今天尚殘留在埃及一些古老傳統教會中使用。
托馬斯·楊于1818年2月10日寫的一封信,要求威廉·班克斯在埃及尋找這些象形文字的例子。
羅塞塔石碑破譯的一個關鍵人物是英國博學家托馬斯·楊(Thomas Young,1773-1829)。托馬斯·楊開始時使用奧克布萊德的象形文字符號字母表。1814 年,他使用增補后有86個象形文字符號的字母表大體上解讀了碑文,破譯了13位王室成員中的9個人名,同時還指出碑文上部象形文字符號的正確讀法,后來成書發表。托馬斯·楊對語言和文字很有造詣,他曾對大約四百種語言做過比較,并在1813年就提出了“印歐語系”的分類。1819年,托馬斯·楊在《大英百科全書》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埃及的重要文章,明確聲稱他發現了羅塞塔石碑文字的基本原理。托馬斯·楊去世后,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悼詞:“他最先破譯了數千年來無人能夠解讀的古埃及文字”。
接下來,法國學者商博良發現象形文字兼有表音和表意兩重功能。這一說法起初頗受質疑,但逐漸為學界認可。商博良大體上辨識了多數表音象形文字的含義,并重構了古埃及語的大部分語法和詞匯。他在人類文字史上功不可沒。
托馬斯·楊和商博良有過溝通,但故事頗具戲劇性。1814年,商博良分兩冊出版了《法老統治下的埃及》一書。同年,他寫信給英國皇家學會要求讓他對羅塞塔石碑作更好的詮釋。時為學會秘書的托馬斯·楊收到信件后不高興了,次年做了個否定的回復,說法國的這個提案和英國已有的版本沒有太大區別。那是商博良第一次知道托馬斯·楊的古埃及文字研究,并且意識到自己在倫敦有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此后,兩人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互相保密,再也沒有書信往來。
商博良的《埃及語法》 印刷版,帶有手工上色的象形文字,1836 年,法國巴黎。
商博良的《埃及語法》 印刷版,帶有手工上色的象形文字,1836 年,法國巴黎。
商博良給 M Dacier 的關于語音象形文字字母表的信,巴黎,1822 年。
其實商博良早在1808年便開始通過Abbé de Tersan的拓本去研究羅塞塔石碑。1822年,商博良正式發表了象形文字的翻譯和語法系統的綜合研究成果。他在寫給法蘭西文學院院長Bon-Joseph Dacier(1795-1833)的“致Dacier關于語音象形文字字母表的信”里,系統地報告了破譯羅塞塔石碑上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果。他寫道:“我相信,遠在希臘人來到埃及之前,他們刻畫的象形文字中就使用了相同的語音符號來表示希臘和羅馬專有名稱的發音,并且這些復制出來的聲音或發音方式與希臘人和羅馬人以前雕刻的渦卷裝飾圖案是一致的。這一重要而決定性的事實的發現,完全是基于我本人對純粹象形文字的研究。”和許多同行一樣,托馬斯·楊也公開贊揚了他的工作。不過,據說托馬斯·楊隨后發表了一篇關于象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新發現的報告,并暗示自己的工作是商博良研究的基礎。
1829年托馬斯·楊去世,隨后1831年商博良去世,于是對古埃及文字的破譯工作便停滯下來。不過,到了1850年代,古埃及文字基本上被梳理清楚了。
象形文字的細節部分
古希臘細節部分
通俗文字部分細節
從羅塞塔石碑中看出,這是一塊古老石碑的碎片,上面寫著法令。公元前196年3月27日,埃及孟菲斯一座寺廟的有影響力的牧師授予托勒密五世國王(公元前 204-前181年在位)神圣的榮譽,以換取他對國家的善行。它是眾多石碑之一,展示了埃及所有重要寺廟中設立的法令。為廣泛理解,該法令分為三種文字:象形文字(適用于牧師法令)、通俗文字(意為“人民的語言”)和古希臘文字。
在破譯圣書體整整200年后,“圣書體:解密古埃及”正在大英博物館對外展出,特展展示羅塞塔石碑破譯的歷史傳承全過程——從中世紀阿拉伯旅行者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最初努力嘗試到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和英國的托馬斯·楊更加針對性的破譯。同時帶你回顧古埃及文字解密過程中的各種艱辛和考驗,以及這一突破性成果所帶來的啟示。
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門楣,發現于今埃及法尤姆,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855 –前1808年)
阿伯魯伊特的木乃伊繃帶,亞麻布,埃及,托勒密時期,公元前332至前30年。
諾吉梅特女王的紙莎草紙亡靈書,埃及,公元前1070年
“魔法之盤”。哈普門的石棺,黑花崗巖,古埃及第26王朝,公元前600年。
巴克騰霍女士的泥紙木乃伊肖像。埃及,第22王朝后期,公元前945年至前715年。由諾森比亞自然歷史協會授權。
與之一同展出的重要文物還包括阿蒙霍特普三世神廟門楣、諾吉梅特女王的紙莎草紙亡靈書、“魔法之盤”、阿伯魯伊特的木乃伊繃帶、阿梅尼莫普皇家腕尺、巴克騰霍女士的泥紙木乃伊肖像等。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2月19日。
(本文圖文綜合自大英博物館和《商博良——與托馬斯·楊棋逢對手的天才》一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