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文看懂,匈牙利究竟是不是匈奴后代?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匈奴與匈牙利
作者:那日蘇
校稿:辜漢膺 / 編輯:張章樟
在中國,有一個古早的論斷: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章太炎的《匈奴始遷歐洲考》、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都有提到。今天許多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也沒有完全放棄這個觀點,仍在窮盡力量,去尋找匈牙利人就是匈奴人后代的證據。
東亞的漢朝與匈奴
歐洲的羅馬帝國與匈
都“姓匈”,是一回事么?
一個中歐國家與遙遠東方的民族血脈相連,這引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盡管這個說法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但在民間卻有著極大數量的擁躉。
多瑙河畔,熱情的布達佩斯
他們的祖先竟然是草原上驍勇善戰的匈奴?
(圖:shutterstock)▼
而且不僅是在國內,在匈牙利以及一些西亞國家,也有部分人熱衷于將匈奴與匈牙利等民族攀上關系。這種說法是否有依據?它有多大可能是真相呢?
遠去的北匈奴
匈牙利和匈奴,包括曾經縱橫歐亞的游牧民族匈人,都有一個“匈”字。三者的發音也近似,匈牙利和匈人的第一個音節大致發音為“hun”,而匈奴的第一個音節大致發音為“xun”。
至今,在中亞和我國北方許多民族中,“hun”這個音都代表著“人”的意思。這似乎給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源出一脈的假說,增加了一些可信度。
最早把匈人和匈奴聯系在一起的是德金
也就是那個因為兩國象形文字相像
就說中國起源于埃及殖民的漢學家
(圖:Shutterstock)▼
中國人對匈奴是很熟悉的,這個族群在我國北方生活了上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傳說時期,黃帝北逐葷粥(xūn yù),為華夏族拓展了生存空間。這個葷粥,就是上古時期中原人對匈奴的稱呼。
根據王國維,鬼方、獯粥、葷粥、獫狁
都是匈奴(學術界對此仍存在爭議)
現在的統萬城是匈奴在中國境內的遺址
(圖:高晨翔 / 圖蟲創意)▼
需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匈奴從來都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由不同人種、內部操不同語言的多個民族組成的族群聯盟。經過現代考古學研究,匈奴內部有著蒙古人種、高加索人種,以及二者相混合的圖蘭人種。語言方面,則有阿爾泰語系下諸語支,部分部落甚至操伊朗語族的語言。
通過不斷地兼并戰爭和部落交往
匈奴最后成為了“百蠻大國”
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動的見證
(圖:健忘的行攝世界 / 圖蟲創意)▼
就血統而論,全世界擁有匈奴血統最多的人群,是北方漢人和現代蒙古族。然而這兩個人群所擁有的匈奴血統,也非常稀少,基本都來源于匈奴族群當中,即后來歸附東漢的南匈奴。而北匈奴的下落,至今仍然是個謎。
漢朝傾盡國力的長期戰爭仍無法消滅草原政權
但持續壓力也促使匈奴內部分裂(原因之一)
這確實是一個較好的結果了
公元46年,匈奴發生了最后一次南北分裂。此后,東漢光武帝劉秀及繼任者們抓住了這次機會,一方面拉攏安撫漠南的南匈奴,另一方面重拳打擊北匈奴。在漢朝、南匈奴和鮮卑的聯合打擊之下,北匈奴日漸衰落,每一場戰爭,都讓他們的人口大幅減少。
南匈奴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的另一方
也是南匈奴單于劉淵建立了前趙,開啟五胡十六國的時代
(圖:wiki)▼
北匈奴最后一次見于文獻史料,是在《后漢書·南匈奴列傳》上。“三年(公元91年),北單于復為右校衛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金微山之戰以后,就再也沒有北匈奴蹤跡確切的文字記錄了。
至于他們去了哪里,《后漢書》中還是有一些只言片語的。范曄在評述漢朝北方政策的時候說,“遁走于烏孫之地。”烏孫是當時的西域第一大國,位于巴爾喀什湖以東的中亞地區。
竇憲這一仗是為了戴罪立功
