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委員建議推進廣州“史語所”遺址修繕保護,廣東省文旅廳答復
據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9月28日消息,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近日答復省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許瑞生委員關于以“史語所”紀念日為契機,推進廣州“史語所”歷史遺址修繕保護工作的提案稱,柏園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12號,是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舊址,下一步廣東將完成“史語所”修繕布展工作,10月22日前完成陳列布展工作,舉辦“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暫定名)展覽。
據羊城晚報?羊城派今年8月報道,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柏園修繕與活化利用項目負責人蔡凌介紹,今年10月22日柏園修繕工作將全部結束,屆時“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暫定名)主題展覽將在這里開幕。蔡凌說:“選在10月22日是因為它是‘史語所’的創立日期。我們將以展覽的形式把‘史語所’的創辦歷程及它對中國現代學術體系的貢獻展示出來。”
推動“史語所”保護修繕具有積極意義
經綜合廣東省委宣傳部、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廣州市政府等單位意見,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稱,柏園位于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12號,是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舊址,建于民國時期,建筑保存完好,價值突出,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影響和開創性的重要意義。
1928年7月,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立于文明路國立中山大學內,10月在柏園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國立考古學、歷史學和語言學等現代人文學科的研究機構,聚集了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羅常培、李方桂、董作賓等一批享譽世界的學者,在殷墟考古發掘、古文字、民俗學、方言調查、人類學、民族學等多個領域取得輝煌成績,奠定了中國現代新學術發展的起點,并在此創辦出版了第一本官辦歷史學、考古學和語言學學術期刊《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8年2月8日該建筑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廣州市歷史建筑。
國家文物局、廣東省政府高度重視柏園在中國考古學歷史上的重要意義。4月18日,國家文物局李群局長批示: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舊址(柏園)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發展歷史的重要見證,要加強保護利用,展示中國考古學和學者深厚的愛國情懷、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4月24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同志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舊址(柏園)保護利用工作的報告》上作出批示:感謝國家文物局對我省工作的支持,請落實好有關工作。4月25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同志在報告上作出批示:落實好李希書記、李群局長批示精神,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已完成“史語所”內住戶搬遷,加快修繕進度
關于“史語所”修繕布展進展情況,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答復稱:
(一)建立領導協調機制。為落實“史語所”保護利用工作,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廣州市人民政府,越秀區人民政府成立了“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舊址(柏園)保護利用工作協調小組”,負責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舊址(柏園)保護利用日常協調工作。5月18日、6月9日、8月2日,省文化和旅游廳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協調會,聽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關于“史語所”保護利用工作進展情況匯報,聽取相關單位意見建議,并針對實際存在問題,研究下一步工作計劃,積極推動“史語所”保護利用項目的開展。此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與廣州市自然資源、房管、文物部門及東山街道等單位開展具體落實協調工作,并得到各有關單位積極配合與支持。
(二)完成住戶搬遷工作。在省委辦公廳、省委宣傳部大力支持下,廣州市人民政府、越秀區人民政府等有關部門開展大量協調工作,通過房屋調換等方式,于6月15日完成“史語所”內住戶的搬遷工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隨即對該建筑的修繕區域,即西座一層、二層和入口伊斯蘭風格拱券門廊進行了現場勘查工作。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修繕方案,并于7月15日通過了審批。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對“史語所”產權、歷史建筑保護、喬木修整等方面工作給予支持與指導。
(三)提高文物保護層級。7月23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十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將柏園(“史語所”)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目前,正在開展柏園“四有”工作。
(四)加快修繕進度。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了《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柏園修繕設計方案》,并于8月1日獲得批準。省考古院扎實推進“史語所”修繕工作,已完成室內外墻面和天花的清理;樓、地面被覆蓋的原花階磚恢復,以及破損和缺失花階磚的修補;樓梯和樓梯欄桿、扶手的原狀修補;門窗以及門楣、窗楣的原狀修整;排污管道的處理;嚴重影響文物安全和外觀的電箱和電表等的遷移。
下一步計劃:10月22日前完成陳列布展工作
關于下一步工作計劃,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答復稱:
(一)加強“史語所”價值研究闡釋。“史語所”滋養數代中華學人,是海峽兩岸史學界共同的原初之地,應充分發揮其增強兩岸歷史認同感的作用,使其成為海峽兩岸學界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尋根之旅的重要基地。省文化和旅游廳將聯合有關單位持續深入挖掘“史語所”創辦的相關史實及其對中國現代學術體系建構做出的貢獻。加強對文物本體及其建成環境的價值研究。加強對相關歷史人物、事件等史料的挖掘研究,依托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平臺,組織省“三師”專業志愿者參與相關史料挖掘整理與保存,舉辦“史語所”相關紀念活動,協調媒體做好宣傳推廣工作。
(二)完成“史語所”修繕布展工作。完成“史語所”修繕工作,包括室內裝飾;門窗、樓梯欄桿扶手的油漆以及門窗五金件的安裝;室內人工照明等設施、給排水系統。10月22日前完成陳列布展工作,首層引進廣東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項目“粵書吧”,二層舉辦“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暫定名)展覽。
(三)持續推進“史語所”保護利用。一是按程序對“史語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環境風貌進行整治;二是在條件成熟時將其作為展示中國考古歷史的專題陳列館,向公眾展示中國考古學獨特的發展軌跡,展示中國考古學的開創對中華文明研究和傳承的重大意義,創新博物館與社區居民共享資源的模式;三是結合新河浦歷史街區活化需要,開展服務于社區乃至城市的整體性保護與利用,與周邊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五大僑園等有機串聯,形成研學游徑,充分發揮文化文物資源的綜合效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