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美院的具象實驗:回到繪畫,尋找新的出發點
10月15日,“師道——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師生作品交流展”在上海周浦美術館舉行。展覽匯聚了姜建忠、周胤辰、石至瑩等近20位藝術家的布面油畫、紙本油畫作品約50件。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姜建忠說:“學院藝術不是保守的代名詞,應該找到一個新的出發點。學院不是鐵板一塊,具象繪畫的實驗有許多可能性,我們不是要復制傳統,而是激活傳統,我們要面對美術史,當下和自我。目前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u>
“師道——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師生作品交流展”展覽現場
2016年以來,由姜建忠領銜主持的“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每兩年均會舉辦一次展覽以呈現工作室同仁的創作和學術理念。他們在當代藝術思潮之下,實踐和回應著“在傳統里顛覆傳統”“讓繪畫回到繪畫”的價值。但相比過去以工作室名義為主的展覽,此次交流展以“師道”為題,尤為強調“師生”與“交流”。
姜建忠,《上海面粉廠舊址No.2》,60×50cm,布面油畫,2022
據悉,姜建忠從教近40年來始終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此次參展的藝術家都是姜建忠不同時期的學生。如今,他們中很多也成為了人民教師,傳承師道潛心耕耘在各大藝術院校的三尺講臺;有的成為了知名藝術家,活躍在國內外的各大藝術展覽中并屢獲殊榮;有的已走上各大藝術機構的領導崗位;也有的還在求學階段,是蓄勢待發的年輕學子。
“我盡力給年輕人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有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遇。我們是一群集體個人主義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我相信上海油畫的將來是屬于他們的。”姜建忠說。
周胤辰,《江南No.1》,布面油畫,120×250cm,2021
以集體個人主義,呈現師道傳承和學術追求
此次參展藝術家中,石至瑩、唐天衣、潘文艷是大學本科同班同學。姜建忠作為帶班老師從大二開始負責教學工作直至畢業。如今石至瑩是上海油畫雕塑院專職畫家、唐天衣和潘文艷任教于上海美院。雖然她們有著相似的學院背景,作品卻是不同的面貌。
石至瑩,《隕石1》, 布面油畫,50x40cm,2020
石至瑩作品中學院的痕跡相對少些,此次展覽她以各式石頭入畫,其中包含的不僅僅是觀念,在書寫性的筆觸中,還能看出其對傳統的理解,繼而又大膽地拋去一些傳統的圖示。唐天衣的《青山橫斜》偏于抽象,她將自己的藝術判斷融于點線面的疏密關系之中。潘文艷的作品能看出扎實的學院派功底。
唐天衣,《青山橫斜6》,綜合材料,30×42cm ,2022年
潘文艷,《木偶》,布面油畫, 80×100cm,2021年
周胤辰的《江南》《遙遠》具有大視野和大用筆,雖然用筆是傳統的,但審美卻是當代的,她似乎在重構“心靈的風景”,也提供給油畫新的視覺經驗。
周胤辰,《遙遠No.3》,布面油畫,40×50cm,2021
馬楠有著書法篆刻的童子功,又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碩士考了油畫專業,博士師從姜建忠。他的作品讓人想到了八大筆下的石頭,有一種古今中西的融合。如果說馬楠帶著出世的意味,任璐的作品則是入世的,她以游泳題材描繪了生活的色彩。游帥來自廣西,幾年前姜建忠在網上看到他的作品,主動聯系他進入具象實驗工作室。他的經歷輾轉南北各地,作品中帶著地域性色彩。
馬楠,《空石: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100×120cm,2019年
汪一的作品,像是童話抑或是傳說,除了造型的妙趣,在材料上他以麻袋布代替了油畫布,構成一種新的空間。王蓓祺9月在上海油雕院美術館辦了個展,她此次展出的作品與個展一脈相承,iPad筆刷中既有對傳統學院美術理念的尊重,也有形式語言上的突破。從小浸潤在藝術中的姜岑,以速寫的線條畫著人物眾生相。
汪一,《一根針》220×75cm,布面丙烯
作為師者的姜建忠,認為自己既是老師,也是藝術家和實踐者?;貞涀约涸?970年代末進入大學,經歷過陳腐的學院油畫教育,也直面了改革開放后各種新的藝術思潮,尤其面對“85新潮”后當代藝術觀念的涌入。姜建忠說:“我既在學習、又非常警惕;既不入場、也不走遠。在安全距離中,批判性地學習?!彼倪@些觀點隱隱埋在學生的作品中,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徐明松認為,展覽作品中看見了一種“隱藏的東西”,這也或是“師道”傳播的碩果。
游帥,《野地海灘》,80×80cm,2021年
創新與傳統:不拋棄技術、不反對觀念
一直以來“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將當代文化背景下學院油畫藝術的改造與推進作為研究課題,在疏理中外油畫歷史軌跡的基礎上,既專注于經典油畫造型的深入研究,又注重具有當代性視覺文化特征的具象藝術開拓。
莊婕,《1980's的一天》系列貳 ,80×100cm, 2020
對于傳統與創新這一老生常談的問題,“具象實驗工作室”以實踐給出了“不拋棄技術、不反對觀念”的答案。他們對傳統有繼承、有致敬、也有質疑。姜建忠將其概括為“質疑傳統,致敬經典”。
任璐,《在香港嘉里酒店》,110×90cm
