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錨定“雙碳”|十余城建“鋰電之都”,鋰電產業緣何加速擴張
當前,在全球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能源日趨緊張的形勢下,發展新能源成為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環境質量、實現產業振興的重要突破口。鋰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動力、儲能、消費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已經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目前,鋰電產業已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政策環境持續優化,“雙碳”目標推動鋰電產業爆發
近年來,中國相繼出臺了《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大力支持鋰電產業及新能源汽車、儲能等下游應用市場發展,政策引領鋰電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據《2021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消費市場。2021年,全球鋰電池市場規模達到545GWh,其中,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324GWh,約占全球市場的60%。此外,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寧德時代等6家中國鋰電池企業裝機量穩占全球Top10,合計市場份額約為47%。
二、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帶動鋰電需求提升
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中國鋰電池產量324GWh,同比增長106%,鋰電全行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
從應用領域來看,新能源汽車與電化學儲能的共同作用,帶動了鋰電池需求的大幅提升。受國家政策影響,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增長超預期,全年銷量為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理想動力電池, 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達220GWh,同比增長175%,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為117GWh,同比增長270%;三元鋰電池出貨量為109GWh,同比增長127%。
此外,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的實施,鋰電產業在智能電網、間歇性能源儲能、清潔終端能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21年國內鋰電儲能總出貨量達32GWh,同比增長146%。據高工鋰電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25%以上,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550GWh;同時,儲能市場拐點加速到來,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416GWh。
三、政策端、供給端、需求端共同發力,提升鋰電池安全性能
政策端:安全法規逐漸完善,行業監管趨嚴。2022年4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水平”。此外,中國動力鋰電池安全標準體系也不斷豐富和完善。GB 3038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作為中國首批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已正式發布。相比前版標準,GB 30381-2020更聚焦于動力電池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并且,針對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電池熱失控問題,新增了電池熱擴散和過流保護等測試項。
供給端:高度重視研發安全性電池成為業內共識。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不斷普及,全球范圍內所涉及的召回事件也呈現出日益高發的趨勢,召回的責任方包括現代、通用、大眾、特斯拉、北汽、LG新能源、三星SDI等國內外主流主機廠和電池企業。特別是韓國電池巨頭LG新能源因電池安全頻發,深陷召回漩渦,為整個電池行業敲響了警鐘,進一步提升鋰電池的安全性迫在眉睫。當下,多家電池企業和汽車企業開啟了電池安全“軍備競賽”。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等,紛紛推出“不起火”方案。
需求端:動力電池安全成為消費者新顧慮。當前,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主要關注因素中,安全性占比較高;包括動力電池故障、充電故障、電瓶故障在內的電池投訴占37%,這一調查結果為電池企業和主機廠發展提供了較強的決策依據,電池安全已成為汽車企業除續航和快充之外的新一輪宣傳點。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有利于保障其合法權益,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潛力。
四、地方政府加速鋰電產業布局,紛紛打造“鋰電之都”
“雙碳”戰略開啟鋰電新時代,一些具有資源、區位優勢的城市紛紛把鋰電行業納入當地重點發展產業中。自2010年以來,已有江西新余、江西宜春、四川遂寧、福建寧德、山東棗莊、河南新鄉、江蘇常州、浙江長興、湖北荊門、四川宜賓在內的1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鋰電之都”。例如:2018年4月,江西新余市出臺了《促進贛鋒雅保龍頭拉動 打造全球鋰電高地三十條措施》,昔日傳統鋼城向“鋰電之都”成功轉型。與新余市毗鄰的宜春市同樣把鋰電產業置于重要地位,特別是2021年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兩大巨頭在宜春建立鋰電池生產基地后,當地全力打造“亞洲鋰都”。此外,山東棗莊加快建設“北方鋰電之都”,湖北荊門傾力打造 “華中鋰電之都”,河南新鄉則打造“動力電池之都”,福建寧德以千億級的年產值為目標打造“世界鋰電之都”,全國“鋰電之都”正多點開花。
