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這二十件陳老蓮畫作,走近超然與古拙
“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正在徐渭藝術館(紹興博物館分館)對外展出,10月18日更新了部分展品,包括《右軍籠鵝圖》軸、《萱花芝石圖》軸等。
老蓮之畫,無論是人物花鳥,或是水墨、設色,還是博古人物,都有一種渾樸古雅的風味,這是一種超越了時間、掙脫了空間束縛的超然古意。澎湃新聞特選此次展覽中的二十件重點展品,詳細解讀,以饗讀者。此次展覽將展至12月20日。
觀音圖軸
絹本,縱82厘米,橫24.3厘米
故宮博物院 藏
釋文:西方圣人無遮教,豁來送佳兒,存心憐。怛,智慧花開,聰明特達。曩漠白衣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授敬圖于團欒屋。
鈐印:“洪綬之印”白文印、“章侯”朱文印。
鑒藏印:“一了一切妙”朱文印、“布薌寓目”白文印、“老蓮的筆”朱文印、“阿彌大佛弟子”朱文印。
圖繪觀音送子形象。觀音呈女相,闊鼻長目,面容略顯蒼老,額間白毫顯示了她的神祇身份,她頭戴烈焰寶冠,身著白衣,腰墜瓔珞,跣足而立。懷中嬰兒著紅衣,手持蓮花。作者以“釘頭鼠尾描”勾勒人物衣紋,方勁有力,在描繪人物面部及手部時,線條柔和流暢。
將觀音與送子相結合是佛教本土化的經典案例,據《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記載,觀音菩薩有“應求男求女”的慈力。自宋以來,民間又將白衣觀音與送子相結合,陳洪綬此圖即為白衣觀音送子像。
鐘馗像軸
紙本,清順治五年(1648),縱180.5厘米,橫89.5厘米
中國美術館 藏
款識:時戊子五月五日寫唐進仕鐘公像于道藏樓,老蓮陳洪綬敬圖。
鈐印:“洪綬”白文印、“章侯”朱文印、“蓮子”白文印。
此軸作于清順治五年(1648)端陽,畫中鐘馗烏帽簪花,虬髯鷹目,手執蒲艾,作微微側立之狀,一仆從緊隨其身后。陳洪綬以淡墨設色繪人物面孔,神情生動細膩;以濃墨線條勾勒衣褶,行筆凝重方直,鏗鏘有力。
撲蝶仕女圖軸
絹本,縱93.7厘米,橫45.7厘米
上海博物館 藏
款識:老蓮洪綬畫于護蘭居。
鈐印:“章侯”朱文印。
鑒藏印:“調嘯閣”朱文印、“大風堂珍玩”朱文印、“杜齋”朱文印、“鑺邊閣”白文印。
圖繪二仕女作撲蝶之戲。人物頭部碩大,體態纖弱,為老蓮仕女畫的典型姿態,衣紋用游絲描,圓轉流暢,是畫家晚年佳作。
花鳥草蟲圖卷
絹本,縱32.6厘米,橫161.5厘米
上海博物館 藏
花鳥草蟲圖卷局部
無款
鈐印:“章侯氏”朱文印。
題跋一:己卯十一月十日,仲明先生出觀老蓮花鳥昆蟲卷子,歡喜贊嘆題名于后。大千張爰。
題跋二:前日仲明丈攜示老蓮此卷,適大千自蜀中來,相與共賞,嘆觀止矣。倩庵。鈐“吳湖帆印”白文印。
題跋三:陳悔遲真跡,后學吳湖帆鑒定。鈐“湖帆審定”白文印。
鑒藏印:“高士奇圖書記”朱文印、“黃氏仲明”、“黃樓”朱文印、“長沙黃氏黃樓主人收藏法書名畫之印”白文印、“鏡塘珍藏”朱文印。
花鳥草蟲圖卷局部
花鳥草蟲圖卷局部
