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言:老齡化加劇,應探索多元智能養老模式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首經典老歌,不止唱出了歌者情懷,還唱出了千萬子女的心聲。
然而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如何將“陪父母變老”做成一件浪漫的事,難度可不小。尤其是老年人對養老、醫療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種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在一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3月4日,多位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言,解決健康和養老問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醫養結合,各地應當積極探索多元智能化“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大力發展智慧養老,通過信息技術將居家老人、社區、政府、服務提供者聯系起來,搭建老年服務熱線、緊急呼救系統、數字信息管理等平臺,實現對老年人健康管理、應急救助、生活照料等全方位服務。
醫養結合需求旺盛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路南街道方林村黨委書記方中華,是連任三屆的“老代表”,今年是其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第11年,他一直關注農村養老問題。
在推行村居集中養老過程中,有一個問題讓方中華心生困惑,“近年來,村集體經濟發展得不錯,興辦了養老院,多年來卻出現了一個問題。受傳統風俗觀念影響,如果老人在養老院這間房間里過世,其他老人的子女就不愿意再讓父母住進去,導致房屋空置率高達50%。”
針對這一問題,方中華代表開展調研,收集意見。他認為,應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社會化養老才是出路,即使采取居家養老模式,社區醫療服務也要及時跟上,同時應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專業性養老機構,通過“醫養結合”,解決村級集中養老的弊端,提供差別化的養老服務。這樣一來,就不存在上述這種不敢入住的情形,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
在浙江,隨著醫改的推進,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實現了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全覆蓋,養老照料中心也基本實現了基層全覆蓋。可是,代表們在調研中發現,這些機構從規劃布局到運作機制,仍然存在“兩張皮”現象。
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4063萬人,完全失能1000多萬人,他們最需要醫養結合服務,但目前的醫療服務體系不能接納,養老機構有醫療服務功能的也只有20%。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衛紅指出,隨著社會發展,養老和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日趨龐大,但在現實中,醫養結合服務需求與承載力不對稱問題較為突出,給現行養老和健康體系帶來嚴重挑戰。同時,醫養結合行業管理體制不完善,醫養結合醫保支付政策難以保障護理需求等問題,也制約了“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
在調研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余梅也發現了類似問題,由于養老市場化進程緩慢,各省、市、地區還是以單一的公辦養老機構形式為主,社會資源利用率不高,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嚴重滯后,老年人現有住房不能適應老年人生活特性,社區戶外環境適老性欠佳,養老服務設施配套不足,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余梅看來,由于各地區差異性比較大,養老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實施醫養結合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工作機制不完善,養老與衛生醫療服務在政策上沒有新突破,養老與醫療保險還不能實現無縫連接;養老護理從業人員缺乏,從業者綜合素質偏低、培訓機構不健全、工資待遇低,相應的社會保障不到位;養老與健康服務產業政策不配套,形成不了循環經濟。所以,養老健康服務體系很難形成。
優化政府頂層設計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有關醫養結合的文件,進行了頂層設計,其中提及建立以“醫聯體”為專業技術支撐的“個性化”健康服務體系。
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與市級醫院、省級醫院建立“醫聯體”,把綜合醫療專家和中醫康復專家納入到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開展“個性化”簽約服務,收到一定效果。
“發展醫養結合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聚焦健康產業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創新之舉、必由之路。”羅衛紅認為,當前,在積極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基本建立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法規體系,多元化、多途徑形成醫養結合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其所需的、可負擔的公共服務。
從頂層設計方面,羅衛紅建議,首先要完善標準,從國家層面制定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標準、醫養結合機構基本標準,完善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其次要明確分類,科學規劃,認真研究失能老人分布,做好護理型機構建設規劃。還要分類施策,經權威評估,醫養結合服務對象中,涉及醫療費用的由醫保承擔;需要長期照護的,由護理補貼、服務補貼或護理保險資金承擔。
羅衛紅說,應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資本發展醫養結合的扶植政策,引入專業醫養結合品牌企業入駐。規劃、土地、財稅、金融等部門要為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在規劃布局、土地使用、財政補貼、稅費減免、融資擔保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有步驟、有規劃地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
構建經費保障制度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落實護理補貼和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然而目前這項工作進展緩慢。
因此,羅衛紅呼吁,要盡快組織專家進行評估,提出較為完善的方案,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
“結合老年人對護理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引入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作為必要的輔助體系。加強頂層設計,設立老年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加快推進康復養老護理一體化,設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推動。”余梅補充說。
為確保醫養結合取得切實成效,羅衛紅還指出,在大力發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同時,各相關部門要依據職責分工,加強行業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查處力度。探索建立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評估制度和退出機制,定期組織有關方面專家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綜合績效評估。
羅衛紅告訴記者,“評價結果應作為政府購買服務和對機構獎懲的重要依據,確保政府資金投入發揮最大效益,醫養結合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穩步提升,老年人群的滿意度得到較大提高。”
(原文題為《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多位代表建言,探索多元智能養老模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