當前,在各地推進建設“鋰電之都”的進程中,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如有的地區因礦產資源而聚、或因傳統技術優勢而興、或因鄰近汽車生產而形成集群等。并且,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欣旺達等頭部動力電池企業成為地方建設的“主角”,資源地理優勢、政策優勢、技術創新等成為各家企業選址建廠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自2020年8月以來,寧德時代在國內已經布局多個鋰電項目,將新增產能394GWh。根據規劃,2025年產能有望超670GWh。
五、供需失衡,鋰電主要原材料價格急速上漲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鋰電池多種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部分漲幅超過300%,推動正極、電解液等鋰電池關鍵材料價格急速上漲,其中,六氟磷酸鋰價格漲幅最大。作為鋰電池電解液的關鍵材料,國內六氟磷酸鋰自2020年下半年率先進入漲價周期,由于擴產周期較長,整個漲價周期從2020年延續到2022年。此外,鋰電池核心四大材料中,受上游材料漲價影響,正極和電解液價格大幅上漲,隔膜和負極石墨化由于供給偏緊,2021年以來價格也穩中有升。
供需失衡是這一輪原材料價格飛漲的主要原因。2021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帶動鋰電池產量高漲,極大拉動了鋰、鈷、鎳、六氟磷酸鋰等原材料市場需求。并且,中國的鈷、鋰礦石等儲量有限,多依賴海外供給,新冠疫情影響了采礦開工、擴產及運輸;六氟磷酸鋰國內供給能力有限且擴產周期較長。因此,在鋰電池原材料需求量大增的同時卻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不可避免。此外,囤積居奇、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也是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在供需偏緊的情況下,國內部分生產企業出于利益考慮,跟風炒作,不斷提高原材料出廠價格。
六、降本與突破資源約束,鋰電回收業務迎快速擴張期
根據國家規定,動力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將面臨退役、被強制回收問題。面對日漸緊逼的首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潮,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已初步形成,鋰電回收的產業鏈正加速建立與完善。鋰電回收具有經濟性和環保雙重意義。一方面,隨著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不斷攀升,電池回收的經濟價值大幅提高。自2021年至今鋰、鈷、鎳等關鍵材料以近10倍的幅度猛漲,帶動廢舊動力電池的價格水漲船高,甚至出現“廢料貴過新貨” ,凸顯出電池回收的經濟價值。據估算,到2025年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量將達百萬噸級量,回收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另一方面,目前中國鋰電池原材料的對外依存度很高,未來電池的回收利用將逐漸成為動力電池原材料供給的重要來源之一,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鎳、鈷、錳、鋰等戰略稀缺資源的供應難題,有助于突破鋰資源約束。
根據商業模式主導企業性質的不同,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可分為以下三種:(1)動力電池企業回收模式。如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企業重在提高原料的上游議價能力,降低電池成本。(2)鋰電材料企業回收模式。如格林美、邦普循環、華友鈷業、贛鋒鋰業等企業重在回收關鍵金屬資源,形成產業閉環,實現互利共贏。(3)梯次利用商業模式,如中國鐵塔等賦能動力電池“重生”。
七、鋰電產業鏈企業競相 “出海”,加快全球布局
近年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浪潮席卷全球,鋰電池市場需求大幅增長,中國以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為代表的鋰電企業紛紛“出海”布局全球鋰電池市場。據高工鋰電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國鋰電企業“出海”建廠案例已超過15起,其中鋰電池領域4起、材料領域10起,設備領域1起,涉及金額超370億元。2021年企業海外投資熱情持續升溫,其中,歐洲已成為中國鋰電企業的投資熱土,北美、東南亞等地區也在升溫。
究其原因:一方面,國內鋰電池市場面臨內部競爭加劇、外部勢力滲透加深的局面,尋求新增長點成為電池企業的發展目標。當前,中國鋰電企業由于前幾年過度擴張導致整體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不足。而近年受疫情沖擊,下游增速放緩,更加劇了行業洗牌。并且,隨著中國鋰電池“白名單”廢除,LG化學、松下電池等外資企業逐步滲透國內市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另一方面,海外市場需求旺盛,歐美電動化加速卻面臨電池供應不足的掣肘。據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歐洲對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預計406GWh,而本地供應預計為335GWh,短缺率約17.5%;到2025年供應短缺率或擴大至40%。此外,部分境外企業要求采購鏈65%的價值需要在本土采購,這意味著我鋰電企業必須得“出海”。
(作者劉文婷系賽迪智庫安全產業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