此圖繪桃、菊、梅、牽牛、竹、萱花等花卉,有小鳥、蛺蝶、螳螂穿插其中,除菊葉用沒骨法,其他皆以雙勾設色,極盡妍態。
雜畫冊
絹本,每開縱31.7厘米,橫24.9厘米,共12開
南京博物院 藏
雜畫冊
雜畫冊
雜畫冊
雜畫冊
雜畫冊
雜畫冊
此冊畫有花鳥、蝴蝶、樹石、人物等。其中五頁有惲壽平對題,為此畫冊增色不少。其花鳥蟲草,勾勒精細,色彩清麗,清輕兼備;人物線條清圓細勁中又見疏曠散逸,色調清雅,風格雄健;山水筆法蒼老潤潔,頗有古人遺意。
右軍籠鵝圖軸
絹本,縱109厘米,橫50.5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 藏
款識:右軍籠鵝圖,紫翁屬洪綬畫。
鈐印:“洪綬”朱文印、“章侯氏”白文印。
作品以白描雙鉤法,人物面部刻畫精到,衣紋褶皺以高古游絲描施以淺絳,造型夸張飄逸,王羲之持扇,扇面所繪枯木竹石和籠中紅頭白鵝尤是其精心處。
指蝶圖冊
紙本,縱25.7厘米,橫17.1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 藏
款識:洪綬畫。
鈐印:“洪綬”朱文印,“章侯”白文印,“巖耕堂”朱文印。
此幅繪一高士戴幞頭,左手執杖,右手指其足前飛撲落花之黑蝶。游絲描極其瀟灑,大袖寬裳的衣紋線條如行云流水,起伏飄蕩。用色簡雅,面、手及履略施淡赭,衣上大片淡青。
陳洪綬 觀音像軸
絹本,縱72.5厘米,橫34厘米
吉林省博物院 藏
釋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云門僧悔病中敬書。
鈐印:“洪綬”朱文印
此圖繪觀音端坐于菩提葉上,手執拂塵,面部經過藝術夸張,更顯得雍容大度。高古游絲的衣紋描法,更見其精絕之處,有如行云流水般的韻律。菩提葉勾勒之工細,表明畫家有扎實高深的功底。畫面上端有作者書寫的經文,后署“云門僧悔病中敬書”,此軸為其晚年手筆,傳世作品中之精品。
花卉冊
紙本,每開縱25厘米,橫24.3厘米,共8開
四川博物院 藏
花卉冊
花卉冊
花卉冊
花卉冊
本畫冊為陳洪綬早中期畫作,均設色。其花卉草木或工細或清麗,多姿多態;古器用筆工致,著色醇厚、素潔明快;湖石則銳利堅崚,厚重沉凝;彩蝶飛蛾靈動又沉穩。畫作兼工帶寫,用色豐富,線條遒勁、峻麗。畫面呈典麗古雅、空靈氣聚之貌。
華山五老圖卷
絹本,縱28.2厘米,橫184.3厘米
首都博物館 藏
釋文:暨令寉居士記到云門,云李夫子屬僧悔畫竹磎六逸、華山五老。僧悔不關人事久矣,豈得復以筆墨通官長哉?聞李夫子文章道德,感寉居士廉明慈惠,豈得復以煙霞傲官長哉?便隨五伯椉竹輿至。居士館于智度寺,改館于清水庵。霜月佳時,居士勞以菊華酒,神心妙遠時,潑墨放筆,愿月余而就,請大法鑒。
款識:洪綬。
鈐印:“洪綬”白文印
華山五老圖卷
此圖繪五老聚會,二老對弈,余老觀戰。老人清癯瘦峭,嘴巴凹陷,似用筆似無筆,下巴顴骨高凸,面部結構非常準確。造型生動,用筆剛柔相濟,尤是老蓮學唐人筆法,設色精雅,誠是老蓮傳世人物畫精品。
餐芝圖軸
絹本,縱107.5厘米,橫45.5厘米
天津博物館 藏
款識:洪綬畫于柳橋。
鈐印:“陳洪綬印”白文印,“章侯”朱文印
