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潮起星落》:關于個體與大海之間的糾纏關系
小焚
【編者按】旅行寫作界的風向標,愛德華·斯坦福旅行寫作獎月前在倫敦決出,“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書”大獎被授予保加利亞籍詩人、作家卡帕卡·卡薩波娃以重返巴爾干為題材撰寫的《邊境:在歐洲邊緣旅行》(Border:A Journey to the Edge of Europe)。本欄目近期已刊發多篇書評文字介紹“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書”得獎及入圍作品,此次要向各位讀者推薦的是英國作家菲利普·霍爾以海洋為題的跨文體作品《潮起星落》(Rising Tide Fallinig Star)。
《潮起星落》(Rising Tide Fallinig Star),Fourth Estate Ltd. 2017年6月出版
我曾聽過一個比喻,把寫作比作一場海上旅行:因為作家和水手一樣,總是自愿踏上冒險之旅,又在歸鄉之后向人們描繪自己在途中遇到的故事。當我閱讀《潮起星落》時,這個比喻始終在我腦海中盤旋。
真的很難準確地概述《潮起星落》這本書究竟寫了什么,封面上列印的紅色書名大概會讓很多人瞪大眼睛——RISINGTIDEFALLINGSTAR,單詞粘連在一起,如海藻或深淵般糾纏不清,而這個奇異的書名似乎也與作者所采用的奇異文體相匹配——像游記又不是游記,像小說又不是小說,像回憶錄,同時也像一本文學評論集。
這種融合、拼貼了不同文體的后現代寫作方式,讓我忍不住想到杰夫·戴爾(Geoff Dyer),他那本無法歸類的爵士樂之書《然而,很美》就像其自稱的那樣“充滿了爵士樂即興精神”,散漫的結構,獨立成篇、毫無關聯性的內容,及富有情感的敘述,讓閱讀過程變得跟閑逛一樣,沒有了目的性。《潮起星落》也一樣,從第一個章節《漲潮》開始,到第十個章節《海浪不復狂暴》結束,我們至少讀到回憶錄、詩歌、散文、文化評論、小說,或者說想象式評論等幾種不同書寫方式。而當我們進一步了解到這本書在亞馬遜上架時,出現在“科學與自然/動物科學”類別而非“旅行與假日/旅游文學”類別中,也就不會感到過分吃驚了。
《潮起星落》首先以自傳開篇,講述個體與海之間親密關系。對于我們而言,海可能意味著度假勝地,但對于作者菲利普·霍爾,卻是生活的全部。他說:“我每天都因為要親近水而焦慮……我無比習慣于海,又無比畏懼海,我熱愛海,有時只有在海邊才能思考。只有海是我的家。”無數次潛泳、無數次漫步,他與沉船對話,與生物的殘骸流連,海是他唯一的主角。
菲利普·霍爾出生于英國南安普頓的海邊,他曾寫過一系列關于海的非虛構作品。其中,《利維坦或鯨魚》贏得了BBC薩繆爾·約翰遜大獎。他還發起了海洋題材小說《白鯨》(Moby Dick)的群體朗讀項目。他的寫作和生活始終糾纏于海。
但別太指望這次你會讀到一個溫柔的、充滿魅力的自然景觀,正如也別指望作者會用清晰而理性的筆觸將他豐富的材料組合起來。霍爾更愛描寫那些喜怒無常的、神秘的海,描繪它可怖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魅力,“在水邊,恐怖與美總是手牽著手到來”。他寫南安普頓那霧氣彌漫、頃刻間又狂濤大作的海,寫鱈魚角那時而嚴峻陰郁、時而澄澈明朗的海,還有托基鎮上的海、威爾士的海岸,甚至泰晤士河的入海口……他寫海洋中豐富的生物,尤其是鯨類和鳥類,寫海上的月亮,也寫月亮作用下的潮汐。“浪潮(tide)就是時間(time),這兩個詞有同一個詞根,‘打掃(tide)’也是一樣。我們都被時間打掃干凈。”
作者躺在死去的海豚身邊。資料 圖
于是這本書以死亡開端,以海洋的打掃開端:一場風暴過后,作者在家鄉南安普頓的海岸上,以自己的方式與死在海水中的動物們交流。潮水涌起的星辰夜下曾發生太多故事。他撕掉了一只死掉的反嘴鷸的頭,然后是一頭鹿的遺體。他帶走了鹿的頭骨,“裝進塑料袋里,系在自行車后座上”。接著,他離開故鄉,移轉到新英格蘭的鱈魚角,在那里他遇到一頭死去的海豚。他躺在海豚身邊,“像一個情人,她的身體如同我的身體的鏡像”。一張黑白照片記錄了這個瞬間,海豚優雅的身軀失去生命,堆疊在一邊,但他仍認為與這復雜多能的生物相比,自己不過是個半瞎半聾的存在。他坦白地描繪死亡,描繪瀕臨溺死的體驗,臨死前惦記著家里的狗無人照看,如同描繪日常生活一樣自然。
隨后,他離開個人的私密領地,開始沉浸在與海有關的文學世界中。作家們紛紛歷險入海,而最偉大的那些最終都沒能返程。弗吉尼亞·伍爾芙自溺河心,又何嘗不是溺死在自己心靈的風暴里。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梅爾維爾的《白鯨》,伍爾芙的《到燈塔去》,杰克·倫敦的《馬丁·伊登》,西爾維亞·普拉斯的《鐘形罩》……如霍爾本人一般,踏入水汽朦朧的世界,陷入過于充沛的情感和瘋狂,在囈語中被海迷惑,或者被海毀滅。而霍爾的風格也如海水一般:他的文字流連、吸吐、搏動、變遷,松散地牽連在一起,像一個黑洞,卻是由光線組成的。
書中倒有一段故事因風味獨特清新而格外有趣:那位鱈魚角的女主人帕特·德·格魯特,她有位flapper式的迷人母親,曾為卡波特設計公寓和舞廳。她自己也曾為《巴黎評論》工作,抄寫過貝克特的小說手稿。但她似乎始終無法真正融入浮華的上流社會生活。這個故事里也有死亡——她的曾祖父母死于泰坦尼克海難,并因紳士精神為人稱頌,而這或許是一個預兆,因為帕特最終選擇定居普羅威斯頓小鎮,回到她最愛的大海身邊。帕特在全書中是一個時常出現的重要角色,但在一系列破碎而憂郁的片段中,這個從菲茨杰拉德時代走來的故事也熠熠閃光。
回到《潮起星落》——這本書究竟寫了什么?或許是三分之一的自傳,三分之一的自然或超自然游記,和三分之一的文學評論吧。海包容了鯨歌、鳥群、沉船的殘骸,而霍爾也用他的書包容了自我、回憶、風景和文學。本書的起始處,他從家中尋得的童年筆記本里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而結尾,在冬日的沙丘上,他“脫掉衣物,開始游泳,在凍結的海水中,如一頭海豚。”他跳入海中離開了我們,如《暴風雨》中的精靈,恐怕要到下一本書才會從海里露頭了。
英國作家菲利普·霍爾在2009年憑《利維坦或鯨魚》(Leviathan or, The Whale)一書奪得BBC薩繆爾·約翰遜大獎的非虛構文學獎項。資料 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