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陰差陽錯的選擇:一次社工體驗,讓遠游學子在異鄉有了羈絆
鏡相欄目首發獨家非虛構作品,如需轉載,請至“湃客工坊”微信后臺聯系
圖文 | 潛秋云
編輯 | 吳筱慧
編者按:
暑假已經過去,上岸的高考生們陸續背上了行囊,邁入大學。也許每個專業都通向一個世界,少有人走過的那條路也許有更別致的風景,通向更奧妙的世界。
此前鏡相欄目發起「讀了“冷門”專業是什么體驗」主題征稿活動,請“過來人”講講他們的故事。下文是第四篇作品,畢業幾年后,她奔走于田間聽不同人的故事,重新審視自己的大學專業,發現它讓自己變得更加善良。
part1
“恭喜你,社會工作,出來以后就是居委會大媽了!”
張張在電話那頭開著玩笑和我說錄取結果出來了。廣東XX大學的社會工作專業。我腦子先是一懵,心想完了滑檔了。
我趕緊致電猴子:“我被第三志愿錄取了,要去廣東,你呢?!卑雮€小時后,她回電,也是第三志愿,去江西學新聞。
就這樣,我們錯過了從小一起讀到老的機會。
2014年高考后的夏天,我和我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同學兼室友猴子一直在打暑假工,分數出來時我倆還在路邊發傳單。我家里沒電腦,大我三歲的鄰居張張自告奮勇給我倆查分。508,兩人一模一樣,聽到消息后我們抱著傳單在樹下歡呼:一樣的分數,又可以上一樣的大學了!
前兩個志愿我們填得一模一樣,第三個志愿我們決定自由發揮,天南海北,只想離家越遠越好。為了確保被錄取,我都選擇了專業『可接受調劑』——但不承想會被調劑到從來沒聽過的專業。
家里人最高學歷初中,身邊也沒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樣本,也就任由我去了。我媽問我什么是社會工作?想了半天只好照著百度念:“助人的職業,幫助困難群體,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聽到最后幾個字我媽有了初步判斷,和張張說的一樣,出來是吃皇糧?!澳峭?,正式工,去吧!”——在村里,父母們對編制有接近狂熱的崇拜。
Part2
2014年8月末,父母和我第一次乘飛機前往廣州,之后又轉道高鐵、出租才到達學校。我暫時擱置被調劑的情緒,享受著人生第一次出遠門的興奮。巨大的闊葉林、琳瑯滿目的好吃食、聽不懂的粵語還有老家見不到的高樓大廈,廣東的一切對我來說陌生又新奇。
宿舍里8個人,除我之外都是廣東本地的,分別來自粵北、粵西、潮汕和珠三角,入學之前我們就在新生群里聊得火熱,見了面更是如老朋友般嘰嘰喳喳問候不停。我問舍友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有的是家里念過書的哥哥姐姐給把關;有的是高考失利不想再補一年,仔細對比覺得這個好考研;還有的是和我一樣被調劑進來的,總之都不是自己主動選擇。
只有一個姍姍來遲的深圳女孩小林,因為真的很喜歡社工,以高出我們四十多分的成績,第一志愿錄取社會學。小林小時候去香港親戚家住,有一次走丟是社工把她帶去警署并通知她的親戚。她打算以后去香港讀研,社工在香港很受尊重,她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社工。
我告訴自己,既然命運把我調劑到了這里,還遇到了有偉大志向的舍友,就應該向人家學習,將來也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那時的我對未來毫無規劃,浪潮把我帶到哪里,我便在哪里安營扎寨。
高中時老師總說,上了大學就徹底解放了。我一直把此話銘記在心,暑假便開始規劃大學生涯:參加社團、打學生工、四處旅行、當學生干部……總之,我再也不要拼命讀書了,我只要每門及格。
由此,我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活。
Part3
我至今還記得第一堂專業課,社會學概論。一個五十多歲模樣的副教授給我們講課,師姐們背后管她叫黃元帥,因為她非常嚴格,像元帥一樣面帶厲色、不怒自威。黃元帥頭發花白,一身老式西裝和規規矩矩的黑框眼鏡掛在臉上,一進門就站在門口一言不發,眼睛像機關槍一樣掃射一遍全專業的同學。
全專業其實不到50人,還不如高中一個班人多。這門學科新開不到三年,連畢業生都沒有,在學校存在感也極弱,參加同鄉會和各種社團活動,自我介紹時,他們都會瞪大眼睛:咱們學校還有這個專業?