結果一打就出塞5000余里,此后,漠北空矣
為作紀念,還刻下了《封燕然山銘》
(燕然勒石,圖:wiki)▼
《后漢書·西域傳》當中,有一個關于北匈奴遺部的模糊記錄。在漢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北虜呼衍王常展轉蒲類、秦海之間,專制西域”。也就是說,當時仍然有部分北匈奴人活躍在“蒲類”和“秦海”之間。
蒲類是漢朝時西域的一個小國,能確定大致在今新疆巴里坤附近。而秦海,就有一些爭議了。章太炎等部分人認為,秦海指的是“大秦國”,也就是古羅馬。
如果范圍是在蒲類與古羅馬之間
那就是太過模糊的范圍了,幾乎等于沒有位置
不過這種推論并不現實。古羅馬最靠近東方的土地,是在小亞細亞。且不說中間隔著康居、奄蔡和南俄草原上的諸國。從安納托利亞半島到新疆巴里坤,騎馬的話至少也要走半年的時間。所以秦海更有可能指的是新疆的博斯騰湖,這個范圍更加合理。
這個范圍的話就頗為合理了▼
巴里坤草原也是水草豐美之地
不過季節差異很大,是游牧民族的遷徙草場之一
(圖:圖蟲創意)▼
從2世紀以后,在史料上,就再也見不到關于北匈奴的記錄。也許他們融合進了其他民族,也許他們向許多人猜測的那樣,不斷向西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
突然冒出的匈人
公元4世紀,在中亞草原的混沌地帶,東西方文明都不熟知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個戰斗力強大的游牧政權,他們自稱“匈人”。
在西方人的視角下,匈人的“帝國”很有存在感
而且這次沖擊間接導致羅馬滅亡,意義重大
下一次有這個感覺就是蒙古帝國來東歐了▼
公元372年,匈人從里海以西進發,裹挾著阿瓦爾人等中亞、北亞、東歐民族,擊敗了盤踞在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阿蘭人。就此開始了風卷殘云般的西進之路。三年時間,大破薩爾馬提亞人和哥特人,攻入了西方文明的中心地帶——羅馬帝國。
上帝之鞭并非突然降臨(滑動下圖)▼
在匈人的壓力下,西哥特人于376年向羅馬帝國申請避難。并在后來幾十年間造成了東西兩個羅馬帝國的混亂,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城都遭遇到了劫掠。
米蘭大主教安布羅斯在描述這種情況時說:“匈人進攻阿蘭人,阿蘭人進攻哥特人,哥特人進攻泰法爾人和薩爾馬提亞人,而哥特人的流亡也迫使生活在巴爾干的我們離開故鄉。”
約8萬名哥特難民到達多瑙河畔,請求東羅馬的庇護
然而之后他們又開始了和東羅馬的戰爭
(哥特人過河,圖:wiki)▼
這句話說明了,匈人的西進,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多個東方游牧民族一起西遷,給剛剛分裂的東西兩個羅馬帝國造成極大的壓力。
然而,夢魘才剛剛開始。
自395年,匈人就開始將注意力放在東羅馬帝國上
羅馬,危
(圖:wiki)▼
到公元430年,匈人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廣闊而短暫的帝國。后來在匈人王阿提拉的帶領之下,匈人帝國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高潮。在伏爾加河和喀爾巴阡山脈之間,再沒有比阿提拉更有權勢的君王,就連東西羅馬,也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阿提拉的多民族部隊,甚至還進犯了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亞平寧半島,將整個西羅馬帝國置于他的恐怖之中。
阿提拉成為羅馬帝國最可怕的敵人
“他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正是為了震動萬國”
(圖:wiki)▼
那時正逢基督教推廣上升期,匈人的威脅,正暗合了基督教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圣經里“上帝的懲罰”正好迎合了當時歐洲人民恐慌的心理。人們開始用“上帝之鞭”來稱呼這位來自于東方的帝王阿提拉。他們認為,匈人王阿提拉是上帝派過來懲罰他們的。
在傳說里,阿提拉會停止侵略是因為教皇會見并威脅了他
(左為羅馬教皇利奧一世,圖:wiki)▼
匈人帝國曇花一現,公元 453 年阿提拉死后,他們就不再是羅馬的主要威脅。匈人帝國發生分裂,許多原本臣服于匈人帝國的民族脫離了大部隊。匈人的建制、政權,都在短時間內煙消云散。
沒有人想到,阿提拉死在了新婚之夜
