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亞街頭的東北話標語有多“魔性”?
原創(chuàng) 發(fā)財金剛 不相及研究所
東北人改造世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派人,一種是直接帶話。
海南兩者兼得,很多山海關(guān)以南的朋友,都是在海南學會的東北話。
就連摔倒的姿勢,都很“東北”,你看,它似乎在喊“唉呀媽呀”
東北人的熱情,體現(xiàn)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細微觀察。
徐霞客走遍了神州大山大河,東北人則探索遍了海南的每一個角落,和留下“到此一游”的手欠游客不同,東北人會在視野范圍內(nèi)的顯眼處,留下自己的態(tài)度。
“老有人把車停變電箱前邊,拐彎就是停車場,我尋思立個牌囑咐一下?!?/p>
“上臺階瞎迷糊眼,下臺階就得卡個大跟頭,都留點神,不遭罪?!?/p>
這種熱情是澎湃激昂的,具有相當程度的傳染性,你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一種樂觀天成。
東北話又是簡練具象的,這十分符合象形文字對于“敘事”屬性的精準表達。
很少有人能從海南街頭密集的東北風味中回過神來,一旦沉浸,就會順拐,一旦順拐,就會跑偏。
如果說海南是東北人的象牙山,那么三亞就是他們的大腳超市,那是老少爺們夢開始的地方。
沒變更路線前,從長春開往三亞的Z384列車,成批地將東北文化,用質(zhì)樸的方式傳輸?shù)教煅暮=恰?/p>
三亞是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GDP 僅次于省會海口,但很多東北人去海南,會首選三亞,如果有閑錢和閑散時間,才會去海口瞅瞅,去周邊溜達溜達,這可能是落地方式?jīng)Q定的。
從商場到超市,乃至一個不顯眼的菜市場,東北人對于海南的整合,是全方位的。
但東北人又是焦慮的,他們不斷地遷徙,奮斗,奮斗,遷徙,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穿過一個個幽暗的隧道,抵達一個個閃光的金色平原。
當你踏入三亞土地的剎那,恐怕也能感受到盤踞在東北人心頭的那只貓頭鷹,“那不是廣告,那是句咒語,也是21世紀最值錢的文案”。
有人形容那是對初次造訪的東北人的當頭棒喝,它就像商場一樓的打折絲巾和周氏細軟,你可以假裝看不見,但不能保證后座丈母娘也是個盲人。
直到順利進入,才能直抵桃花源。
三亞是東北方言傳教士的第一站,在任何的歷史教科書中,我們總能了解到類似這樣的歷史進程:
第一步,登陸并感嘆人杰地靈;第二步,建設(shè)基礎(chǔ)物質(zhì)文明;第三步,兩手都得嗷嗷硬。
作為中國的自貿(mào)試驗區(qū),海南也意外成為了東北話的普及試驗區(qū),據(jù)傳,三亞最早的東北話,都是從飯館中傳出來的。
第一批東北人在三亞開辦了很多東北菜館,步入其中,一頓飯的工夫能就被動完成東北話的基礎(chǔ)科普。
這些東北電大,從功能上講,儼然已經(jīng)超過了社區(qū)教堂,只是平常你看不到一個個藏于廚間的語言教父,他們把狠菜和狠活,都整上了網(wǎng)。
打開大眾點評,甚至你還沒開始手動輸入“東北”二字,首頁殷實的推薦,就能讓人明顯有飽腹感。
東北的人口凈流出,相當比例都是勻給了海南,其中三亞鐵肩擔重任,明顯接過了延續(xù)東北文化血脈和口味的大旗。
“離開海南,你甚至再也吃不到正宗的鍋包又?!?/p>
“豬肉粉條紙已經(jīng)取代了文昌雞,成為了海派輕食的雙花紅棍?!?/p>
從最初的餃子館,到后來的年菜館,再到現(xiàn)在遍布三亞的東北酒樓,你能看出一個勤懇韌性的東北老爹,在海南稱王的全過程,這早已脫離商業(yè)范疇,具有人類學價值。
“把《闖關(guān)東》反著拍一遍,把老朱的山東籍貫遷入到東北籍,這就是新時代的《闖瓊州》?!?/p>
在海南的東北菜,很多都是改良菜,咸鮮味稍比北方下降,加甜加酸加辣,混合的口感絲毫不影響東北菜在人們心中的認證地位。
多年以后,這些東北菜反向北伐回流到東北,開起了“海南東北菜館”,不是沒有可能。
口味會傳染,口音也是。
有人形容一聽到東北話,就想起了歡樂的春晚小品,和東北菜館中扎實的大盤盛菜,甚至低血糖時不是吃巧克力和奶糖,而是趕快打開《鄉(xiāng)村愛情》續(xù)續(xù)命。
為了保持濃郁鄉(xiāng)愁,一些菜館甚至連豬又,都是從東北空運來的。
但不是所有經(jīng)營者,都能做到全身而退,高手是激流時代的弄潮兒,所謂成王敗寇,莫過如此。
隨著東北人持續(xù)性的涌入或者季節(jié)性的遷徙,海南從政府層面,十分歡迎這些前來的新移民。
黑龍江省公安廳甚至在三亞有出入境管理站,哈爾濱市還在三亞常駐著警務(wù)站,其中哈爾濱二院分院也設(shè)在三亞,這就不說在一些三亞的三甲,還能異地刷東北的醫(yī)??ǎD虾蜄|北互為飛地,并不是一句空話。