學校確定可以轉專業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報名,開學一個月,卷鋪蓋跑路的有四分之一,其中還包括我們宿舍的兩個。我由于疲于應付轉專業考試,留了下來。
我們學校的電腦課
黃元帥見教室徹底安靜下來,才走上講臺。第一句話便是下馬威:“以后我的課點名只要有一次沒到,平時成績直接為零,掛科了重修。”她面色冷靜地一個個念著名字,有個新疆同學睡午覺沒趕過來,直接掛科,這學期也不用趕過來了。黃元帥讓教室里彌漫著肅殺的氣氛,所有人都不寒而栗,乖乖拿起課本。
“很多人以為社會學沒用,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進社會,更沒有接觸過社會學?!?“社會學會讓你俯視人間悲苦,洞悉背后錯綜復雜的歷史文化關系。” ……
這些元帥的金句即便是現在,我還能脫口而出。為了不掛科,我不敢逃她的課,齊美爾、涂爾干、米爾斯、費孝通,這些中外社會學名家和他們的理論我如數家珍。但我一個也愛不起來,枯燥極了。
反而是另一個社會心理學老師的課,讓我興趣漸濃。老師總會在課堂上做簡單的心理小游戲,我們參與度很高,等到玩累了,老師才開始講解每一種行為背后的行為動機和心理學原理。我由此知道了很多專業名詞,也越來越喜歡閱讀相關書籍,還在老師的引薦下進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勤工儉學,給老師做助手,擺沙盤,組織小組活動、閱讀沙龍,在工作中學習。
我在大學的心理咨詢中心當值
大一學期末,這門課程我拿了專業第一,順利獲得二等獎學金。 “社會工作也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煩人嘛!”——3000塊獎金到賬,我心里美滋滋。
Part4
進入大二,課程內容更具體了: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社會工作行政……都是日后工作實操需要的基礎,但我越來越提不起興趣。
抵觸情緒一旦開始就很難收場。我遲來的叛逆表現在學習上頻繁地曠課去圖書館看閑書、完全抄襲應付作業、考試靠小林學霸的支援——她給我們做份提綱拿去背,勉強能過及格線。厭學的效果很明顯:大二開始,我的成績一落千丈。
我找到了新方向——寫作。當時我在一家旅游網站兼職做編輯,每個月有1500元工資,加上父母給的生活費,日子足夠滋潤。閑下來,我就坐高校聯誼的大巴車去珠三角其他城市短途旅行,或者泡在圖書館看小說。
此外,我對各種除專業之外的事情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月喜歡日本文化,下個月迷上經濟學,彼時公眾號興起,我便注冊了一個寫校園日記,積累了一定粉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到了后半學期,我開始感覺吃力了。學社會統計,用科研的方法做社會調查,需要大量的數理公式和調查研究方式。不止我,一群混日子的學渣都傻眼了,看著黑板上奇奇怪怪的符號,不知如何是好,眼看著學期快結束,教授心急如焚,考試前一晚還在喊我們“復習”, 即便如此,我們也是勉強糊弄完考試。全專業42人,掛了16個。我算幸運, 60分再次險過。但我已經不知道這個專業的意義在哪里。
Part5
從大一開始,我就被安排上了社會實踐。當時大三的學姐們要離校實習,需要把手頭的個案轉交給下一級學弟學妹。社團里一個和我關系很好小師姐問我愿不愿意和她一起探訪孤寡老人,每個月一次?!敖煌ㄙM社工機構給報銷,還能加學分?!蔽宜诘拇髮W城遠離市區,沒有機會接觸當地人,便跟著一起去了,沒想到這一去就是五年。
參加幫扶項目
這是一個社工機構發起的“醫療援助計劃”小組,聯合高校醫學人才去探訪孤寡老人。我既不學醫也不屬于人才,還是被選上了。原因無他,之前的學生們都嫌累放棄了。D市很大,一年四季極為悶熱,探訪對象都住在犄角旮旯,每去一趟往返要乘4小時公交車,探訪1小時。很多人因為學業沒繼續堅持。
