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的科學觀|湯釗猷:正確的科學觀來自正確的哲學觀
·與哲學相割裂的“科學”不是真正的科學。科學實踐要有質疑的勇氣。當然更需要在質疑的基礎上創新,科學才會進步。
1991年在校長室
我只是外科醫生,談不上對“科學觀”的深入探究。然而以下臨床案例卻讓我深思。我的家人患了急需手術的病,如急性闌尾炎,卻僅由針灸“足三里”治愈而再未復發;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未作手術引流,用中西醫結合治好;腦梗癱瘓肺炎,根據“肺與大腸相表里”給予中藥,排便一天數次,痰立減少而免除了氣管切開。按當今西方“科學觀”,上述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因為機理不清而不能算作“科學”。聯想當年我們只知針刺足三里可促進闌尾蠕動和排空,但對消炎的作用機理不清,直到2021年《自然》雜志刊登了美國與復旦等合作的研究,發現電針鼠“足三里”可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抗炎通路,驗證了針刺穴位確有其“科學”基礎。這一研究讓我思考,西方的“科學觀”,是否有其不足之處?
1998年德國游河
通過對中國哲學的淺習,我以為,正確的科學觀應來自正確的哲學觀。西方的科學觀與局部、靜態的哲學觀相聯系,認為只有所謂搞清機理才是科學,而對一切未知事物則不視為科學。中華文明指引下的科學觀則與整體、動態的哲學觀相聯系。中華哲學概括為“道”,道即陰陽(或矛盾),認為:存在著不能被干預的自然法則,事物的變化是永恒的, 而變化總是對立雙方的互變。由此大自然永遠是一個巨大的且不斷變化的“黑箱”,人類對自然法則的認識永遠只能是部分的、相對的。我以為,這一認識是建立正確的“科學觀”的基礎,科學是從認識“黑箱”到發現其規律(所謂白箱),再回到“黑箱”驗證的無窮循環過程。西方醫學已進入分子水平,各種精細的治療手段層出不窮,但越來越“以病求治”,忽視了人的整體。而中醫兩千年前所建立人的整體“黑箱”模型,至今仍指導著辨證論治,兩者的互補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1980年
從中國哲學來看,“科學”的最終目的是糾偏而非征服??茖W是人類探索和認識自然法則,并通過對自然界失衡(如疾病,水災)的糾偏實踐(疾病防治、水利工程),以及對社會失衡(如冷戰,熱戰)的糾偏實踐,使人類獲得相對生存優勢的學問。如同癌癥治療,凡病人活得好,即使帶瘤生存,也應屬科學范疇,而不能單以“消滅腫瘤”作為療效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否屬于“科學”要靠不斷的實踐。西醫治療以“消滅”為主(對細菌、病毒、癌細胞),雖快但易反彈;而中醫治療以“糾偏”為主,尤慢而長久。再次看到兩者的互補性。
總之,哲學觀是人類對自然法則探索的根本動力和源泉,而科學是實現哲學觀的手段;與哲學相割裂的“科學”不是真正的科學。
最后我要說,事物不停在變,沒有永恒的金規玉律。因此科學實踐要有質疑的勇氣。我在美國講學,美國的年輕學者總會提出一些完全不同的意見,這種氛圍在國內很少碰到。當然更需要在質疑的基礎上創新,科學才會進步。而質疑和創新的底氣當來自對中華哲學中“變與不變”的認識,以及對“互變”規律的掌握。相信在中華哲學思維指引下,一定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科學之路。
(作者湯釗猷,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