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輩的故事丨扎根山西 百歲名醫的大愛情懷——記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于載畿教授
導言: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有著百年歷史傳承和65載建院歷史。建院之初,一院就敞開廣博開放的胸襟,吸納來自五湖四海的醫學大家扎根于此。許多前輩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從全國各地來到山西,支援山西。他們艱苦創業、嚴謹求是、勤于治學、敢為人先、勇于探索,建管理制度、樹醫療規范、精心救治病患、挑戰疑難雜癥,注重文化的傳承融合,為醫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全心全意服務三晉人民,為山西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在此,讓我們聆聽前輩的故事,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他們的優秀品質,發揚一院的優良傳統,在醫院快速發展的快車道上,以更加昂揚奮進的步伐前行。
人 物 簡 介
于載畿,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2年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1949年從北京來到山西工作;山西省婦產科奠基人之一。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西省優秀專家,山醫大一院終身教授。曾任山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副院長,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1958年與山西省著名老中醫李翰卿(1972年辭世)合作,共同研究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獲得成功。1971年參加全國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其中宮外孕研究成果被確定為全國22項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及表彰。之后,此項成果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集體獎等。
曾先后被評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還曾兼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婦產科學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婦產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急腹癥專業委員會委員、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科協副主席等諸多社會職務。
受名師熏陶
1920年,于載畿出生在北京一個官宦之家。“舊社會的婦女非常可憐,受到太多壓迫。婦女想自立,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搞教育,另外一個就是當醫生。”家中老人說。數年之間,于載畿姐妹三人都進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就讀。后來,姐姐回到山東濟南工作;妹妹留在北京,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而她自己則選擇支援老區來到山西。
1949年于載畿在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現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與婦產科同事合影,后排左四為于載畿。
于載畿1942年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后即留校工作,為婦產科研究生、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任醫師兼助教、講師等,一直在婦產科崗位上從事教學科研和醫療工作。實習時,于載畿師從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林巧稚,在醫術和醫德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響。當時,北京被日本和德國所占領,醫學作風相對粗暴,對待婦女更是如此。日本投降后,以林巧稚為首,曾受英美醫學作風影響的一批專家,改變了日德遺留的醫學作風,操作更加規范,對待病人也更加體貼。
支援老解放區
1949年,29歲的于載畿沒有結婚,因為只要結了婚,就不能工作。在她的周圍,同事和朋友都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興奮中,紛紛收拾包裹,唱著歌兒,踏上前往中國各地的列車,要為建設新中國作貢獻。
于載畿也被這種氣氛所感染,草草收拾了幾件衣服和日常用品便準備出發。和林巧稚告別時卻受到了阻力,老師的理由是:“你這么天真單純,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太危險了。”但是,她沒有聽從老師的勸說,而是背著行李,義無反顧地坐上火車來到山西。
于載畿承認那時候確實太單純了,她根本沒想到山西的醫療會這樣落后,“子宮破裂”和“子宮內翻”極為常見,“某些醫務人員還是閻錫山那個年代的,操作也是亂七八糟。”可以說,所有的規章制度和病歷書寫,都是她按照北京醫院的模板,重新建立起來的。
攻克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課題
1958年科研小組一起研討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課題,左二為于載畿,右三為李翰卿。
1949年解放后,籌建山西大學醫學院時,她從北京來到山西工作。開始,她在婦產科一直搞西醫,后來在醫療實踐中了解到,只要確診宮外孕,就必須做手術,但這些病人由于沒有生過孩子或想生孩子的較多,加之害怕而不愿做手術。于是,她就開始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宮外孕,探索“活血化瘀”治療的臨床應用。她研讀“藥學名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其他古代中醫經典名著。特別是學習毛主席在1958年對衛生工作的指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這更給她指明了方向。她向老中醫李翰卿求教,于是,他們反復研究實踐,提出了中西醫結合,以“活血化瘀”中藥為主來治療宮外孕的科學方案,終獲成功。使許多患宮外孕的婦女免受開刀之苦,保護了部分生殖功能。一位患了宮外孕的年青武打演員,腹腔內的血液已形成包塊,如開刀就會影響其舞臺生涯。于載畿體察、尊重患者的心情,即用“活血化瘀”方法給予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治,病人腹腔內的包塊消失了,月經也恢復正常,身體健康,重返舞臺,保證了這位演員的練功和演出。山西原平縣一位農婦患宮外孕,病情十分嚴重,多次休克,已經五天沒有大便,也不能排氣,肚子脹得像鼓一樣,聽不到一點腸蠕動的聲音,于載畿和李老中醫采用“攻補兼施”,先疏通胃腸,再補其身,后再“活血化瘀”,用中藥進行治療,終于使患者得到救治。多年來,經他們非手術方法治療的宮外孕患者已數以千計。
牢記周總理的囑托
1970年末,周總理主持召開全國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周總理讓人從北京打電話來,要她前往參加會議。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直到拿到正式通知書,她激動得流下了熱淚。
會議期間周總理接見了與會代表。1971年2月初,這天晚上七時,在會議廳周總理親切接見了于載畿,叮囑她“應該好好為山西人民服務,關心婦幼衛生工作。”在大會上,分別十幾年后,她和恩師林巧稚第一次重逢。
1972年10月,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第二期學習班結業留念
于載畿牢牢記住了周總理“要好好為山西人民服務”這句話。她回來后,又舉辦了好幾期全國、全省的學習班。中西醫結合事業就這樣開展了起來。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上,她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被評為重大貢獻獎。1978年5月,在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上,山醫一院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研究室獲醫藥衛生先進集體獎。
1978年3月,黨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授予山醫一院婦產科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外孕研究室《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療法治療宮外孕》重大貢獻集體一等獎
1978年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頒發給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研究室“醫藥衛生先進集體”
幫患者付檢查費
在于載畿的桌子上,擺著一個淡藍色的蘸筆,于載畿已經用了很多年,身上穿的也是很多年前的衣服。她的物質欲望非常低,按照她教育科里醫生的話:“咱們學醫的,有一技之長,到廣大的農村去,肯定不缺穿,不缺吃,有工資,要紅包干什么?”
她來到山西工作,每個月都有工資,她總會先把飯錢取出來,剩下來的錢,都被她拿去幫助別人。有時候,從農村來的病人,因為嫌花錢,不愿意接受檢查,她就會說:“這個檢查你必須去做,檢查費我可以給你掏。”
2017年11月,于載畿教授在門診精心為患者診治
年過九旬時,于載畿教授仍然堅持每周出七次門診。有時遇到雨雪天,同事們害怕她路上出事,不讓她來,她還要打電話,如果知道有病人等著,她還是會去。她每天想的就是治病救人。
如今,讓于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她沒有辜負周總理的重托,她為山西人民工作了一輩子,奉獻了自己大半生的寶貴年華。
參考書目:《大醫精誠》《醫海風帆 杏林紅花》《我們的楷模》
供稿:院史館 楊麗紅 陶莉娟 田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