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剛剛,印度又下滑了六位
原創 真果少年糕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饑餓的印度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辜漢膺 / 編輯:養樂多
當你還在糾結下一頓要吃啥的時候,世界上卻仍有超過8億人無法吃飽飯。而這些人中的四分之一,都在印度。
目前,印度有約2億人處于糧食不安全狀態,是世界上饑餓人口最多的國家。
饑餓,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常態
(一包救濟糧,圖:shutterstock)▼
近日,2022年全球饑餓指數(GHI)出爐,印度相比于去年又下滑了6位,在121個國家中排名107位,比朝鮮、蘇丹、剛果等國家排名還靠后,屬“嚴重饑餓”,是世界上饑餓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該指數從營養不良、五歲以下兒童消瘦率、發育遲緩率和死亡率四個指標上進行評估,其報告稱:印度19.3%的兒童消瘦率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高的。
然而,印度政府拒絕承認這一指數,稱其使用了“錯誤的饑餓衡量標準”,并認為其“存在嚴重的方法問題”,“不僅與實際情況脫節,而且故意忽視了政府為確保民眾糧食安全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詆毀了印度的國家形象。
近年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攀升,然而饑餓問題卻并未有所改善,人均卡路里和蛋白質的消費量也持續下降。印度為何會有如此嚴重的饑餓問題呢?
印度式饑餓
一般來說,饑餓可以分為因缺乏足夠食物而無法滿足生理需求的饑餓,以及因長期攝入營養量過少導致的慢性饑餓。而目前印度所面對的主要饑餓問題,是因營養攝入不均衡造成的營養不良。
人們日常所需的營養成分包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人體需要通過獲取食物中的營養來維持身體機能,而營養的缺失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印度解決饑餓問題需要的就是提升飲食的多樣性,而不僅關注對主食的消費。
印度的貧富懸殊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窮人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怎么活下來
(人畜一同刨食,圖:壹圖網)▼
作為目前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印度的人均食品支出從1993年到2010年的十七年間卻只增長了0.2%,這一數字說明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并未因收入的增長而增加。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過去,印度很多地方連學校和醫院都沒有,人們只要填飽肚子就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窮人也想送孩子去上學,也想求醫治病。這些支出無疑讓他們被迫減少在食品上的消費來滿足其他需求。
一些貧困地區的父母甚至故意讓孩子不進食來減少對食物的消耗量。所以,印度有很大一部分窮人已經習慣了吃得更少和更單一,導致營養不良情況在印度愈演愈烈。
可憐父母心,不是不想讓孩子吃飽
而是在這種環境下,實在無能為力
(一對乞討的父子,圖:shutterstock)▼
據201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印度發育不良的兒童比例高達39%,是世界上兒童發育不良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一半以上的婦女和四分之三的兒童都患有貧血癥,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也高于鄰國尼泊爾和孟加拉國,每年有約100萬兒童在出生的第一個月內就夭折。
印度醫療條件,根本無力收治這么多的病兒
其中,有許多嬰孩都來不及睜眼看這人世間
(令人心碎,圖:shutterstock)▼
兒童時期的營養不良對身體和大腦發育造成的損傷是無法恢復的。這些瘦骨嶙峋的孩子在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比正常孩子高。
有資料顯示,印度兒童營養不良情況與地區貧困有很強的相關性。例如在較為貧窮的中央邦、比哈爾邦和恰爾肯德邦,兒童營養不良程度非常高。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偏找苦命人
一名比哈爾邦的幼兒,遭受病痛折磨
(人間實苦,圖: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糟糕的公共衛生環境也讓印度的饑餓問題更加嚴重。很多印度人習慣在戶外排便,排泄物會滋生寄生蟲,造成蠕蟲病等疾病的發生。疾病的發生讓本就達不到健康標準的印度人更難正常吸收營養。
饑餓橫行,疾病肆虐,能否長大成人都是問題
(圖:shutterstock)▼
此外,印度女性較低的地位也加劇了饑餓問題。雖然在印度的自我饑餓報告統計中,饑餓人數占比從1983年的16.1%降至2011年的0.9%。從數據中看,印度家庭似乎都過的很不錯。
可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這些數據匯報多來自家庭中的男性。一些長期受男權主義影響的印度男人好面子,不愿承認自己沒有能力給家人提供充足的食物,這讓印度家庭中的婦女和兒童成為營養不良的主要受害者。
在印度父權主義和種姓觀念影響下
印度婦女始終被沉重的枷鎖禁錮著
(袖手旁觀,圖:壹圖網)▼
在印度農村地區,有79%的婦女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但是她們在工資領取上卻面臨嚴重的性別歧視。收入微薄加之幾乎沒有土地所有權,婦女們在食物獲取上的話語權也自然喪失。由于缺乏營養,印度很多處于哺乳期的婦女甚至都沒有奶水喂養孩子。
對于很多印度窮人家庭來說,能有的吃就不錯了,又何談豐富呢?