除此之外,海南還開辟了東北-海南的直達航線、異地民政服務(wù)、“候鳥人才大廳”等東北個性化的通道,“媽呀,比東北整得還全?!?/p>
但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是來自民間的聲音,有些海南本地人,尤其是海口和三亞的市民認為,大量東北人的到來,對他們的房產(chǎn)和教育、醫(yī)療資源造成了擠壓和搶奪,甚至抬高了當?shù)匚飪r。
這是十幾年前,東北人和海南本土居民屢見沖突的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
時過境遷,近些年的海南,卻逐漸處于一個本土人和東北人相互融合的時期,因為大家發(fā)現(xiàn),東北人改造海南,不僅僅局限于飲食,早已滲透進衣食住行。
有不少人反映,越來越多的三亞公交車司機,變成了東北人。
比如,三亞市28路公交車上,常年飄蕩著東北口音的報站口播:
“道兒當間兒(過道旁邊)的都往里走走。”
“大娘您慢點,小心別卡(摔)嘍”…
熱情幽默的東北方言,是除普通話外最普及的幾種方言之一,南來北往的游客都能心領(lǐng)神會,在狹窄閉塞的車廂之內(nèi),能瞬間緩解外來游客對三亞的陌生感,這是海南特色的風景線。
“來三亞十多年了,尋思能為這邊的城市建設(shè)出點力,我平常擱家就喜歡開大車,算專業(yè)對口?!?/p>
據(jù)了解,三亞四分之一的公交車司機都來自東北,除此之外,各個公園和廣場也都摒棄了流派之爭,時不時奏響了二人轉(zhuǎn),遙遠的鄉(xiāng)音并不遙遠。
從2000-2010年,東北三省從人口流入36萬,變成人口流出200萬。
其中近七成的東北人去往了正處于大開發(fā)階段的海南,其中的六成又去了三亞,那里是黃金西部,80萬東北人,跨越4100公里,在19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淘金。
這也是僅次于每年春運的龐大人口遷徙,其中,有很多人可能是去尋親,尋找在海南島登陸戰(zhàn)役后,落地生根的親人。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第四野戰(zhàn)軍從東北的黑山白山間,一路勢如破竹,南下解放了海南。
第四野戰(zhàn)軍前身是“東北野戰(zhàn)軍”,也叫“東北四野”,由東北民主聯(lián)軍發(fā)展而來。解放海南后,四野部分部隊駐守海南,進行農(nóng)墾運動,這些軍人的家屬也相繼從東北去往海南。
很多東北朋友家里都有個“海南親戚”,一本本郵寄到東北的椰林掛歷,繪滿了椰林、藍天、黃沙和碧波,這可能是東北人對海南最初的印象。
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朋友家里掛有這幅墻繪和掛鏡
此后的下崗潮,東北由于傳統(tǒng)工業(yè)結(jié)構(gòu),影響最為嚴重,彼時不少人前去被列為特區(qū)的海南發(fā)展。
源源不斷的人口輸入,為海南輸了血,也送了金,海南從1997年開始,著手處理積壓房,到2006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中東北人就消化了其中的97.6%。
沒有東北人,就沒有海南,而沒有海南,就無法撫慰數(shù)百萬向往溫暖的異鄉(xiāng)人,他們互為羈絆,又互相成就。
到了2010年,海南獲批國際旅游島,“十來分鐘就能到沙灘,三層樓高的椰子樹,芒果嗷嗷甜……”的消息在東北老鄉(xiāng)之間口口相傳,大量東北餐飲開始入駐,只有當真正的壓軸-東北牛逼廚師,決心南下與這個世界談?wù)剷r,人們才發(fā)現(xiàn),無處不在的東北話標語在此時遍布全島,“那是總攻的信號”。
時至今日,盡管還有一些有色眼鏡,總用異樣的目光看待這些東北亞最堅韌的族群,不是所有的山東人都見過孔子,東北人早已在內(nèi)心完成了和解。
他們的父輩,用巨大的犧牲證明了軍人的榮譽,而他們,也正為新時代海南的建設(shè)添磚加瓦。
東北話,就像一首老歌,你可以說它不入時,不那么恰如其分,但它仍然具有頑強積極的生命力,帶著血性和對苦痛的消解,帶著幽默和對美好的眷戀。
資料參考:
《那些奔赴海南的東北人,他們怎么樣了?》 知乎 互聯(lián)網(wǎng)那些事
《廣西的“三亞”,很多東北人在此定居,東北話很流行》 一路南風
《三亞公交車日常提醒咋成了東北方言?快手上有答案》 砍柴網(wǎng)
《東北人在海南》 小鷹財經(jīng)社
《三亞市東北特色濃郁被稱為黑龍江省三亞市》 張紅
《三亞人:東北話,才是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傳染性武器》 互聯(lián)網(wǎng)洞察家AI
部分圖片來自:
知乎、微博、百度
原標題:《三亞街頭的東北話標語有多尿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