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現金社會有這么多優點為何現在仍不現實?需解決11個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讓消費人口眾多的中國,立即變得舉世矚目。尤其是手機支付在中國,由于在消費者中的普及程度非常廣,讓美國科技公司都眼紅不已。比如現在深圳,從商場超市、街頭小鋪到出行工具,處處一“碼”當先,手機掃一掃即可支付。媒體報端,什么韓國總統目瞪口呆,什么臺灣人震驚不已之類的大標題,不斷飄過。手機支付的前景究竟如何?能夠讓中國走向真正的無現金社會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好回答。
理論上,無現金社會是指能用現金支付的地方都能用上移動支付,讓“無現金”成為新的主流支付方式。不是“消滅現金”,而是讓支付不再受現金的約束。在那個時候,人們只要拿著手機,不帶現金也能暢通無阻。正如所有中國的消費創新幾乎都是來自國外一樣,無現金社會這個概念也不是中國首創。據美國CNBC新聞臺2014年的報道,瑞典工業動力學副教授Niklas Arvidsson的一份報告就強調,到2030年,瑞典或將成為首個不使用現金的國家(無現金社會)。此后世界上還有幾個國家也宣布要建成無現金社會。在中國,2017年2月28日,馬云的支付寶就公開宣布,希望用5年時間,推動中國率先進入無現金社會。
在中國,人們現在看重和推廣無現金社會的理由非常樂觀。首先,大家都相信無現金社會是社會未來的方向。以支付寶為例,無現金社會意味著:更方便(吃喝玩樂行、政務金融醫療)、更安全(沒有假幣問題,不怕丟錢包,減少搶奪偷盜犯罪、更高效(少排隊、不用點鈔,加速經貿資金流轉,社會信用體系更完善)、更普惠(信用將等于財富,只要個人信用良好,都能獲得公平金融和公共服務)、更環保(節約貨幣造成成本、減少碳排放,減少貨幣交易中的細菌傳播機會)。其次,無現金社會里,不僅支付可以瞬間完成,而且每一次日常消費,都能為自己積累更多信用,并能將這些信用轉化為財富,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和公共服務。
也許是受到超級樂觀的情緒支配,也許是網絡水軍的炒作,人們包括媒體,也包括專家,甚至對“什么是人民幣”都開始懷疑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了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有人就質疑,“人民幣”是否指的就是人民幣紙幣硬幣呢?目前法律對此沒有明確定義啊!這當然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邏輯或者智商的問題。你拿張撲克牌能當人民幣嗎?無非是有人忽然忘記了人民幣長什么樣子了!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發布的《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251.11億筆,金額3687.2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64%和6.91%。但是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2%和45.59%。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支付業務1639.02億筆,金額99.2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53%和100.65%。從這些數據可見,中國的移動支付和支付機構發生增長率,遠高于其他非現金支付業務。移動支付以及無現金社會屬于是一種必然會到來的趨勢,不可阻擋。
問題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多了去了,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用多快速度去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現在距離無現金社會以及移動支付的全面普及,賦予其法定地位,還有很遠的距離。這根本就不是個技術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而是一個政策問題,一個法律問題。要知道,政策和法律是決定支付的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有了這個依據,就是白條也能當貨幣,何況貨幣基礎上移動支付?!所以,最關鍵的是政策和法律,這是未來發展的關鍵,也是重大金融風險的關鍵,是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比現在隨波逐流滿嘴跑火車,走到哪里算哪里的移動支付發展模式,走向未來的無現金社會中國還有一大堆的問題沒有做,目前都還作為政策風險敞口擺在那里。
一、人民幣現金的地位。有關人民幣現金使用的法則,尤其是保護性細則;沒有這條,人民幣的法定地位就會商業競爭所動搖。
二、貨幣政策的再均衡。尤其是M0以及儲蓄管理政策;移動支付可不僅僅是支付手段的變化,它還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金融政策大局。
三、貨幣投資的法律和法規。大量貨幣寄存在貨幣流通的中間環節,必然產生大量的貨幣投資,這就讓貨幣投資的有效性受到巨大挑戰。
四、風險控制。如何保障移動支付工具的安全性,包括各個環節的各種風險。
五、監管。誰來監管?怎樣實現有效監管?監管者的法定地位以及法律授權這些還都存在諸多的問題,現在是靠聯合執法來做,今后肯定不行。
六、創新的報備、監管以及政策規范。現在移動支付風起云涌,但誰說移動支付就是唯一的支付工具了?今后的創新還有很多,如何鼓勵這些創新,這就是一個重大政策問題。其實,現在更簡便的是人臉支付,連手機都不用,而且也已進入到實用階段了。
七、賠償的依據和法規。現有金融法規可以覆蓋銀行,儲蓄就有國家保護,但具有類似金融屬性的中介支付機構,法律法規還是擦邊球,尤其是懲罰和資金保護,都還沒有具體的規定,這本身就為違法奠定了基礎,露出了一個巨大的口子。
八、隱私權的保護及其法規。移動支付實際是一種很糟糕的支付手段,只不過中國人的隱私意識不強,所以感覺不強烈。但這種事情因為有上位法存在,所以是必須要提前做好的,不能放在那里不管。現在手機一刷,隨便一個“店小二”都能把你全家搞得一清二楚,這肯定是有大問題的。
九、第三方支付的法定地位。無現金社會是一種社會形態,到了這個程度,肯定是要賦予法定地位的。否則,社會不成為其社會了。
十、特殊群體的保護問題。不會使用的移動支付的老人、殘疾人難道就該死嗎?我們的社會不能這樣做,所以政策法規應該怎樣幫助這樣的群體,就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十一、地下金融的規管。移動支付以及更多的便利支付工具一旦出現,地下金融也會獲得更加便利的條件,這是雙面趨勢,必然出現的,那么法律怎么控制,要修改的法律就很多,刑法和民法恐怕都要改動,工作量極大。
根據現在的市場估算,2016年美國移動支付規模為1120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為9萬億美元。移動支付正在成為很多中國人支付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手段,無現金社會的確正在向中國快步走來,但如果政策法規環境跟不上,這種金融創新為社會帶來的只是風險,而不是進步,只要對比現在就應該做而實際還沒做的事情,就可知道中國的金融風險實際是大到沒有邊際,現在談中國的移動支付的未來,甚至是無現金社會,基本就是扯淡!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完善政策法規是走向無現金社會的核心問題,也是未來移動支付能否健康發展,甚至是有沒有未來的關鍵問題。
(作者系安邦咨詢創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員陳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