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洲雪景畫折射觀念變化:從老勃魯蓋爾到莫奈、馬格里特
在中國,皚皚白雪為山水和文學帶來了一種獨特的審美世界,明代張岱筆下的《湖心亭賞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帶著詩情與畫意。與之相比,冬景在西方畫家筆下如何體現,又呈現出怎樣的隱喻?
喬治·奧特,《羅素街角的黑夜》,1943年荷蘭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就是一位喜歡描繪四季更迭的藝術家,冬天是他尤其喜歡描繪的風景,在他筆下的冬景帶著對光陰逝去的隱喻。以至于勃魯蓋爾被認為將荷蘭繪畫傳統發揚光大的創造者和西方藝術史的轉折點。
1565年,勃魯蓋爾投身于為安特衛普商人兼收藏家尼古拉斯·揚格林克創作杰出的《四季》組畫。該組畫有五幅作品歷經幾個世紀,流傳下來:《暗日》、《牧歸》、《雪中獵人》(這三幅作品藏于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豐收》(藏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收干草》(諾斯蒂茨收藏)。
老勃魯蓋爾,《雪中獵人》,1565在此,最打動觀畫者的,是幾乎前所未有的對非理想化的大自然的關注而沒有參照宗教圖像學或其他圖像學。
《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是一幅值得深究的作品,生動而別致的畫面與《四季》組畫是創作于同一年(1565年),但這幅藏于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的作品卻是弗拉芒風景畫歷史上是一幅真正的杰作。
老勃魯蓋爾,《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15651562年至1566年,正是小冰河期,低地國家經歷了極寒嚴冬。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老勃魯蓋爾等藝術家。
《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使用了精湛的技法,這位弗拉芒大師成功地表現了雪景的一切細微變化和一切細微差別,適合玩樂的冰面、冬日的壯麗天空,被凍住的小船、滑冰、玩冰球和陀螺的人群,冰凍河流兩邊的村舍上蓋著厚厚的雪……有人認出這是位于布魯塞爾東南的帕約特蘭德的圣安娜-佩德教堂的鐘樓俯瞰的場景。
老勃魯蓋爾《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局部)當時,老彼得·勃魯蓋爾定居布魯塞爾已經兩年。他跑遍這個岡巒起伏的地區并愉快地參加他多次在畫中描繪的村莊節慶,最終他帶有原創性地使用黃色調,成功地表現了冬天的冷光線稍帶黃色的特點。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前總策展人菲利普·羅伯茨-瓊斯甚至認為這是一幅超前的印象派作品,“勃魯蓋爾在一種新體裁中證明了他的創新精神:透過使得世界可以被感知的事物即光現象來感知世界,而有朝一日被命名為印象派的風格即濫觴于此。”
老勃魯蓋爾《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局部)事實上,老彼得·勃魯蓋爾大部分的雪景畫都是在1565年前后畫的。例如這幅《三賢士雪中來朝》,畫家甚至描繪了漫天飛雪。
老勃魯蓋爾,《三賢士雪中來朝》,1563《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后來被多次復制。流傳下來的復制品不少于140幅,這幅作品也因此成為老勃魯蓋爾最流行的作品。
小彼得·勃魯蓋爾擅長仔細地復制使他父親獲得成功的作品,僅《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他就復制了約五十幅。除此之外,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的藏品還包括《對無辜者的大屠殺》,這也是兒子復制他父親的冬景畫。
小勃魯蓋爾,《對無辜者的大屠殺》原畫也是創作于1565年,老勃魯蓋爾再現了這個圣經故事:希律王害怕新的猶太人的王即耶穌的降生,下令殺掉耶路撒冷附近全部兩歲以下男孩。
這個故事被放在十六世紀的冬景中。勃魯蓋爾或許暗指當時天主教和新教因破壞圣像運動而爭執不休的低地國家南部的政治現實和宗教現實。
兒子復制父親的另一幅冬景畫《三賢士雪中來朝》,卻沒有漫天飛雪。
《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如同其他出自勃魯蓋爾之手的冬日場景畫,絕對是一幅創新作品。隨后幾十年,雪景畫中誕生了一種真正的繪畫傳統。亨德里克·艾弗坎普是其主要保持者之一。 老勃魯蓋爾的冬景畫遠遠不止是充滿了沉思,它們往往隱藏著某種含義。
莫奈,《喜鵲》,1869 年300多年后的法國,老勃魯蓋爾的風格再次被關注,莫奈的《喜鵲》,在印象派正式確立之前就已經開創了風格。1868年的《喜鵲》中,一改此前明確廓線與陰影的畫法,籬墻的影子在雪地上或長或短,幾乎是律動著的,棲于籬門的靜止不動的小小喜鵲與這種律動以及整個白茫茫的一片世界形成巨大反差,一種孤寂的氣質撲面即來,幾乎讓人想起東坡那些寫于月夜的清麗詞句或元人小令。
畢沙羅,《盧弗申通往凡爾賽的路(雪景)》,1869 年此后,畢沙羅的《蒙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盧弗申通往凡爾賽的路》如同對《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的致敬,色彩豐富柔和,在冷暖色對比中,充滿中間調子的過渡,形成一種細致而變化豐富的灰調子,但卻很明亮。它顯示著光的飽滿,其筆觸均勻而不失活潑變化,粗獷與細致融為一體,表現出畢沙羅特有的藝術風格。它描繪了現代都市的繁忙熱鬧場面。它預示了20世紀畫家描繪景象的變化。
在印象派之后,表現主義畫家康定斯基、馬蒂斯等在看似簡單的構成里萌發出一種平和的天真。而后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里特又以雪景闡述了多重的哲學意義,與馬格里特同時代的喬治·奧特以雪景言說時代工業化時代中無法言說的小鎮生活理想。
馬格里特,《山峰的呼喚》,1943年-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