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做“黃金甲”的匠人,隱于光芒
北京,通州,宋莊,趙春明趙安迪父子工作室的展廳,幾十件花絲鑲嵌技藝的作品,安靜地擺放著。工藝繁復、華麗精良、寶氣逼人,曾是傳自宮廷的手工技藝,在這里被傳承。
與他們的作品不同,這對父子內斂低調。
再回憶起43年前第一次接觸到“花絲鑲嵌”,趙春明仍然激動。
1979年,趙春明考上了北京花絲鑲嵌廠技校,在此之前,他對“花絲鑲嵌”沒有任何了解。第一次由老師傅帶著進廠,他就被眼前所見震驚了:“我看傻了,那些精美飾品、人物擺件,還有器物,以前哪見過這些啊,金光閃閃、寶氣外露。當時就下定決心,這輩子就做這個了。”
那時他不會想到,未來他將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承擔起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的傳承的責任;更沒有想到,他曾經帶他入行的老師傅一樣,他如今已經手把手帶出十幾個徒弟。
他的作品,有的作為國禮,送給國賓;有的進入市場,被收藏家珍藏;也有一部分,被博物館收錄館藏。
“我為首都博物館和十三陵地宮,都復刻了一頂萬歷皇帝金冠。”
這頂金冠在出土時,就曾轟動一時,是目前中國出土已知文物里面唯一一頂純金打造的天子配冠,也是中國細金工藝宮廷花絲鑲嵌的巔峰之作。重826克,高度有24厘米,直徑達到17.5厘米,整體采用了0.2毫米到3毫米的金絲純手工編織焊接制造而成。前部由518根0.2毫米細的金絲編織成燈籠空花紋,帽山上立著兩片形似兔耳朵的金片,一顆太陽狀的明珠高懸在兩耳之間,兩條金色的行龍足登帽頂山,正面昂首眺望明珠后山制作二龍戲珠的圖案。
工匠焊接時,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如此復雜的圖案,卻不露絲毫焊接口的痕跡,不見來龍去脈。
趙春明在復刻時,一直在思考,“我在做的時候,就感覺整個工作室里只有我自己,和前人工匠在對話,我不斷發問,怎么做到的?怎么能做到如此精美?有的時候我會問自己,要是拋開現代化的這些技術,還能不能像古人一樣?!?/p>
他的復刻幾乎是完美的,在首都博物館和十三陵,每天成千上萬名游客,為這件金冠駐足。
懷著對從前工匠的敬意,趙春明對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小心謹慎。
“我們古人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么完美的作品,我想就是他們把自身的潛力調動出來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到了極致。這種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也是我們現代人要傳承下去的。”
從小學徒到工藝美術大師,他對“傳承”二字的理解不斷加深。
“很早之前,我可能覺得學好技藝是最重要的,但做著做著你會發現,技藝是有瓶頸的,再想提高作品的質量時,文化就顯得更為重要?!?/p>
以物載道,通過器物來表現自己的思想。能夠沿襲到今天的器物,精湛的技藝最淺層的理由,追根究底,是器物所蘊含的意義與文化。
“中華民族的文化,包含茶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圖騰文化等等,都被器物所承載著。”
工匠的底氣,或許來源于對歷史的認知、文化的感悟。趙春明曾做過兩次獅子?!拔夷贻p的時候做大獅子,迎風怒吼,站在巨石上,表現獅子的王者風范,很外露,很張揚,與年輕的那種心態和對王者霸氣的理解,是相匹配的。可是前些日子,我又做了一個獅子,在動作表現上,我做的很平淡。但是它的內在,我注入了很多想法,比如說:它的自信,就從它堅定眼神當中表現出來;它的強壯,是由它的肌肉來表現出來;它的從容,是由步伐四平八穩的步伐表現出來?!?/p>
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對事物的認識隨著年齡變化,兩件獅子作品,也印照了兩代傳承人的狀態。父親趙春明從容穩健,兒子趙安迪熱情靈活。
趙安迪是在花絲鑲嵌工作室里長大的。兒時,他對富麗堂皇的作品不感興趣,卻對焊接時火槍冒出的火花著迷。焊接的火苗飛舞,蹦出的火花能讓小孩子在一旁激動地鼓掌。
學習運營管理專業的趙安迪,畢業后,選擇接過父親的衣缽,進入花絲鑲嵌工作室。
趙安迪逐漸發現,這個行業需要年輕人的突破,這個行業需要走向市場。
“趙老師的作品或者是其他名家的作品確實比較貴,很多人覺得,花絲鑲嵌是高高在上的,甚至都不敢去問價格。但是我想要做的是,讓花絲鑲嵌作品走進尋常百姓家。這是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根基,如果老百姓都體會不到,那不叫真正的中國文化。”
但,即便是傳承自古代宮廷的華麗與精細,產品的創新和推廣,仍然不是簡單的事。
好的產品,要有好的表達,為了給產品做紀錄片,趙安迪親自上陣寫腳本。一個人抱著筆記本,從下午4點奮戰到凌晨2點。“一直在寫,寫著寫著心態就崩了,看看作品,一會兒心態又提起來了?!?/p>
除此之外,他們也收到了許多影視作品的邀請,制作了許多知名的服化道。
“《滿城盡帶黃金甲》周杰倫身上穿的金盔金甲;《夜宴》中武士的面具、頭盔、盔甲;新版《紅樓夢》里寶玉的玉、還有燭臺茶盞等等,都是我們用花絲鑲嵌技藝來表現的?!?/p>
影視作品想通過精細化的、最貼近傳統技藝的服化道展現品質和底蘊,傳統技藝也在通過影視作品打開知名度。
“在《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上映后,不少人來找我們定制花絲鑲嵌的作品。”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叫奢侈品。奢侈品的概念是外來灌輸的,咱們中國技藝作品,應該叫極致的好物?!?/p>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花絲鑲嵌,對傳統技藝作品價格昂貴、是中國奢侈品的討論不斷?!吧莩奁肥峭馕?,背個昂貴的包、戴個昂貴的手鐲,是一種裝點,但是一件花絲鑲嵌這樣的中國傳統技藝的作品,是一種文化的分享?!?/p>
在這對父子的接力傳承中,我們看到了清醒、克制和審慎的非遺人狀態——對傳承現狀和未來的清醒、對紛繁華麗技藝創作作品的克制和對每一步發展和規劃的審慎。
而這些,足夠他們扛起這項技藝,再傳承。
策劃|董宇平
撰文|農 墨
編輯|波 仔
校對|煦 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