可能是死于醉酒,或是死于謀殺,誰也說不清楚
(圖:wiki)▼
不過匈人的概念卻保存了很久,阿提拉死后的300多年,一直有人自稱是他的后裔。同時,匈人的血統,也大量地保留在了喀爾巴阡山內外。
這一區域大概就是匈牙利的歷史區域
是亞歐草原環境在歐洲延伸的最遠端
同時,這里也是征服者攻入歐洲的關鍵所在▼
匈牙利:我來自東方
從古羅馬對于匈人外貌的描述上來看,匈人貴族有著明顯的北亞民族特點。羅馬作家普里斯庫斯 (Priscus) 對阿提拉的描述如下:“身材矮小,胸膛寬闊,頭大;眼睛小,胡須稀薄,布滿灰色;鼻子扁平,曬黑的皮膚,顯示出他的出身證據。”
聽起來很像薩哈人
(圖:wiki)▼
但是大多數和歐洲人交過手的匈人士兵,卻是白人。考古學家證實,“蒙古人種”特征主要在匈人貴族的成員中發現,在匈人的中下層,還是白人為主。
現在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匈人在歐洲的時間里逐漸變得更加“高加索化”,歷史學家Hyun Jin Kim指出,在沙隆戰役(451年)之前,阿提拉的“絕大多數”隨從和軍隊似乎來自歐洲,而阿提拉本人似乎具有東亞特征。
沙隆一戰打破了阿提拉無敵的光環
但獲得勝利的狄奧多里克一世
在這場戰役中中了匈人的標槍而犧牲
(沙隆戰役中的匈人,圖:wiki)▼
也就是說,即使匈人和匈奴人真有什么聯系,在匈人西進期間,文化和血統當中的東方基因,也都被洗刷殆盡了。更何況,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能表明,匈人和匈奴之間有什么聯系。
匈人和匈牙利的關系,倒是值得探討一下。早在中世紀,就有匈牙利學者聲稱,匈牙利人與匈人有血緣關系。在匈牙利早期文獻Gesta Hunnorum et Hungarorum (1282–1285) 中,作者聲稱匈人和匈牙利人是兄弟民族。
也有匈牙利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甘肅的裕固族
而裕固族的祖先是匈奴部落聯合體的一部分
(圖:wiki)▼
但是,這個觀點被現代史學家和考古研究者所否認。從出土器物形制等方面研究,匈人有著明顯的歐亞草原游牧民族特征,而匈牙利則是中歐文化,僅帶有部分游牧文化的特征。
相比他們的鄰居,匈牙利的確是個更具有東方色彩的國家。他們的姓在前、名在后,穿著適合騎射的傳統服裝,飲食上也和游牧民族有很大相似性。這似乎證實了匈牙利人的東方血統。
當年馬扎爾騎士也是相當善戰的
他們征服了喀爾巴阡盆地,侵擾了拜占庭一個世紀
(圖:wiki)▼
匈牙利人使用的語言,是烏戈爾語族的成員。這種語言發源于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與芬蘭語相近。而根據現代部分學者推斷,匈人使用的語言,可能是一種介于突厥語與蒙古語之間的語言。因此二者的族源關系,可能相距很遠。
其實匈牙利人民是吸收了歷史上多支游牧民的結果
不能說“姓匈”就是匈奴后裔
(匈牙利英雄廣場的七酋長,圖:shutterstock)▼
根據現有證據,最可能符合真相的推斷是:匈人從中亞向西遷徙的過程中,裹挾了來自于東歐的馬扎爾人,也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將他們帶到了喀爾巴阡山以東的地區。匈人帝國崩潰后,馬扎爾人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形成了今天的匈牙利。
1000年,圣·伊什特萬加冕,成為匈牙利第一位國王
(圖:shutterstock)▼
總之,根據現有的考古學發現,匈人與匈奴人是無法畫等號的。而匈牙利,只能說是和歷史上的匈人有關系,無法直接說:匈牙利人就是匈人的后裔。
參考文獻:
1.https://infogalactic.com/info/Hungarian_prehistory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ns#Relation_to_the_Xiongnu_and_other_peoples_called_Huns
3.《匈人王阿提拉》,克勞斯·羅森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terms_used_for_Germans#Hun_(pejorative)
5.《后漢書·南匈奴列傳》
6.《后漢書·西域傳》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原標題:《一文看懂,匈牙利究竟是不是匈奴后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