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沒辦法解決
才吃過了這頓,又開始愁下頓了
(生亦何歡?圖:壹圖網)▼
印度的食物籃子
位于南亞的印度擁有1.7億公頃的可耕地面積,排名世界第一,人均耕地面積也高于我國。印度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形成的大平原,南部沿海地帶也分布著一些優良土地。
南亞國家整體上(除了喜馬拉雅山地國家)都有著相當高的可耕地比例,印度的可耕地比例就遠比中國要高。
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作物能達到一年兩熟或一年三熟。可以說,在傳統的谷物種植上,印度有較強的農業生產潛力。
2019年,印度糧食總產量達到2.97億噸。這個數字雖然與我國同年6.63億噸的總產量相比還相差不少,但也基本能滿足民眾的溫飽。同時,連續2年獲得豐收也讓印度糧食庫存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農民在能維持溫飽的基礎上
還能把多余的糧食通過政府收購換成現金
(圖:shutterstock)▼
但實際上,印度糧食的土地產出率并不高。目前印度小麥和大米的畝產比國際標準低近10 - 30%,較高糧食總產量的背后是資源密集的低效生產模式。據統計,印度農民中82%都為小自耕農,機械化程度弱,很多印度農民干著苦力活,同時還要向中間商繳納不少的服務費用。
靠這種人力模式想要實現糧食穩定自給自足,風險是很大的
也說明了印度的農業自動化程度不足
及第二第三產業的規模沒法提供更多勞動崗位
(圖:shutterstock)▼
此外,作為維生素的主要獲取來源,水果和蔬菜在人們的日常食譜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過去20年間,印度富人的果蔬人均消費量迅速增長。而因為果蔬價格高于谷物,所以印度窮人的飲食仍以谷物為主。
在印度這種還保留種姓制度的偽現代國家
不同階級的差距更大,需求層次也是不同的
(圖:shutterstock)▼
果蔬高價的背后是存在于運輸途中的巨大損失。在印度,由于從農場到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物流系統和冷鏈存儲存在很大缺陷,果蔬在運輸途中浪費比率極高。資料顯示,印度約有40%的蔬果在進入市場銷售前就已腐爛。比如芒果獲得率為34%,土豆獲得率則少到僅有16%。
水果也是分層級的,小果壞果也有其目標客戶
(“干凈又衛生啊” 圖: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牛奶、豆類和雞蛋等食品是人們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產國,印每年能生產約1.6億噸牛奶。印度本地牛奶的膽固醇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然而,這些高質量的牛奶大部分卻被用于出口,印度供給國內的牛奶和奶制品仍存在較大供需缺口。
優質牛奶當然要拿去換錢呀
在意飲用的牛奶品質的人,不會是養牛人
(圖:shutterstock)▼
作為全球牛奶生產的領軍者,印度的畜牧業也存在著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印度的草地面積并不多,該國的大部分牛奶由小農戶和無地勞動者生產。粗放的經營模式,被迫征用的牧場等都制約著印度畜牧業的良性發展。
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去田間地頭放好這兩頭牛
(圖:shutterstock)▼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豆類生產國(占全球的25%)和世界最大的豆類消費國(占全球的27%),印度人均豆類食用量卻從1961年的每日約69克降至2013年的每日約43克。
2015年6月以來,印度紅豆、綠豆和黑豆等主要豆類的市場價均在每公斤150盧比(約12.7元)以上,迫使無法負擔的窮人減少富含蛋白質的豆類消費。
由于2021-22年度的降雨不穩定
有機構預測豆類產量可能會同比大幅下降
那窮人的豆類消費也將隨之下降
(圖:shutterstock)▼
營養不良的下一代能讓印度實現強國之夢嗎?顯然不能。面對如何豐富人民食物結構的難題,印度政府也想了不少法子。
饑餓仍將持續
為解決民眾基本飲食問題,印度政府運用分布在各邦的50多萬家平價商店網絡,每年向大約1.6億家庭分銷價值超過80億盧比的商品。例如在恰蒂斯加爾邦,80%以上的家庭能獲取到穩定的商品補貼。
就印度現在的貧富差距程度來看,
也只能通過福利糧等制度給窮人一條活路了。
(一家人的希望之糧 圖:shutterstock)▼
