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閑讀偶拾︱味同嚼蠟的書丟進垃圾箱,方為上策!
?Medium.com最近有篇教人讀實體書的特稿,引述多位“讀書界”中青少名人的經驗,其中不乏可供參考,然而,亦有莫名其妙的,比如有人認為“日讀一書”,不是大不了的事,因為“識字分子”每分鐘可讀二百至四百個字,一本通俗小說的字數在六萬至十萬之間,以平均八萬字計,那等于說五六個小時便可讀完一本書。這可稱為“技術性看書”,問題是囫圇吞棗,書是“過目”了但不一定入腦,如此讀來何用?
?新任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 Powell)的任命于2月初公布后,與他識于“微時”的英倫銀行前行長金格(M. King)給他寫了一封公開賀信,當中提及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在他即將出掌英倫銀行時給他的忠告:“把一半時間留為閱讀及思考”,意謂即使工作繁忙,亦要騰出時間讀書和沉思。金格引述名作家維達爾(G. Vidal)與肯尼迪總統的對話,后者問在尚未完全開化、比起歐洲諸國文化大落后的十八世紀,何以美國能產生像富蘭克林(1706-1790,開國元勛之一)、杰弗遜(第三任總統,1743-1826)及漢密爾頓(1755-1804,大有功于美國經濟發展的首任財政部長)這樣偉大的杰出人物,維達爾的答案是:“在漫漫的寒冬,他們深居簡出,閱讀、寫信和沉思……”讀書和思考之重要,中外古今皆然。
?今人太忙,看電腦、手機上的訊息,便教人忙得不可開交;即使是“愛書人”,亦抽不出閱讀的時間——遑論閱讀動輒數百頁的巨構——許多名著因此滯銷。在這種情形下,有市場觸覺的讀書人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們聘請“專業讀書家”,精讀名著,把之濃縮至數千字,出版四英寸乘六英寸的小冊子,“精悍短小”,攜帶方便。讀者如有興趣,尤其是那些想于短短數十分鐘內了解你有興趣的大部頭書籍的內容者,每年用不足二百美元訂閱MustRead Premium(每月可下載二十本書;“藏書”二千余冊),便能滿足你的智性需求。對于目的不在“做學問”而在長識見的人,精簡本的出現,真是大功德。
筆者此刻剛讀完阿卡洛夫和舒拉合著那本《獸性》(Animal Spirits)的精簡本,便覺物有所值!此書筆者多年前曾數度評介,今讀其精簡本(Summary,只有二十頁),證明筆者過去的引述正確無誤。
《獸性》(Animal Spirits)?紙媒——印刷媒體(報刊)——經營日趨困難,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以美國為例,豪富榜上有名的富翁,近年紛紛收購報章雜志。2009年,“股圣”巴菲特公開指出紙媒前途陰霾密布(terrible future),但不足兩年后的2011年10月,他便出手收購《奧瑪哈世界先驅報》(Omaha World Herald),令其旗下的BH(Bershire Hathaway)傳媒集團(BH Media Group)一共擁有三十一份日報、四十七種周刊、三十二種“其他印刷媒體”和一個電視臺。不過,前景不妙的“預言”,終于反映在該集團的廣告萎縮及銷量倒退上,這是何以該集團剛于2月中旬辭退(包括不慎補空額)約百分之六共二百四十九名員工的原因——為繼2017年4月裁員二百八十九名后第二次削減人手。不過,巴菲特對紙媒仍充滿信心——他過去指前景不明朗,可能是嚇倒競選對手退出收購的“奸計”!
巴菲特收購紙媒,在大富之中,絕非孤例。今年2月初,南非華裔(雙親因抗戰逃離臺山赴南非)美籍生化投資者黃馨祥醫生[P. Soon-Shiong,其姓氏的華語拼法為Huang Xinxiang,以凈資產八十六億(美元,下同)在福伯氏豪富榜排第一七五位],便以五億九千萬(其中九千萬為退休金)收購《洛杉磯時報》及幾份“社區報紙”。無人不識的“時代出版社”[Time Inc,出版《時代周刊》、《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和《人物周報》],便于2017年11月落入超級市場沃爾瑪(Wal-Mart)大股東Koch氏兄弟之手,收購價為六億五千萬。當然,阿瑪遜的貝索思(J. Bezos)更早于2013年10月以二億五千萬的代價收購《華盛頓郵報》……
巨富購入紙媒,論者認為,用點小錢達左右輿論目的,且對開拓網絡業務充滿信心是主要動機,然而,別說傳媒人不易照東主的吩咐寫評論做新聞,以巴菲特為例,他的目的可能只在分散投資,而歸根究柢,這些身家動輒以數十億美元計的大財閥在“紙媒前景陰霾密布”下入市,正是投資鐵律人棄我取的好榜樣。
“時代出版社”(Time Inc)?英國哲學家、政治家、散文家和園藝家培根(F. Bacon, 1561-1626)的散文集Complete Essays收《談讀書》一文,在論閱讀一節,指出有的書可供欣賞(to be tasted),有的只宜過目(to be swallowed),有的則應咀嚼消化(chewed and digested);那等于說有的書應細讀,有的不必從頭讀到尾……以今之經濟學家的說法,當你受“書評”之愚購進一本無趣味無建設性的書時,棄之絕不可惜,因為世上萬事,以無法創造及追不回的時間最寶貴——你用一二百元或三四百元購進一本味同嚼臘的書,等于不值得你把最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本書上,因此馬上束諸高閣(如你在足夠的空間)或丟進垃圾箱,方為上策!經濟學家的意見,相信有購書癖者都同意,當他做出錯誤決定購進一本對他“無用”的書時,馬上將之當成廢物,便是英明果斷的決定。馬上糾正錯誤決策,雖有點經濟損失,都贏回不少更值錢的時間。想到此處,愛書人便心安理得繼續上書局淘書。
談及培根,記得多年前曾寫過他“為雪雞捐驅”的短文(收香港天地及臺北印刻的《閑讀偶拾》),以事隔整整十五年,而此事的確匪夷所思,文抄自己的舊作,望讀者不嫌棄。話說培根雪中行時,頓興食物加鹽既可保鮮雪藏又如何之念,于是發明了“冰鮮雞”;《牛津科學發現逸聞》(The Oxford Book of Scientific Anecdotes)第三十九節(頁64)寫的正是培根以身殉冰鮮雞一事——
培根凡事喜尋根問柢,從政時因此揭發很多“丑聞”,得罪不少人,令他最后以貪污罪及‘欠債不還’被投獄及褫奪貴族銜。老王去世后,查爾斯一世登基,大赦天下,恢復培根名譽,準他訪問倫敦。1626年3月一個下大雪的早上,他和好友(御醫)乘馬車外出吸口新鮮空氣,見白雪皚皚,突然興起雞只藏于雪中能否保持新鮮的問題,他們遂于Highgate落車,該地現為倫敦“大區”,當年仍屬郊外,很易從農舍中購得一雞,并著農婦劏洗干凈,然后把“光雞”里外包雪,可惜天氣太冷,雪中作業令培根大傷風,他們遂就近往阿隆戴爾伯爵(Earl of Arundel)府上避寒,時伯爵犯案被囚倫敦塔,邸宅保養不周,不生火爐且床褥濕氣太重,令培根病情惡化,可能染上肺炎,臨終前寫信給伯爵,告以“雞藏雪中”試驗成功(succceded excellently well),三天后一命歸西,成為真正為“科學試驗而犧牲”的人!
如今人人食“冰鮮雞”,但知“首創為何人”者恐寥寥可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