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丹麥三科學家獲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其中一位第二次獲獎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Carolyn R. Bertozzi、Morten Meldal和K. Barry Sharpless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化學家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化學家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和美國化學家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們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研究方面的貢獻。
其中,卡爾·巴里·夏普利斯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1年前,由于其在不對稱催化氧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卡爾·巴里·夏普利斯與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分享了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卡爾·巴里·夏普利斯獲得當年一半的獎金,另外兩位科學家分享另一半獎金。
卡爾·巴里·夏普利斯也成為了第五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此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包括:發明晶體管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的科學家瑪麗·居里、開展化學鍵研究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進行蛋白質測序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爾。
2022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獎金是1000萬瑞典克朗。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相關成果讓困難的化學反應過程變得更容易。
卡羅琳·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1966年生于美國,目前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
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1954年出生于丹麥,目前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
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1941年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目前系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W. M. Keck講座教授。
“點擊化學反應”改變了化學。一價銅離子催化的疊氮化物-端炔烴環加成反應(CuAAC)。
據中國科學院學部官網信息,點擊化學是由夏普利斯在1998年初步提出并在其后逐步完善的一個合成概念。它的核心理念是:合成化學要以分子功能為導向,通過小單元的簡便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各種各樣分子的化學合成。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樊新元等人2021年發表《化學學報》上的論文介紹,生物正交化學反應是指能夠在生物體系中進行、且不會與天然生物化學過程相互干擾的一類化學反應。這類化學反應的出現,為科學家對生命進程的原位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 已經成為化學生物學這一新興交叉領域的核心方向之一。
生物正交化學照亮細胞。卡羅琳·貝爾托西將點擊化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并開始在活的生命體中使用,不會破壞細胞的正常化學反應。
此前,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3次。期間8年沒有頒發,分別是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自1901-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已授予188位獲獎者,其中,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因此1901年-2021年共187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7位是女性。
諾貝爾化學獎近五年的獲獎名單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本杰明·李斯特 (Benjamin List) 和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 (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們對不對稱有機催化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憑借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方面作出的貢獻。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約阿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