德加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在大師的基礎上另起爐灶?!被仡櫸鞣矫佬g史,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藝術家都在向古代大師學習,比如文藝復興向古希臘學、更多早期藝術又可追尋至古巴比倫和兩河流域的傳統;文藝復興后,瓦薩里敦促后人“在各個方面模仿米開朗基羅”,魯本斯向提香學、凡戴克向魯本斯學,一代代直至巴黎美院依舊是向意大利學。到了印象派和現代藝術,藝術家將視野轉向了東方,開始反思西方中心主義。
張笛揚,《終點》,綜合材料 120×150cm,2022年
“面對美術史,面對當下,面對自我”是姜建忠反復強調的,在這里,具象實驗不僅要對古典繪畫的法則和精華學習和理解,通過“對傳統繪畫的點線面、平面性、邊緣線、空間、色彩、畫面結構等的重新配置和組合,賦予其新的內涵”;然而,“繪畫與永遠是繪畫,不要把繪畫作為一種觀念的圖解?!?/p>
黃菁菁,《漫步平江路》, 布面油畫,30x24cm,2022
“師道”展的參展藝術家們,力圖將繪畫的視覺傳達和油畫語言的純粹性結合于一體,注重油畫造型與本體語言的發掘和當代思想的表達。
王蓓祺,《小紅書》,75×45cm,數碼版畫,2022年
附:“師道展”前言(文/姜建忠)
為師已近四十年,每每看到那些稚嫩而富有朝氣的學生入校,便覺自己又增添了一年教齡。 美院已經成為我第二個家,在美院,我從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漸漸步入了人生的下半場。藝術生涯風風雨雨,一路蹣跚而來,伴隨著我的是你們。
而今你們中的不少人已經成為業界的新秀和中青年藝術家群體的中堅力量,已為人母為人父??上驳氖俏覀兊膱F隊不斷有年輕人充實進來,我們的隊伍正在壯大。
姜建忠,《解讀戴安.阿勃茲NO.8》,布面油畫,170×130cm,2017年
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以來已舉辦多次學術性討論和展覽,學院藝術不應該是保守的代名詞,應該尋找一個新的出發點,這正是我多年思考的問題?!?5”新潮伊始,美術界便風起云涌,各地勇士紛紛舉旗與傳統割袍斷袖“逃離”學院。在急流與漩渦中我既不是傳統衛道士,也不是一個弄潮兒。也許對繪畫趣味性的癡迷最終是我堅守崗位的初衷,改造“陳腐”的學院模式是我的理想,具象實驗工作室的建立正是實踐和傳播我這一理念的平臺。我始終觀望當代藝術,卻保持安全距離N米,既不入場也不走遠,學習的心態和警惕的心理始終交錯并存。什么是自我?也許在判斷和選擇中才能發現自己,選擇本身就是你智慧和本能的綜合體現。
姜岑,《遙遠的記憶》,23×24cm,紙本油畫,2022年
當下,一個批評的時代似乎遠去,當年的先鋒斗士和后起的年輕先鋒們已經站在一個戰壕,昔日的勇士不少已沉淪在商業成功的喜悅中。對藝術思潮的爭論,驚愕、質疑都已經偃旗息鼓?!爱敶币辉~語意變得復雜而難辨,它既是前衛的象征又成為“新八股”的代名詞。它壟斷、排他、消滅審美,它已形成了新的封閉墻。當代藝術已經不是當年躲在幕后的小媳婦,而是高高在上的新“權威主義”者和主宰者……
劉見谷, 《玩家》,45×42cm ,布面油畫,2021
經過自然的分流、歸類、出走、遷徙之后,不少藝術家開始逃離中心,各自尋尋覓覓地找到了相應的坐標。于是一切看似安靜下來,工作室便成了每一個藝術家心靈的棲息地。
由此,多元又被重提。提倡創新與個案切入,理論上非常正確,只是提倡個人經驗需要有制高點,警覺跌入卡拉OK式的自娛自樂。所以面對自己的同時必須面對美術史,油畫創新與當代藝術是有所區分的,這里存在著一條永不消失的“邊境線”,盡管這條“邊境線”會局部滲透,彼此影響。
廖湘展 ,《自喃2》,140×150cm,布面油畫,2022
許多人以為,當代藝術的圖式僅僅是放棄繪畫技術,提供新思想、新觀念、新材料、新手段。似乎當代藝術已是一部單純顛覆前人觀念的顛覆史或思想發展史,然而埃因霍夫一生的作品恰恰推翻了國內“先鋒者”們的邏輯。他提供了個人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視覺享受,觀念只是悄悄地隱藏在審美的背后。他綜合而隱蔽地選擇了美術史的技術,在看似簡單的圖式中卻包涵了藝術的一切元素,他不吶喊、不激烈、在隨意涂抹中橫跨東西,通曉古今,一伸手渾身是戲。
金卿,《浮生No.1》46×38cm,2019
近30年來的中國美術狀況形成了這樣兩條基本線索:一條是傳承改造;另一條是切斷、顛覆、另設跑道。其實,國內當代藝術家依然是糾纏在個人與社會,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政治與藝術的窠臼中。“究竟涅槃”,如何獲得重生?其實無論當代與否,提供視覺審美依然是首要的。觀念與藝術不能剝離,黑格爾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觀念恰恰是通過審美而獲得的。
黃小軍,《高橋老廠》,60×80cm ,布面油畫,202
面對美術史如果你沒有突破,沒有融入自己的理解,那只是傳統文化的復制粘貼而已。非常有意思的是具象繪畫在我的團隊中正在得到不同的詮釋,不斷地演化,正在成為都市文化中一支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作為老師我能夠傳授給學生的是對藝術的熱愛、開放的心態、學習思考的習慣和勤奮的工作作風。堅守底線、合而不同、開放卻不妥協。藝術是生命的表達,需要視覺的感受,不是概念?。?022年9月姜建忠于韞玉書屋)
陸廷,《三月》,50×60cm,布面油畫,2019
注:此次展覽由上海美術家協會、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辦,周浦美術館承辦,將持續至11月14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