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貴州大學副校長談人才流失:培養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非常重要
“追求內涵式發展的高等教育沒有休止符。”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了“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早在10年前,南京大學就開始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走向問題,實施了“三三制”培養模式改革。改革讓學生有三條途徑可以選擇:一是專業學術道路,學校有專門設計好的課程模塊和導師指導體系;二是交叉復合型人才,因為南京大學學科門類多,學生可以跨界學習;三是創業就業型人才,南京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
呂建發現,改革是“牽一發動全身”,倒逼學校課程體系改革,也逐漸改變教師重視科研、不重視教學的教學生態。“高等教育真是沒有捷徑可走,內涵式發展是一個緩慢變量。內涵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呂建說,大學的內涵是豐富多彩的,包括精神內涵、辦學理念、治理體系、改革舉措、學科結構、大師治學、學生成長。
“雙一流大學建設一定要把人才培養放到突出位置,培養一流人才的才是一流大學。”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政文說,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不一樣,各有各的規律,所以要實事求是,按人才培養的規律來培養。
“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詞匯,現實生活中,也越來越成為百姓評價教育的關鍵性影響因素。
堅持內涵式發展是實現高質量教育必由之路,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則是堅持內涵式發展的立教之本。近年來,高校人才流失狀況屢見報端,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高校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作為貴州大學本土培養出的院士,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拒絕了很多地方的高薪聘請,他一直認為自己是“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
他認為,培養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非常重要,要有文化認同、感情認同,要給他們舞臺,大多科學工作者還是深愛一直奮斗的這片土地。
這幾年來,宋寶安所在的貴州大學高層人才流出去很少,流進來的人才越來越多。
“貴州缺人才,人才少了,相對競爭就少了,只要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就很容易迅速地成長起來。在相對的一個后發趕超的省份,有時劣勢也是優勢。”宋寶安說。
在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看來,“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各個高校人才競爭十分激烈,教師流動不可避免。“經濟學上我們常講順差,而人才流動我們喜歡講逆差,都希望優秀的老師能進來,自己的人才不被挖走。”為了留住精英、吸引人才,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一個都不能少,“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機制,促進人才規范合理流動。”
“這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決定的。”張政文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自然規律,資源都向優勢端聚集,這也是自然規律,學校要考慮怎么去重新配置資源,怎么形成一個良好的機制來穩定隊伍、合理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施大寧說,如果人才是封閉、不流動的,也不利于社會發展。人才流動是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活力所在。人才的合理流動要有序化,要合理化,要為發展所用。
他認為,應盡量減少對其他高校的影響,或者拉大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有些地區應該眼界高一點,從國際市場上引進人才。而那些經常被挖人才的單位,也應增加人才的文化認同感。這些也是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方面。
(原標題為《 兩會代表委員:培養出一流人才 才算是一流大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