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懂數字經濟就會被淘汰,這本書講透它背后的關系和邏輯
“數據”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遠到互聯網大廠里的數據分析師,近到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媒體——在無形之中,數據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是,你知道數據到底是什么嗎?是編程軟件里的一行行代碼,還是視頻網站里的點擊播放收藏量,抑或是APP右上角的永遠也點不掉的小紅點?
其實都不是。事實上,別說我們普通人,就連學界目前對于數據的討論也尚在起步階段。在社會科學領域,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研究還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情。
要討論數據,首先得知道它是什么。把數據作為物質看待,它與勞動和土地的自然屬性不同,它不是自然存在的;把它與資本和技術等非自然屬性的生產要素比,也不恰當,數據它不完全是有組織或有目標的生產活動的產出。
數據生產,更多是社會互動的結果,且不一定是因生產目標而互動的結果。正因此,我們難以像對待其他生產要素那樣界定其權屬,針對數據權屬的探討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
如今,隨著互聯網進入社會化應用階段,數據在經濟發展中的生產要素特性及其重要性愈發彰顯。數字經濟在此過程中伴隨發展起來。
世界上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均已進入數字經濟的飛躍階段。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經濟生產的各個方面,都對數據的開發以及數字經濟的更廣泛應用,做出了多種多樣的嘗試。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把數據和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并列為生產要素。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強調要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
今天,小北為你帶來的新書《數據要素五論:信息、權屬、價值、安全、交易》就聚焦于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這是眾多學者集體努力的成果,也是跨學科合作的成果,它將既有的對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思考按照學者們建構的理論邏輯進行匯集、重構。
01
數據要素:認識數字時代的入手點
在21世紀之前,數字社會處于萌芽期。進入21世紀,先是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接著是終端設施設備的發展,然后是數字社會的真正來臨。
數字化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根本性的影響。一方面,數字化帶來數字技術推廣和使用的普遍化。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已難以脫離數據而有效運行,空前普遍和頻繁的數字生產、使用和數字紅利分配,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轉的基礎。
另一方面,數字化給社會秩序與市場主體間的關系帶來影響。數據足跡成為社會結構和過程的一個環節,塑造和重塑著社會秩序和關系。
如,數字化發展帶來的社會的個體化與經濟的平臺化,正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根本性影響。在個體化與平臺化之間,個體對于平臺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人與社會的關系也隨之向“以數為媒”的方向演變。伴隨個體化與平臺化,個人為了獲得對平臺的使用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出讓自己的個人信息,也使得人們以較為“透明”的狀態生存于數字社會之中。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古往今來,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數字化與技術進步在為社會帶來發展和福祉的同時,也攜帶著多重風險和挑戰。
譬如,個人數據流通帶來的隱私泄露風險,應用算法推薦技術加劇的 “信息繭房”效應,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中存在的潛在倫理挑戰等。但是,回顧歷史,人類駕馭風險、善用技術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故而,面對數字化對生產和生活的不斷滲透,唯有了解數字時代最為核心的資源——數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數字時代的發展特征與機遇。
02
數據要素各議題之間的基本關系
數據信息、數據權屬、數據價值、數據安全和數據交易作為數據要素的五項重要議題,相互之間聯系密切。
首先,數據信息奠定了理解數據要素的理論基礎。信息作為數據價值的傳遞鏈條,數據作為一種信息記錄的形式,其在交相互動中而具備的可復制、可共享、可交換、可再生等多重特征是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從“要素價值論”的角度出發,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其價值不可估量。但數據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和數據權屬密切相關,數據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和分配權分離的特點也大大增強了數據確權的難度。
面對傳統生產要素的產權觀強調要素的獨占性和排他性,這又與數據的可復制與可共享性不符,一旦對數據實施傳統的歸屬權判斷(如僅讓原始數據主體對個人數據擁有排他性所有權),則可能導致數據僅被個人使用,排除了其他主體重復利用該數據的機會,進而封鎖了數據價值倍增的機會;
同時,既往排他性的所有權可能導致產權碎片化,無法實現大數據的整合效應,進而喪失數據商業價值。反過來,數據價值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數據權屬的界定帶來了難題。在數據能夠帶來巨大經濟收益的情況下,數據來源也更為多樣。在此情況下,數據的歸屬評判將充滿難點,且可能引致不公平或暗箱操作的問題。
同時,數據安全同樣與數據價值聯系密切,一系列數據安全技術為數據的交易與流通提供了保障,一旦出現數據安全問題(如數據泄露),可能會引起免費數據泛濫,擾亂數據的流通與交易秩序;而對數據價值的計算能為數據安全的風險識別、防范領域提供參考。
對數據安全重要性的評估也需要在探索中取得平衡,如過分強調數據安全,則可能制約數據跨界、跨境流通,進而限制其在更大場域內實現價值;忽視數據安全問題,則可能擾亂數據交易市場的秩序,帶來包括交易風險的諸多風險,進而影響數據價值的實現。
再次,數據權屬與數據安全也存在相互作用關系,數據確權決定了數據在不同場景下的歸屬權、使用權等,促進了安全邊界的約定,而數據安全則需確保所有使用的安全保障手段都能滿足數據主要參與者的安全維護需求。
最后,數據交易與其他幾項特性同樣聯系密切,數據能夠創造價值是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開展數據交易的基本前提,數據交易也是數據價值的實現方式之一,而數據確權則確定了數據交易主體,對數據安全的重視也能夠維護數據交易的基本秩序,促進培育規范的數據交易平臺,同時數據交易作為數據流通的一項具體形式,也有助于探索數據要素的權益配置方案并促進數據安全機制的完善。
本圖顯示了五項議題圍繞數據要素而形成的基本關系。數據信息是概念起點,顯現了數據要素的特征,成為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前提與基礎。數據的權屬界定、價值實現、安全保障以及規范交易同樣是探索數據要素中的重要議題。
可以說,對數據要素的理解充滿復雜性。圍繞這一核心問題,數據價值是基本屬性和討論的基礎,安全是對數據交易環境的維護與保障,數據確權是對價值歸屬以及安全保障主體的認定,它們之間的關系只有平衡了才能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并使數據交易成為可能。若在互動中過于關注某一方面,則可能導致結構不穩定。
03
對數據要素的認識尚在探索中
建立對數據要素的基本認知已成為理解數字時代的基本入手點。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有別于傳統要素,對其基本特性的理解也尚在探索之中。
針對數據要素的各類討論遍及學界、商界、政界等,各方觀點或符合自身的利益需要,或符合自身的價值取向,或充斥著一葉障目的風險,這使得既有的討論廣含爭議,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共識。
在信息紛繁、共識難聚的當下,了解現有積累顯得尤為重要。未來,圍繞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這一時代性問題,還有更多現實且關鍵的議題值得被進一步探討。
譬如,如何在數據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平衡規制與發展的關系,尋求平衡點?數據權屬通過哪些機制影響數據的交易?如何尋求數據的大量匯集,從中挖掘新的價值點,同時避免平臺壟斷?……
最后,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還沒有完成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之時,就迎來了數字化,并走在了國際數字社會發展競爭的前列。這既給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帶來了空前機遇。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當下,探索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數據治理規則顯得尤為重要。未來,如果我國能在數據要素的利用與規范領域探尋出一條平衡道路,勢必會獲益良多,并在塑造世界數字格局的過程中展現更大的影響力。
原標題:《不懂數字經濟就會被淘汰,這本書講透它背后的關系和邏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