傳說仙人以靈芝為食,高人逸士則以煮藥餐芝來修身養性,此圖就描繪了一位高古之士餐食靈芝的情景。所繪人物面目奇古,造型夸張,衣紋線條流暢均勻,細勁柔韌,神情及動態的勾勒精細傳神。構圖上除湖石外,畫面不置背景,更凸顯了人物高蹈出塵的氣質特征。
鐘馗像軸
清順治二年(1645),紙本,縱124.5厘米,橫58.6厘米
蘇州博物館 藏
款識:乙酉端陽,老蓮陳洪綬為柳塘王盟兄畫于青藤書屋,勸蒲觴也。
鈐印:“臣綬”白文印,“蓮白衣”白文印,“晚寤書堂”白文印
鑒藏印:“蘇州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珍藏”朱文印
此軸作于清順治二年(1645)端陽,以淡設色畫鐘馗烏帽簪花,玄衣龍文,玉帶橐鞬,右持寶劍,左執銅爵,置蒲艾于其中,作仄行卻立之狀。勾勒圓轉,意趣奇古。
仕女圖卷
絹本,縱24.5厘米,橫152厘米
山東博物館 藏
款識:洪綬畫于蒹葭園。
鈐印:“陳洪綬印”白文印
鑒藏印:“歸云堂”朱文印
此卷為陳洪綬早期作品,卷前有“洪綬畫于蒹葭園”款,在陳氏作品中署“蒹葭園”尚屬首次。畫法工致至極,筆墨之間有周昉《簪花仕女圖》遺韻而更富文人氣。一侍女持雙鳳扇立于主婦之后,前另一侍女執花前趨,還有一侍女手托酒壺和,回眸看向抱花瓶侍女。未詳主題涵義,但故事完整,為陳氏佳作。構圖簡潔明快,刻繪細致。畫面左部的花插、酒具、容器和水器等景致簡單明了,既擴大了畫面,又不顯得空曠;既與人物渾然一體,又頗具匠心地強化了人物的主體性。衣服勾勒極其精細,衣褶多用游絲描,衣帶則用蘭葉描。線條勁挺有力,方折圓轉,輕重頓挫運用自如,可謂法備氣至。無論是人物的衣飾還是古器物都設色雅麗、沁人心脾,有“古法淵雅,靜穆渾然”的格調。
梅花書屋圖軸
絹本,縱123米,橫48.7厘米
安徽博物院 藏
款識:洪綬為焜老道盟兄臨,楳花書屋。
鈐印:“陳洪綬印”白文印,“章侯”朱文印
此圖以平遠、深遠法構圖,繪山環水繞,寒梅吐芳,松梅掩映間書屋悄然佇立。陳洪綬晚年的山水樹石畫風根據內容不同,大體有三種面貌。一類為人物畫配景(包括湖石和石質家具),最常見,畫法以中鋒勾線為主,加少量擦染;一類為花卉畫中的樹石,畫法略近藍瑛;還有一類為水墨或設色山水畫,以積染為主,皴法不甚明晰,山石堆疊磊磊,多見于陳洪綬晚年寓居杭州期間(約順治六年至九年,1649-1652)的作品。翁萬戈根據畫風及題款書風,推測本圖為老蓮晚年之筆。
閑話宮事圖軸
紙本,縱92.4厘米,橫46.8厘米
沈陽故宮博物院 藏
款識:老遲
鈐印:“洪綬”朱文印、“章侯”白文印
鑒藏印:“士元珍藏”朱文印,“王氏寶日軒書畫記”朱文印,“伍元蕙儷荃甫評書讀畫之印”朱文印,“南海伍氏南叟齋秘笈印”朱文印,“儷荃審定”朱文印
此軸畫正襟老者與持書美人對坐,中有石案,上陳瓶尊、白梅。采用游絲描畫法,圓細清健,設色古艷,所畫為漢代伶元閑話飛燕宮事。
南山高隱圖軸
明崇禎八年(1635),絹本,縱124厘米,橫53厘米
無錫博物院 藏
款識:乙亥暮冬,洪綬畫于即是山居。
鈐印:“洪綬之印”白文印
