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對華負面情緒日益嚴重,控制競爭成本是中國應對的關鍵
【編者按】:2017年年底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相繼公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防務戰略摘要》等一系列戰略文件,其主題皆非常明確:國際社會進入了一個競爭的時代。今年2月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列舉了大國競爭時代18種可能的突發狀況。一時間“大國競爭”成為世界媒體和學術圈熱議的話題。3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安全與戰略工作坊舉辦了“大國競爭與戰略研究”圓桌論壇,與會學者從國際安全理論、大戰略與大國關系、歷史經驗教訓、科學技術與軍備競賽、區域競爭等多個視角和層次對“大國競爭”進行了研討。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外交學人”獲主辦方授權刊發本次討論的成果。
2017年年底以來,美國相繼公布了《國家安全戰略》和《國家防務戰略摘要》等一系列戰略文件,其主題皆非常明確:國際社會進入了一個競爭的時代,美國將與中國、俄羅斯展開戰略競爭。隨后,美國出臺了一系列動作,積極強化在南海的軍事部署和行動,試圖推動對華貿易戰,通過了“與臺灣交往法案”,向中國強力施壓。一時間風雨欲來,美國似乎正在向中國戰略攤牌。有媒體和學者驚呼中美要重回冷戰,雖然這些言論言過其實,但是中美關系的下行趨勢是顯而易見的,未來可能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原則和戰略,應對中美競爭
美國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對手,并試圖進行戰略競爭,這背后是美國對外部威脅評估的重大變化。事實上,美國國內一直有一些決策圈的人對中國的快速崛起深感憂慮,并主張對中國進行遏制,以防挑戰美國的主導權。然而,由于長期受反恐戰爭牽絆,特朗普上臺前美國未能完成大戰略調整。當前美國試圖跟中國進行戰略競爭,這是對它過去十余年的大戰略進行調整。某種意義上,美國提出戰略競爭,反映了其對戰略優勢和主導權逐漸被侵蝕的深度憂慮。由此觀之,美國的戰略意圖是求勝,旨在維持主導地位和戰略優勢。
對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對此,中國應該擁有戰略定力,不必過分驚慌,即便美國真刀真槍擺開架勢與中國戰略競爭,中國仍可以沉著應對。如果競爭已經無法避免,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有三個原則是重要的:首先,處理好戰略上的輕重緩急。如果美國持續與中國展開競爭,那么這個競爭是長期的,長期的戰略競爭需要搞好自己的事情,維持國內經濟繁榮。因此,應該明確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優先次序,始終將經濟發展置于高度地位。其次,正視中美兩國的政治制度差異,利用好兩國的優勢和劣勢。中美分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兩種政治體制各有所長,利用好自身所長是在競爭中處于優勢的根本。再次,中國相對于美國是一個弱國,可預期內的指導原則是以弱競強,因此控制戰略競爭的成本是至關重要的。
在戰略設計上,在中美關系以外有三個方面可以有所作為:第一,通過自我建設和自我克制,為其他國家樹立良好的榜樣。在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下,樹立榜樣而非輸出模式可能是當前中國的最優選擇。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中,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就指出,中國不輸出模式,但是愿意與其他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的經驗,可謂意在其中。對中國而言,借用美國安全委員會68號文件中的句式可以說:唯有通過展示國家建設上的優越性,來展示自身的優勢。第二,最大程度上團結外部力量,致力于國家聲譽建設。對中國來說,有四組外交關系需要處理好:強化與俄羅斯的戰略伙伴關系;堅定保護可信賴的朋友和重要戰略伙伴;改善與美國亞太盟友的關系;團結其他國家。提升這四組關系,既有利于增加中國的外部支持,提升國家聲譽,又可以減少來自外部的阻力。第三,支持世界落后地區的發展,但是中國需要減少在一些持續動亂地區的接觸,避免承擔過重的成本。
塑造和規勸,改變美國行為偏好
美國大戰略的調整,是中國實力增長和行為變化的必然結果。盡管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中國仍然處于弱勢地位,控制邊界就成為重要而艱難的選擇。因此,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應該是一種有限的戰略競爭,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應該是主要領域。為此,中國應該避免兩國滑向全面戰略競爭,尤其是要避免進入意識形態之爭的軌道。當前,美國國內熱衷于討論中國的所謂“銳實力”,這可能反映了中國的一些對外宣傳的行為引起了美國的過度反應,這值得引起警惕,并需要適度調整。對中國而言,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還應該局限在兩國之間,避免擴展到區域層面,乃至全球層面。
以上諸多原則和措施的根本在于自我建設,同時取決于自我規范,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的態勢中改變美國。中國改變美國的行為偏好,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塑造,更多是通過施加成本和給予獎勵來改變美國的行為方式,其內在邏輯是改變美國對成本和收益的算計。二是規勸,主要是基于中美兩國的互動規則,尤其是中國要注意對自我行為克制,通過自我規范來規勸美國行為的轉變。
當前,從政府層面到社會層面,美國國內對華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嚴重,阻礙著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中國應該像美國一樣充滿了負面情緒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未來世界將將會如何?預測是困難的。然而,我們應該勇敢地應對,盡最大努力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而不是一個更壞的世界。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