我是純粹當玩兒去的。在此之前,我沒走進過任何一個廣東本地人家里,去了之后場景令我詫異。一個有近百年歷史的小樓住著廖婆婆一個人,她83歲了,全身浮腫,有多年的痛風、糖尿病、高血壓,關節腫大,全身皮膚松弛得像布袋子一樣覆在骨頭上,坐立都不方便。
老婆婆家住的地方
帶教社工說,她是個苦命人,年輕時候老公去世,十多年前兩個兒子也相繼去世,唯一的女兒遠嫁江西,一年也回不來一趟。婆婆一直是政府在管。隔三差五有人上門打掃衛生,每天兩頓飯,還有每月一次的醫療服務。婆婆倒是很樂觀,什么時候都笑嘻嘻的,還很健談,說著我聽不懂的莞式白話,一見我們就招呼我們吃新年糖。我看那鐵皮罐子,至少有30年的歷史。
一個月探訪一次,師姐后來忙于功課,改成我和舍友小林去。小林和婆婆能勉強溝通,提前一天打電話確認,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D市南城的城中村密密麻麻都是樓,每棟樓都是小作坊,嘈雜聲一片,沒蓋的下水溝里時常竄出老鼠。我們去一次,回來得緩一整天。即便如此也沒有想過放棄,當作是每月公費旅游。
中秋節做志愿者給孤寡老人送親手烤的月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和婆婆逐漸熟悉了起來,知道了更多她的故事:她的爸爸和叔叔們是廣州碼頭扛大包的,后來去香港闖蕩就留了下來;她小時候正是抗戰時期,日本鬼子來村了,她們就趕緊鉆牛棚,臉上涂糞躲藏;她老公大她七歲,對她非常好,可惜生命英年早逝;即便是冬天,她也有沖涼的習慣……小林翻譯一句,我聽一句,遇上聽不懂的我們就笑著聽她說。
婆婆的鄰居是個湖南來的年輕租戶,告訴我們,每次我們走后,婆婆總會在門口站很久。從此我和小林約定,一定要堅持到畢業。暑假來臨前,我們也會提前跟婆婆打好招呼,“兩個月后我就回D市啦,到時候再來看您!”婆婆每次推辭,不要來了,太折騰??擅看蝸矶及l現,她已經拿出了砂糖橘,沖好了白開水。
一晃眼大三了,實踐課程正式開始。小組、社區、個案實踐都需要開始下田野。我因為當初的一時興起提前完成了作業。成果展示上,沒有PPT,我們平實講述了和婆婆的故事,教授大為感動,感受到這屆孩子里難得的自覺,給我們的作業打了最高分。
舍友跟我去探望婆婆
我知道小林不是圖高分,她就是人格高尚;而我也習慣成自然,哪個月沒去探訪,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氐郊椅乙矔透改钢v述婆婆的故事,他們覺得婆婆像是我們家失散的親人。很難想象,一個遠游的學子,在2200公里外的異鄉有了羈絆。
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差,有一回探訪前打電話沒人接,后來社工告訴我們,她住院了。再次去她家探訪時,她整個人已經瘦了一大圈,身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還記得我們第一次探訪時,她還能走到村口的棋牌室和人聊聊天,等到我大三下學期再去探訪時,她已經“長在凳子里了”。考慮到婆婆的狀況,我和小林萌生了給她做一本生命故事冊的想法。
我倆從各處收集來她的相片、她的故事,像是做手賬,花花綠綠畫滿了本子,最后還多情地把我們的合影貼在了首頁,以確定它是屬于我們的共同回憶。婆婆收到故事冊后很感動,可惜她不識字,只能從照片里回憶這幾年探訪的點滴:我們買的花、帶來的蚊香,三人在門口的合影,冬天的、夏天的,滿滿一本子。
Part6
進入大四,同學們開始到處找實習。畢業的師姐們也回來分享經驗,五個前輩四個都提及工資低,其他前輩們也都選擇了轉行或考研。這更引起了我們的共鳴,精神病院、疾控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福利機構……學校定點的實習單位就只有這么多,一如當年張張的判斷,我往后的人生,大概率也是這些歸宿——成為年輕的社區工作人員,等待一級一級考試,做一個又一個個案。十年之后,終于熬成工資8000的督導。一想到這些,我便又退卻了。
