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985全科老師,在鄉村支教
教育和公益,不應該消耗一個人或者少數人的一生。
而是應當引導更多人投入更多時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接過時代的接力棒,該我們上場,該我們開跑。
今天我們想要介紹一名B站UP主@Sensikao,他是一名985名校畢業的鄉村支教老師。
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的Sensikao,是村里最年輕的全科老師。
他于2021年考研上岸,但卻辦理了保留入學資格一年,并前往大山深處。
他說自己也是在縣城的一個邊遠小鎮長大,是全家的第一名985大學生。
他深知學習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對于農村的學生,是最好改變命運的一種途徑。
于是,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支教。
村里的學生每天從睜眼到閉眼,大約有3/4的時間都和Sensikao一起相處。
他說,自己本來長著挺粗糙的一張大臉,卻被孩子們說他是班上最帥的一個老師,比別人的老師更帥。
但他們班有幾個老師呢?
就只有他一個。
*以下為視頻全文:
“我們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年代,重慶朝天門高樓聳立,武漢光谷大蟒盤旋,長江邊上燈光璀璨,城市的繁華一望無際,縣城的夜市熙熙攘攘,
一副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
但我們也生活在一個貧瘠的年代。
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燒烤攤、漢堡店和奶茶屋,卻是很多鄉村孩子遙不可及的夢想。
看見奶茶會研究半天,拿到鮮花餅卻舍不得吃,嘗過蛋撻會炫耀很久。
一年以前,我有34個五星級餐廳可供選擇。
上千個高級廚師精心烹飪,菜品豐富,應有盡有。
一年以后,我和大家一樣,兩菜一湯。偶爾還會因為爭那么一粒的火腿,打翻友誼的小船。
我去過很多城市,感受過人間煙火。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多想帶大家走出大山,感受舌尖上的幸福。
每個周末,我都會親自下廚。
帶不同的學生,體驗人間“美味”。
在滾燙的沸水中,美味是跳躍的湯圓;
在熱烈的湯鍋里,美味是翻滾的蛋餃;
在兇猛的炸鍋上,美味是烤熟的雞翅。
美味是珍貴的。
他說,這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吃到蛋撻。
美味是樸素的。
她說,我就想吃火腿飯,但奶奶不給我做。
美味是可愛的。
他說五顏六色的包子,好像一個個小人。
曾經,我是一個靠泡面和速食熬過周末的宅男。
直到遇見你們,我走進菜園、走進廚房,試著做出各種炒菜、各種火鍋、各種甜品,各種你們喜歡吃或者吃不到的美食。
有人說老師很奇怪,為什么她來過很多次?
因為我覺得,成績不好的學生更值得老師的關愛。
生氣和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關愛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溫柔。
吃人嘴軟,就是這個道理。
她真的沒有辜負期待,從C進步到B(綜合成績)。
還有人說老師不公平,為什么她也來過很多次?
因為我知道,周末的時候她真的沒有飯吃。
我愿意當她的司機,接她一趟又一趟,送她一次又一次。
在我這不足5平米的廚房,盡可能地為她留一副碗筷。
生活其實很可愛,沒有餐巾,就用黑色的塑料袋。
生活其實很有趣,四個人,我故意只做三個雞翅。
生活其實很浪漫,地方很小,擠一擠就好像一家人。
浪漫過后,有說有笑,乘著晚風一起回家。
然后拖著疲軟的身體,欣賞洪水過后的廚房。
這樣的美麗,一定要多留幾天。
有時候我總覺得自己很辛苦。
我是拿粉筆的全科老師,上著全校最多的課。
我也是顛勺的大廚,每周請學生吃很多次飯。
后來才發現,有人負重前行,重到無法想象。
有的學校,因為沒有老師而延期開學,是因為支教老師的到來才得以正常運轉。
支教老師在這樣的學校也是全科老師。
只不過,他(老師)還需要兼任校園保安、食堂阿姨和財務會計。
他是校園治安的捍衛者,他是食堂美食的烹飪者,他是庫房收支的管理者。
一個人守住一所學校,說的便是他們。
有時候,我會覺得世界很不公平。
大城市開出三十萬的年薪,招一個中學老師。
這樣的三十萬,至少可以請15個全科支教老師。
15個老師,足以改變3所300人規模以下的鄉鎮小學。
也至少可以完全改變15所10人規模以下的鄉村小學。
換句話說,15個我這樣的老師才能抵一個那樣的老師嗎?”
