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城市志|七座超大城市之后,誰能晉級第八席?
電視劇《三十而已》里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臺詞:“這座城市充滿夢想,也充滿誘惑。”
對于身處大城市的普通人來說,評價一座城市幸福感高低最直觀的因素還是收入、資源和城市公共服務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這些因素往往跟城市規模和能級呈現高度正相關,即城市越大,往往居民收入越高、資源和機會越多、生活更便利。
或許,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都向往大城市的原因。近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金字塔頂端的超大城市僅有7座,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和天津。而誰會是下一個超大城市,格外引人關注。
城區人口規模,評級的關鍵因素
衡量一座城市的規模大小,無外乎兩個關鍵指標,人口和面積。不過,并不是城市人口數量越多、面積越大,就能位列超大、特大城市。
在我國中西部,尤其是西北、西南一些地級市面積非常大,有的甚至和沿海地區的一個省份面積相當,但由于人口不足,以及在經濟、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相對落后,離超大、特大城市的概念還有不小差距。
而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雖然有些城市給人的印象是一片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景象,但也未能入選,如蘇州、廈門、福州、寧波這些熱門大都市,都沒有入圍特大城市。原因簡單,衡量一個城市是超大、特大還是其他類型,主要看的是城區人口,而非全市常住人口。
根據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相關劃分標準,依據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為特大城市,而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和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并稱為大城市。
位于第二檔的特大城市,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和大連。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數量多數已經超過1000萬,最高的鄭州已經達到1260萬人。但是這些城市由于存在大量農村人口和縣域人口,城區人口規模還在500萬-1000萬之間。
以這次“爆冷”的蘇州為例,2021年以2.27萬億元GDP排名全國第6,常住人口接近1300萬,但城區人口只有400萬左右。這背后是因為蘇州的縣,乃至鄉鎮經濟非常發達,匯聚了大量人口,如縣級市昆山,2021年GDP高達4748.1億元,人口超200萬。以至于蘇州城區人口統計下來,反而顯得比重較小。
另外,還有一些經濟社會比較發達的城市,城市體量本身就不大,屬于“短小精悍”的。如作為副省級城市的廈門,無論是在行政級別上還是名氣、人均GDP上,都讓人覺得它夠格,但是廈門是我國一二線城市中土地面積最小的,僅170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只有528萬人。
也因此,對于這份名單,我們也不能過于“以此為準”,而城市之大,也不在于面積和人口。
熱門候選城市:武漢、東莞、西安
在14個特大城市中,城區人口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武漢(995.3萬人)、東莞(955.76萬人)和西安(928.37萬人),這三座城市也是特大城市中僅有的三座城區人口超過900萬人的城市。也就是說,下一個超大城市很有可能在這三座城市間誕生。
從當前這三座城市城區人口數量來看,武漢距離超大城市1000萬的門檻只差4.7萬人,如無意外,武漢將會躋身下一個超大城市。
雖然從“七普”數據來看,武漢市的常住人口為1232.65萬人,少于鄭州的1260.06萬人,武漢人口總量排在中部第二名、全國第十一名。但是“中部人口第一城”之位被鄭州取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情的影響。
實際上,武漢常住人口和城區人口很有可能被低估。2021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武漢常住人口達到1364.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萬人。超百萬的年增量,顯示出武漢常住人口開始大幅回流,且呈現井噴之勢。
另外,自2017年武漢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以來,173萬青年選擇留在武漢。公開數據顯示,僅僅2021年,武漢新留漢大學生34.5萬人,其中在漢高校應屆畢業生留漢人數較2020年增加9.4%。
除了武漢,特大城市城區人口數量排在第二的東莞,也是超大城市的有力爭奪者。目前,東莞建成區面積達到1194.31平方公里,在面積上已經達到超大城市的水平。在城區人口這項關鍵指標方面,2021年東莞常住人口達到1046.67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其中,城區人口達到955.76萬人。
從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總人口)來看,東莞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達到91%,是三座城市中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除此之外,東莞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60周歲以上人口僅占5.47%。近年來東莞的吸引力還在不斷增強,相關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東莞人才吸引力指數在100個城市中排第16名,比去年全國排名上升7位。
緊隨武漢和東莞,西安的城區人口也超過了900萬,不過距離1000萬門檻,還差了將近80萬人。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量為21.01萬人,即便這些增量人口全都是城區人口,西安在短時間內突破1000萬,仍有不小的難度。
城市能級關乎資源分配,但目的始終是人
都說人口是反映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實力的重要指標。在中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誰擁有更多的人口,誰便能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贏得主動。
與之相對應的是,城市能級的提升,除了意味著城市吸引力得到加強外,也還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
以城市規劃建設地鐵為例,按照此前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標準,申報地鐵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不難發現,申報地鐵對城市人口的要求便是以城區人口為衡量指標。這也很好理解,只有城區人口足夠多,地鐵的實際使用率才會高,人均建設和運營成本才不會那么大,產生的社會效益也就更大。
不只是地鐵,從經濟發展的效率來看,城市能級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越大的城市資源利用效率越高。就像美國的創新資源都集中在硅谷、洛杉磯、紐約等大都市區,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適用的普遍規律。
當然,還是那句話,衡量城市規模大小,并不能僅僅看人口數量,也離不開經濟、科技、貿易、教育、交通、醫療等各領域綜合實力的角度。那些還有待進階的城市,需要對照排位靠前的城市“擇其善者而從之”,全面提升自己的軟硬實力。
城市之大,說到底還是要落實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實際感受上。讓市民們從城市的發展“壯大”中獲益,有追求人生遠大理想和經營幸福家庭生活的充分條件,這才是一座城市的驕傲。
海報設計 周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