我喜歡寫作,之前那份旅游網站的兼職,我一直干到了大四,以后我也想靠筆吃飯。于是,我繞過了學校的推薦,只身前往深圳找工作。最后即將心灰意冷時,我被一家業內老牌的上市公司看中,拿著高中畢業證走了特批,進入總經辦成了一名寫材料的運營。而我的舍友們,包括深切熱愛此行業的小林,都開始備考公務員。
實習期間,我只要有空就回D市。約著舍友一起去看婆婆。有一回還碰上了她回鄉的女兒,婆婆的女兒已是阿姨年紀,拉著我們的手,一直說謝謝好社工。我至今仍不認為自己有多具備社工精神,只是兩個年輕人和一個孤獨的老人,因為真實的感情聯結在一起而已。
時間很快,2018年6月,我們大學畢業了。拍畢業照時,班里只有19個人,離開的人各有理由——轉學了、換專業了、當兵了……觸目驚心的蕭條,和輔導員合影,她內心復雜地祝我們前程似錦。
那時我已經醉心工作,出入CBD開著各種融資、招標的會議,過上了小時候幻想的白領生活。工作起來日子飛轉,我把畢業酒會也錯過了。聽舍友說,輔導員在席間哭了,我們是她博士畢業后帶出來的第一屆孩子,看著這些二本生,她不知道我們能去到何方,但又真心地希望我們能熱愛自己的生活,像小云(我)一樣。我內心突然被什么擊中,一陣感動。
Part7
2022年,已經是我畢業的第五年。這5年里我換了五份工作,去了100多個城市。當初離開學校時的宏圖大志被現實摧殘得七零八落,我關心人類,喜歡文學,但工作越久越覺得毫無意義。從MCN機構,到大型互聯網公司,我總是用下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來逃避當下的難題。
此時我已經25歲,每天渾渾噩噩,經歷了人生最迷茫的一段時間。當時正值中國慈善展覽會在深圳召開,逛展時,我與昔日同窗阿青相遇。她和小林一樣,也熱愛著社工事業。她告訴我,她現在在一家社工機構做主任,為戒毒所提供矯正服務。
和她溝通時,能很快從她的眼神里看到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她給我講如何面對家屬、如何了解案主以及這份職業的價值。那樣清澈的熱愛我已經不再有了。
但最后,她話頭一變,告訴我她準備離職了:在深圳一個月4500,要不是公司包住,根本養不活自己?!吧绻ひ矝]什么好的,每天都是瑣事”,于是她和我講述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案主謊話連篇、家人把她當保姆、公司隔三差五克扣、雜事無窮無盡……總之一地雞毛,這才是她真正的想法。
“小云,其實我很羨慕你有一技之長,我是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沒得選擇。”我這才發現,我所向往的,不過都是自以為是。整理好心情,我還是決定讓自己回到寫作的道路上。
再后來我因為家中變故回去,成了一名非虛構寫作者,奔走于田間聽不同人的故事。
我開始聯系許久未見的老師,請教讀博的師姐,閱讀專業的社會學書籍,渴望了解真實的中國,也希望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這一切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大學專業,它使我直面自己軟弱的內心,它使我對抗迷茫、堅守自尊,最重要的是,它使我變得更加善良。
歡迎關注「讀了”冷門”專業是什么體驗」專題:
目前鏡相欄目除定期發布的主題征稿活動外,也長期接受投稿。關于稿件,可以是大時代的小人物,有群像意義的個體故事,反映社會現象和社會癥候的非虛構作品等。
投稿郵箱:reflections@thepaper.cn
(投稿請附上姓名和聯系方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