對中國近700萬的龐大留守兒童群體來說,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支教老師無疑成了孩子們的第二任父母。
除了課業教學以外,生活上的幫助和支持,對孩子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網友留言說:
“對我來說,無論我走多遠,對我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我的小學語文老師,她就像來到人間的天使,帶給一群放牛娃光和熱。
我非常感激她,也非常欽佩像您這樣的人,現實是殘酷的,經濟與教育的差距是短時間難以彌補的,正是因為有了像您這樣的人,有了這種堅持,山里面的孩子才能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天地?!?/p>
也有網友說,
深刻感受到山村和城市巨大的教育差距和無力感,希望自己在大四時能夠像UP主一樣,回到這片自己曾經逃離的土地上做點事情。
02
我記得2000年左右的時候,支教還是一件時常被拿來當愿景的詞語。
“我的理想,是長大后去山區支教,讓遠離城市的孩子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p>
隨著90后一代奔波在成人世界中,那束曾冒出來的“光”,早就湮沒在世俗生活里 。
真實世界是,支教兩個字,離城里人的生活很遠很遠。
遠到,很多人都看不見了。
2019年的時候,有位來自廈大的22歲畢業生,張湲婧,去了廣西大石山區一所鄉村小學支教。
一待就是兩年。
在那所80%都是留守兒童的寄宿制小學里,張湲婧用相機記錄下了那段特別的時光。
在她的鏡頭里,她所帶班里43名山區孩子的面孔,明艷如朝陽。
一洗扭捏害羞的刻板印象,那些孩子和任何一個城里的孩子一樣,揚著臉,靈氣,又富有創造力。
圖源:美麗中國支教項目
圖源:美麗中國支教項目
物質條件是長遠差距,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教育資源,也和城里的孩子相差巨大。
《這十年·追光者》里面,27歲因緣際會下去了貴州六盤水海嘎小學支教的顧亞,在節目里講述過自己剛去支教時的經歷。
“剛去了那里,整晚整晚的睡不著。一下課就迫不及待地開車回到市區,想著干滿三年就跑。”
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不知不覺,他卻從2014年干到了現在。
有一年冬天,他看到有個孩子穿著涼鞋,腳丫凍得通紅一直在抖動。
當時他就被深深觸動到了。
他希望能通過教育,讓孩子們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
支教這件事,不止出現在電視節目宣傳里,好多人身邊也有這樣的真實經歷。
拿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小琦 的親身經歷來說。
由于平時在昌平任教,每年夏天都會有教委定向支教的活動,學校老師可以自愿上報。
支教的地點離北京很遠,在赤峰下邊的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開車要大概10個小時。
雖然鎮子相對落后,生活環境艱苦一些,總體上教學環境還是可以的,硬件設施也還算完善。
示意圖
一年的支教經歷,讓@小琦 感觸頗深。
和城里孩子特別不一樣的是,支教地方的孩子都比較能吃苦耐勞。
什么活兒都能干,也都愿意干。
“沒有孩子會覺得,我憑什么要多做這些事情,他們就沒有這種心理?!?/p>
家長也會更發自內心的尊敬老師,配合度都很高,可以說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
這點不像在城里,可能給分配的活兒多了,或者作業布置的多了家長就有怨言。
也因此,師生及家長們的關系都很融洽。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在網上看到,支教老師和孩子們難舍難分的惜別場面…
他們的舍不得,都是發自心底的。
云南昭通,孩子們淚別支教11年的老師
盡管如此,支教地區最大的問題還是,留不住老師。
孩子一直是同一群孩子,老師卻是流水式的,來了又去。
由于老師頻繁調動,再加上臨時來教課的老師,導致班級管理混亂。
但本質上,那些孩子都是特別善良也特別淳樸的,大部分孩子都很懂事兒。
由于缺少整體規劃,通常孩子們能接收到的教育水平也參差不齊。
或許相比教育,支教老師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是更為開闊的眼界。
山里山外的教育差距,卻始終隔著重山。
03
在我們視線所未及的地方,那些遠在山里的孩子,是真實存在的。
這也是文章開頭B站up主的視頻,為什么能引發大量網友感觸的原因。
當我們喝著奶茶、汽水、打卡網紅咖啡店的時候,很多孩子可能平生還沒喝過一回奶茶,吃過一個漢堡。
少了物質,也少了物欲。
那些不被快節奏裹挾的孩子們,往往有著最淳樸的心底,和最容易滿足的快樂。
盡管新聞里,也時常會看到像up主這樣的高材生轉身支教的事例,
現實卻是,去支教的人,卻遠不足以彌補山區孩子的教育缺口。
據2021年統計,全國仍有農村留守兒童近643萬名。
近兩年,每年國家都會選派約2萬名教師前去支教。
依然面臨人數、師資不穩定的現狀。
反映在山區孩子身上,這種現狀帶來的教育不均更為明顯。
這個世界充滿人間煙火,富有和貧瘠共存。
我們深知差距無可避免,也并不一味鼓勵用愛發電。
但求這些遠在千里之外的孩子,能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他們也無比真實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和任何一個孩子一樣,渴望關注。
原標題:《我,985,全科老師,敗給教育差距》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