面對兒童的蛋白質攝入危機,印度也早就采取了行動。1995年,印度推出“午膳計劃”(the Mid-Day Meal Scheme)。該計劃在上學日能為每個孩子提供不少于300千卡和8-12克蛋白質的營養膳食。例如泰米爾納德邦就將雞蛋納入兒童午餐計劃來保障孩子們的蛋白質攝入。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礙于國情和各邦財政,
能讓每個孩子吃咖喱飯吃飽就不錯了。
(圖:shutterstock)▼
目前計劃已累計為1.2億名兒童提供食物,提高了貧困家庭兒童的入學率,也給當地的婦女提供了不少工作機會。不過該計劃并非萬全,食品質量無法保障和不完善的問責制度,導致2013年印度比哈爾邦發生悲劇,23名兒童因食用政府所提供的食物而中毒死亡。
除了吃的,還有喝的,飲水更是個大問題,
不解決用水困難,恐怕還會有更多孩子遭罪。
(圖:shutterstock)▼
在畜牧業發展上,印度政府于1970年開始推行“洪水行動”,經過三階段實施,該行動讓印度從一個牛奶短缺的國家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產國。2018年,印度牛奶生產量占全球產量的約22.29%。
另外,印度政府還采用企業社會責任體制(CSR)對乳品生產進行管理。該體制通過協調國家畜牧部門、乳品合作社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關系,在建設牛奶冷鏈設備,建立屠宰場和增加牲畜保險覆蓋范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共同保障印度畜牧業的未來發展。
政府主導進行資源整合,可利于提高產量保證品質,
也避免私企體量過大后形成市場壟斷。
(牛奶運輸車 圖:壹圖網)▼
現代化的小奶站!希望能正常開門營業
(圖:shutterstock)▼
這些食品政策和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印度人營養單一的問題。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數月的封鎖又加劇了印度的饑餓問題。盡管莫迪政府推行了糧食安全計劃,計劃規定給持有配給卡的家庭每人免費提供5公斤大米(小麥)和1公斤豆類。
不發點糊口的糧食,是真的過不下去了
(圖:shutterstock)▼
但由于有缺陷的公共分配系統和政府對于糧食補貼的漠視,導致很多沒有分配卡的弱勢群體無法獲得分配,有的甚至被活活餓死。據報道,中央邦、安得拉邦、古吉拉特邦和北阿坎德邦能分發到糧食的人口數不足該邦人口總數的3%。
可以說,低效的生產,混亂的分配體系以及長期的政治腐敗是造成印度人口饑餓和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營養保障措施,對于長期籠罩在缺乏食物陰霾下的底層貧民來說,遠遠不夠。
連人民基本的營養健康都無法保障,印度又如何自詡為世界強國呢?
一個還困在溫飽中的國家,調門再高又如何?
(圖:shutterstock)▼
參考文獻:
1. Saxena, N. C. (2018). Hunger, under-nutri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India. In Poverty, chronic poverty and poverty dynamics (pp. 55-92). Springer, Singapore.
2. Krishnakumare, B., Niranjan, S., & Palanichamy, N. V. State Hunger Index: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unger Across Indian States. INDiAN FARmER, 183, 112.
3.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1/9/6/india-poor-ration-card-food-grains-pds-poverty
4. https://www.fao.org/india/fao-in-india/india-at-a-glance/en/
5. Rao, N., & Swaminathan, M. S. (2017). A farmer-led approach to achieving a malnutrition-free India. Agricultural Research, 6(1), 1-7.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ration_Flood#Phase_III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原標題:《剛剛,印度又下滑了六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