此件作品以陶淵明采菊醉酒之詩意入圖,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寄情山水的隱士形象。圖中隱士醉意尚濃,步履蹣跚,三位仆童或攙扶,或持杖,或獻菊,情態生動,形象古拙。兩株參天老干禿枝無葉,造型奇特,極富裝飾意味。整幅作品用筆細勁流暢,色調古樸高雅。
對鏡仕女圖軸
絹本
縱103.5,橫43.2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藏
釋文:種桃三百樹,顏色亦如之。莫向漢宮說,美人爭自為。
款識:洪綬似天耳社長兄。
鈐印:“洪綬之印”白文印,“章侯”朱文印
鑒藏印:“淵雷室藏”朱文印,“曾在朱屺瞻家”朱文印
此圖為陳洪綬工筆人物畫,畫面居中位置的仕女,面頰豐潤,眉目細長,體態較同時期的人物畫略顯豐腴,發鬢高聳以桃花、云簪裝飾,其渲染方式承唐代之法,畫中仕女手持青銅菱花鏡合于胸前,微微頷首垂目視鏡,眉宇間略顯哀愁,若有所思。畫中人物襦裙高系,刻意變形的比例關系,又通過深色的前襟和裙擺的佩飾加以視覺的平衡。畫面右上角斜出的桃樹與畫面下方皴染的幾處坡石等補景起到了突出主體與調節畫面的作用。此圖設色淡雅,坡石以或濃或淡的墨色與淡赭色皴染勾勒,布局疏密得當,主體突出。畫面左上角以草書題詩,線條蒼勁老練,爐火純青。
聽吟圖軸
絹本
縱78.8厘米,橫47.9厘米
揚州博物館 藏
款識:老蓮洪綬。
鈐印:“老蓮”朱文印,“陳洪綬印”白文印
此圖繪兩老者對坐,持卷者吟哦,拄杖者聆聽。畫面布景設色清逸,氣息恬靜;人物形象奇偉,神態生動;線條清圓細勁,質樸沉厚。是其晚年佳作。
蕉蔭絲竹圖軸
清順治七年(1650),絹本,縱154.5厘米,橫94厘米
紹興博物館 藏
款識:老蓮洪綬畫于定香橋,時庚寅清秋。
鈐印:“洪綬”朱文印、“章侯”白文印
畫面描繪的是清秋時節,兩位高士在蕉蔭下談經論道的情景。其中,奇石假山和芭蕉背景占了畫面大部分,邊上還有一貴婦執扇端坐在凳子上,其身后站立著兩侍女,貴婦前側,一女子面向高士,跪坐于鋪著蕉葉的地上,手握樂器正在彈奏。
該畫整體布局大氣雅致,場景自然和諧,人物組合主次分明,形態互相呼應。畫家以嫻熟的筆法,勾勒出人物細膩的面部表情和傳神的姿態語言,衣紋線條若行云流水且圓潤精勁,墨色渲染充分表達了各種物體的質感和立體感。整幅作品以寫實為基調,自然生動,形神兼備,富有一種優雅的生活情趣,是陳洪綬晚期人物畫代表作之一。
賞梅圖軸
絹本,縱83厘米,橫43.5厘米
君匋藝術院 藏
款識:策秋老道兄,洪綬畫。
鈐印:“陳洪綬印”白文印,“老蓮”朱文印
鑒藏印:“曾經錢君匋珍護”朱文印,“老氏騰溪書屋珍藏”朱文印
此畫背景為大片空白,透雕的太湖石橫臥下部,給人以質重感。白梅與深色的花盆、主客二人的面部(尤其是二人賞梅專注的眼神)構成畫面的視覺中心。人物長袍下隱現的紅鞋、客人所坐的紅凳、主人的紅衣相映成趣,互為呼應。人物衣褶勾線純用中鋒,寓清剛圓勁于長短、輕重、抑揚、頓挫之中,單純而富韻律感。技法采用雙勾填彩平涂法,在白描的基礎上敷以淡彩,并在物象暗部略施墨暈以顯立體效果。圖中主人手指梅花,似乎在向客人介紹著什么,客人則手敲臺案,邊聽邊聚精會神地賞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